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邦
来源丨FBIF食品饮料创新(FoodInnovation)
作者丨Mote莫特 FBIF创始人
1973年,德国小镇内一间不到1000平方米的小型折扣店正式营业,商品种类仅500余种,经营模式简单却高效。这家名为Lidl(历德)的超市初创之时并不引人注目,却逐渐凭借低价策略和高效管理在德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短短数年间,Lidl通过快速扩张和严格的成本控制,从一家地方折扣店蜕变为横跨31个国家的零售巨头。
Lidl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其“极简化运营”模式:门店商品数量严格控制在900种以内,选址优先考虑高人流密度地区,并直接在原包装箱中展示商品以降低人工和陈列成本。通过统一配送中心进行补货,Lidl不仅有效降低了物流费用,还确保了商品的高周转率。自1973年开设第一家店到1977年,Lidl的门店数量增长到33家,其显著的效率优势让其逐步在德国市场建立起强大的竞争力,也为后续的国际扩张打下了基础。
如今,Lidl运营着12,350个分支机构以及225个商品和物流中心。其年营收高达1255亿欧元。作为德国双雄之一(另一家为Aldi),Lidl以“低价、高效”的硬折扣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超市的商业逻辑,更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其母公司Schwarz Group为世界排名第4的零售集团。
Lidl的早期发展:
从模仿到崛起
1、起源与背景
Lidl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当时Josef Schwarz成为了一家水果批发公司Südfrüchte Großhandlung Lidl & Co.的合伙人,并将公司扩展至食品批发。此时,Lidl的业务以批发为主,并没有进军零售市场的计划。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增长,Schwarz家族开始思考新的业务模式。
2、效仿Aldi的折扣模式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1970年代。1973年,Josef的儿子Dieter Schwarz(迪特尔·施瓦茨)接管了公司,并受到当时德国本土另一家折扣超市巨头Aldi(奥乐齐)的启发。Aldi的成功引发了Dieter的兴趣,他敏锐地看到了折扣零售的潜力,决定效仿Aldi的商业模式,推出自己的折扣品牌Lidl。
Lidl的第一家折扣店在1973年开业,选址于德国的一个小镇。这家店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仅有约500种SKU,主要以食品和日用品为主。Dieter采取了“极简化经营”的策略,参考Aldi的做法,严格控制商品种类,以提升商品周转率,并且通过减少店面装修和运营成本,最大化让利给消费者。
3、品牌命名与低成本运营
在品牌命名方面,Dieter Schwarz本想沿用家族名字“Schwarz-Markt”(意为“黑市”),但由于负面含义而被迫放弃。他发现了“Lidl”这一名字,原本是公司前合作伙伴的姓氏。为了获得合法使用权,他向一位名为Ludwig Lidl的退休教师购买了该名字的使用权,仅花费了1000德国马克。
4、初期的经营模式:效率与成本的极致
早期的Lidl严格遵循Aldi的商业模型,强调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Dieter Schwarz推行了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例如:
商品精简化:只保留销售最好的商品,滞销品迅速下架,避免库存积压。
门店小型化:店面面积保持在1000平方米以内,以减少租金和运营成本。
自有品牌策略:Lidl逐渐增加自有品牌商品的比例,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并提升利润空间。
到1977年,Lidl已经拥有33家门店,并逐渐在德国市场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与Aldi类似,Lidl在商品摆放上采用简洁明了的设计,并通过简化包装和减少人员配置,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
德国市场扩展:
高效运营与成本控制的极致应用
到1977年,Lidl在德国已拥有33家门店,并凭借简洁的门店设计、精简的商品陈列与“无浪费”策略,实现了高效运营和低成本扩展。通过控制SKU数量至900种,主打高周转商品,并采用“快速撤架”策略,Lidl有效提升了商品流转速度和门店效率,迅速在德国市场站稳脚跟。
1、高效布局与极简门店设计
Lidl在德国市场扩展中,以极简和高效运营为核心。每家门店设计尽量简洁,以减少运营和维护成本。1977年时,Lidl已在全国拥有33家门店,其设计理念源于“无浪费原则”,所有商品直接在原包装箱中展示,顾客可以自行取货。这一策略有效减少了人力需求,也避免了繁琐的商品陈列带来的高成本。此外,Lidl的门店规模相对较小,早期门店平均面积不足1000平米,但却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高坪效,确保了有限空间内的商品流通速度。
2、SKU精简与快速迭代
在商品选择方面,Lidl实施了严格的SKU控制策略。门店SKU数量控制在900种左右,集中在日常必需品和高周转商品上。这种策略一方面提升了库存周转率,另一方面也简化了采购和补货流程。Dieter Schwarz还提出“快速撤架”原则:凡是滞销的商品会立即从货架上移除,并替换为更受欢迎的产品。这种快速迭代不仅保持了商品的新鲜感,也避免了库存积压,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
3、高效供应链与集中采购策略
Lidl在德国市场成功的另一大关键在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通过集中采购,Lidl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批量购买商品,确保高效供应。同时,门店采用统一配送中心进行补货,减少了各门店独立采购所带来的管理和物流成本。Lidl还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了商品质量的稳定和供应链的灵活性。
国际扩张:
欧洲市场的强势进入
进入1990年代,Lidl开始向欧洲市场扩张,首先成功进入法国,凭借低价和高效运营成为当地消费者的首选折扣店。1994年,Lidl进军英国,面对本地强劲的竞争对手,通过“本地化采购”策略,超过三分之二的商品来自英国本土,既降低了成本,又契合了消费者偏好。
1、法国市场的快速成功
进入1990年代,Lidl正式启动国际扩张战略,首站选在了欧洲的核心市场——法国。凭借“高效供应链+极简门店设计”的运营模式,Lidl迅速赢得了法国消费者的青睐。与传统超市不同,Lidl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低价和高效采购。特别是在法国,Lidl注重精选商品,削减SKU至1500种左右,其中大部分为自有品牌。这一策略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大幅提升了商品周转率。Lidl通过大规模采购和简化门店结构,让法国消费者体验到了“高质低价”的购物方式,成功打开了市场。
2、本地化采购策略:征服英国市场
1994年,Lidl正式进军英国市场,这是其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然而,英国本土的零售市场竞争激烈,传统超市如Tesco和Sainsbury's已占据主导地位。为了突破重围,Lidl采用了“本地化采购”的策略,超过三分之二的商品为英国本地生产。这种策略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符合英国消费者偏好本地农产品的新趋势。Lidl在产品结构上突出“新鲜”与“低价”,并推出了多款高性价比的自有品牌。
与德国市场不同,Lidl在英国大举投资市场营销。通过电视广告、户外推广和社交媒体宣传,Lidl迅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特别是在圣诞季,Lidl推出了精心设计的节日产品,并配合大型广告活动,使得Lidl的市场形象从单纯的“折扣店”转变为“高性价比超市”。这一营销策略极大地推动了Lidl在英国的市场份额增长。从1994年开设第一家门店到2020年,Lidl在英国的门店数量已扩展至900家,占据了7%的市场份额。
3、高效扩张与持续增长
在法国和英国的成功奠定了Lidl国际扩张的基础。通过本地化采购、精简SKU和强势营销策略,Lidl不仅迅速打开了欧洲市场,还成功将这种模式复制到了其他国家。如今,Lidl在欧洲的多国市场已成为消费者的购物首选,展现了其在国际化道路上的高效和灵活性。
美国市场挑战:
快速试错与本土化策略调整
Lidl于2017年首次进入美国市场,计划快速扩展,但初期因选址偏远和定位不准导致业绩不佳。随后,Lidl调整策略,优化选址并引入高人气的欧洲特色商品和现制烘焙区,以提升顾客体验。调整后,Lidl于2020年在东海岸多个州扩展至173家门店,逐步恢复市场信心。
1、快速试错:高调进军与迅速调整
Lidl在2015年宣布进入美国市场。公司在首店开业之际,迅速在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和南卡罗来纳等州开设门店,并计划在2018年年中达到100家。然而,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Lidl遇到了选址不佳、门店位置偏远等问题,导致开业初期客流量低于预期。美国市场媒体甚至评论称:“Lidl许多门店远离杂货购物传统区域,难以吸引稳定的客流量。”
Lidl随后迅速调整策略,缩减开店计划,并对门店选址策略进行了修正。例如,Lidl在纽约和新泽西市场收购了27家Best Market门店,这一举措帮助其迅速占据重要市场位置。通过并购方式,Lidl有效避开了选址失误的风险,并在繁忙都市区获得了现成的门店资源。此外,Lidl还削减了过大的门店面积,从最初的36000平方英尺逐步调整为约27000平方英尺,以优化运营成本和提高坪效。
2、本土化策略:迎合美国消费者的需求
在美国市场,Lidl面临的另一挑战是如何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偏好。与欧洲市场相比,美国消费者对品牌商品有较强的偏好,而Lidl一贯以自有品牌为主。为此,Lidl在美国调整了商品策略,降低了自有品牌占比,并引入了更多的本地品牌商品,以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
在食品品类上,Lidl加大了新鲜农产品、肉类和乳制品的供应比例。例如,Lidl推出的黑安格斯牛排和本地奶酪系列,深受消费者欢迎。为了吸引高端消费群体,Lidl还推出了高品质的葡萄酒系列,包括广受好评的“Sweet Red Wine”,并在洛杉矶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得多项大奖。此外,Lidl强化了烘焙区,推出每日现烤面包和甜点,以此提升门店的流量和顾客满意度。
3、营销策略调整:针对千禧一代消费者
Lidl在美国市场的营销策略调整也显得尤为重要。千禧一代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较低,更关注商品的性价比和购物体验。Lidl针对这一群体推出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强调其“优质低价”的核心价值主张。Lidl通过与时尚设计师合作推出限量联名系列,如“Esmara by Heidi Klum”,成功提升了品牌的时尚形象。
此外,Lidl在美国市场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成为零售行业最大的广告客户之一。其广告涵盖电视、广播、户外等多种渠道,内容着重突出其“高性价比”和“精选商品”策略。这种高调的市场推广为Lidl在进入美国初期迅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但也带来了高额的市场投入压力,影响了其利润表现。
尽管Lidl在美国市场的快速扩张面临不少挑战,但公司并未放弃这一战略市场。2020年,Lidl宣布将继续在美国扩展门店,并计划新增50家门店,主要集中在东海岸地区。公司高层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选址策略,加强本地采购,提升商品结构的本土化,以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
自有品牌:
Lidl的核心竞争力与制胜法宝
Lidl在全球扩张的道路上,始终坚持着一项战略武器——自有品牌。这一策略不仅帮助Lidl在激烈的零售市场中脱颖而出,更成为其区别于传统超市和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
从最初的模仿者,到如今的引领者,Lidl的自有品牌策略早已不仅仅是成本控制的手段,而是其与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的重要桥梁。
1、从模仿到创新:自有品牌的进化历程
Lidl的自有品牌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他开始大胆尝试通过自有品牌来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最初,Lidl的自有品牌SKU只有500种,产品种类有限,很多商品甚至没有品牌标识。然而,Schwarz的战略眼光在于,他看到了自有品牌的巨大潜力——不仅能降低采购成本,还能增强品牌识别度,提升顾客忠诚度。
2、自有品牌占据80%-90%
如果说零售是一场激烈的战斗,那么Lidl的武器就是“自有品牌大军”。在Lidl的货架上,自有品牌占据了80%以上的空间,在美国市场进入初期,Lidl更是承诺将这一比例提高至90%。这意味着顾客买到的大部分商品都是Lidl自己的品牌,而不是知名品牌。这个策略不仅帮助Lidl以极低的成本进行高效运作,还通过高毛利率实现盈利最大化。
“无品牌即品牌”:Lidl发现,消费者并不总是迷恋大品牌,他们需要的是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Lidl推出了多层次的自有品牌系列,如Freeway(软饮料)、Milbona(乳制品)和Preferred Selection(高端食品)。每个品牌都在自己的领域内打造出“无品牌胜有品牌”的市场地位,让消费者在意的是产品本身,而非背后的品牌名。
“不打广告也能火”:Lidl的自有品牌不依靠昂贵的广告宣传,而是依赖于口碑效应。它们的包装简约且直白,通常只写着:“Lidl专供”,仿佛在悄悄告诉消费者:“我虽不张扬,但物超所值。”这种朴素而自信的态度,让自有品牌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隐藏宝藏”。
3、多品牌矩阵: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随着Lidl的全球扩张,自有品牌也在不断进化。如今,Lidl构建了一个多品牌矩阵,涵盖了从日常必需品到高端特色商品,极大地丰富了产品选择。例如:
Milbona:主打乳制品,以高品质和低价格吸引家庭消费者。
Cimarosa:专注于葡萄酒,凭借与世界顶级酒庄的合作,提供高性价比的优质葡萄酒。
Freeway:软饮料品牌,以丰富的产品选择和清爽口感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
My Best Veggie:素食品牌,紧跟健康饮食趋势,提供多种植物基产品,深受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喜爱。
4、全球统一采购与“本土化魔法”
Lidl以其全球采购的规模优势著称,但它同时也懂得如何施展“本土化魔法”,让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一切从欧洲开始”:Lidl在欧洲市场采用集中采购的模式,通过全球统一供应商采购高质量的商品。例如,Lidl采购了全球10%的Prosecco葡萄酒,这样的规模效应不仅让Lidl能够以极低的成本采购,还能确保所有门店都能享受到同样的高品质产品。消费者无论是在德国还是英国的Lidl店,都能买到味道一致的意大利Prosecco,这种一致性为品牌形象加分不少。
“本地特色的神奇调味”:虽然Lidl以集中采购为主,但它在本土化上也毫不含糊。在英国市场,Lidl超过三分之二的产品来自英国本地供应商,以满足英国消费者对“本地产”商品的偏好。在美国市场,Lidl则因地制宜地推出更多美式风味产品,如烧烤酱和本地奶酪。这种“全球统一采购+本土化定制”的模式,让Lidl既能享受规模效应,又能赢得当地消费者的心。
5、“限时特购”的诱惑
Lidl每周都会推出限时特购活动(Special Buys),涵盖从意大利美食到希腊风味的各种特色商品,甚至还推出与设计师Heidi Klum合作的时尚服装系列。这种活动不仅让消费者每次购物都充满了新鲜感,还成功地吸引了“猎奇型”消费者,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回到Lidl,期待下一个“宝藏”的发现。
创意的营销:
会玩营销的Lidl
Lidl不仅是著名的“爱打广告”的零售商,同时也是非常会“玩”的零售商,时常还拿对手开刷。
在2024年8月,Lidl联手知名设计师Nik Bentel推出了一款限量版的“Croissant Bag”(牛角包包),以庆祝其标志性产品——黄油牛角面包的成功。这款时尚单品以高品质皮革制成,售价50英镑,全部收益将捐赠给Lidl的官方慈善合作伙伴NSPCC。
2014年,Lidl在英国《太阳报》发布了一则创意广告,以直接对比的方式讽刺竞争对手莫里逊超市复杂的会员折扣程序。广告展示了Morrisons(莫里逊)顾客需经过28个步骤才能获得折扣,而Lidl只用一句话回应:“或者,你去Lidl超市就行了。”这则广告以幽默、简洁的形式强调了Lidl的低价优势和便捷体验,成功引发了市场热议,凸显了其在价格战中的创意营销策略。
可持续发展:
践行环境与社会责任
Lidl在扩张过程中始终践行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涵盖了控烟承诺、绿色采购和减塑行动等方面。例如,在荷兰,Lidl承诺将在2024年前全面停止香烟销售,以响应“无烟一代”倡议。同时,Lidl积极推广公平贸易产品,为供应链中的农民和工人提供公平的回报,支持全球公平贸易发展。
此外,Lidl致力于减少塑料使用和碳排放,推行“减塑计划”和碳中和目标。在全球门店中,Lidl逐步引入可降解包装材料,并在物流环节使用电动卡车和节能仓库,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些举措展示了Lidl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持续努力。
未来展望:
持续创新与全球化扩张
Lidl未来的发展计划包括进一步扩大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并加大对线上零售的投入。尽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挑战,Lidl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模式、强大的品牌效应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预计将在全球零售市场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
总的来说,Lidl的成功故事是精细化管理、快速调整策略和对市场需求精准把握的结果。从德国的一个小型折扣超市,到覆盖全球的零售巨头,Lidl为折扣零售业态树立了新的标杆。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