刚刚闭幕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就信息通信业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助力加快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记者采访了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博士,他就信息通信业以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范济安表示,面向智能新时代,2024年信息通信业的发展与往年相比出现这样两个特点:一是人工智能的渗透主导了运营商的投资方向、资源保障和业务导向。例如中国联通的基础设施投资重心转向“1+N+X”的智算中心,注资15亿元成立了数据智能公司。二是5G正式迈入5G-A时代,5G的2B应用尤其是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展现出强大的业务增长潜力。中国联通的5G+工业互联网预计全年收入增长率达46%以上;中国联通全年新增5G专网7500个,预估截至年底专网总数超过1.6万个。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中国联通率先将AI大模型技术应用到自身的能力打造上。比如中国联通的物联网团队利用联通元景大模型解析工业网络协议,生成上千种工业设备“物模型”,使得开发效率提升了50%,成本下降30%,代码可维护性提升99%。
在增强发展新动能领域,由于5G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RedCap终端的价格快速下降,许多行业用户在发展新兴产业和升级传统产业方面都将5G视为主要驱动力之一。比如在新能源电力领域,5G网络的快速部署、广连接等特性解决了电力企业对分布式光伏和风力发电设备智能化管控与运行维护的难题,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范济安讲述了一个5G赋能新兴产业的案例。在智能网联汽车这个新兴产业,智能汽车要想拥有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力,需安装20根以上的天线以满足5G通信要求,这么多天线如何安装一直是行业要解决的难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联通专门组建攻坚团队,通过将天线隐藏在玻璃内部,实现了天线和玻璃一体化设计。目前,该新型车载5G天线玻璃最高能达到800兆比特每秒的网速,成为产业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
当前,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范济安认为,数字化时代,信息通信业机遇难得,大有可为。一是能源领域的转型为信息通信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机会。不光是新能源电力的广域部署使得泛在覆盖的无线网络成为刚需,以此发展起来的新能源产业链如绿电就地利用而引发的制氢、微电网、氢运输,负荷侧的绿电认证、ESG评估及信息披露、绿色金融、循环经济,乃至“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能源互联网和虚拟电厂等处处都需要信息通信技术的加持。二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普及。大模型不光是集中式的训练,它也需要分布式的推理和智能终端的承载,如MR眼镜、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AGV、无人机等,越来越多的云边端的数据流通需要信息通信技术的加持。
范济安表示,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信息通信业也面临挑战。首先来自信息通信业自身的思维转变和能力提升。就运营商来说,大部分的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的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大网”时代。他们只关注手机、家庭宽带、企业专线等传统基础通信业务,等着客户把需求转换成大家所熟悉的产品与服务。而客户需要的却是运营商主动去了解他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将信息通信业务转换成他们所能听得懂的语言和需要的解决方案。其次是行业的“内卷”。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专门强调了要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这种竞争破坏行业价值,扭曲市场机制,破坏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抑制企业创新动力,阻碍产业升级和转型,并导致资源错配和浪费,降低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希望政府与全行业一起努力规范竞争行为,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范济安认为,信息通信业要明确5G+、AI+演进路径,凝聚行业共识,有序推动供需双方结对攻关,深化跨领域技术联合创新。信息通信业需要深化应用协同,全力推动5G应用走向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之路。聚焦新型工业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比如,经过五年多的努力,5G与新型工控的融合展现出巨大潜力。双方进一步的合作有望在2025年见证全球首座规模化5G+开放自动化原生工厂的诞生。
最后,AI发展聚焦大模型和智能算力,下一步会向智能体、承载智能体的终端及高质量数据集等领域着力。同时,信息通信业需要在网络架构、网络性能、网络安全等方面提供新的保障。
编辑:肖夏 于莉莉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