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莫淇婷 本报记者 何星辉
“用中国科技美学,打造地球的‘红飘带’,创新呈现长征文化,更好弘扬长征精神。”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长征组召集人马卫防所评价的,是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沉浸式数字体验馆——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
从场馆外“红飘带”的蜿蜒起伏,到长征之路的数字化全景再现,“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让“红飘带”出圈走红,成为贵州文旅新地标。
10月22日,在组织演出约8300场、接待省内外游客约100万人次之后,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从试运营转为正式运营。
数字科技成为长征文化新IP
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声场等科技手段的运用,让现代技术与长征文化完美融合,一个个革命先烈的名字和面孔汇聚在全息影像构建的时空中,科技唤醒了观众对于“长征精神”的集体文化记忆,也呈现出一场绝佳的视觉盛宴。
江河飞渡的惊险、天险奇袭的畅快、战地拼杀的悲壮……光影在战壕、江河、雪地中流转,现场时而水花四溅,时而硝烟弥漫,时而白雪皑皑,时而喊声阵阵,观众穿行在“红飘带·伟大征程”的6个篇章中,边走边看,沉浸式感受当年长征路上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场景。
与长征之路的数字化全景再现不同,“红飘带·多彩飞越”部分则将人从历史拉回现实。悬挂式乘骑设备结合LED球幕系统,以及多自由度的悬挂动感座椅,让观众犹如飞行于多彩贵州之上,全方位领略梵净山、黄果树瀑布、万峰林、小七孔等大美风光。
“这是一场全景式的体验、全身心的洗礼,科技的加持,让长征精神更为荡气回肠,直击人的灵魂。”来自贵州民族大学的潘晓露老师说,“红飘带”让人深感震撼。
“科技+文化”为红色旅游注入新活力
红军长征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留下丰富文物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长征期间,红军召开了在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创下强渡乌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经典战例。
2019年,贵州被确定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并启动了“红飘带”项目。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贵州通过运用国内外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和声光电设备,推动长征文化和旅游、科技融合发展。
“红飘带”项目总导演、总设计王志鸥表示,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的创作设计立足贵州大地,是对贵州本土文化的进一步挖掘提炼和系统呈现,“在艺术创作上,将‘红飘带’作为一条贯穿观众观演全程的叙事线索,出现在剧场的各个细节当中,象征着在长征道路上始终指引人们前行的革命理想。”
近年来,贵州不断加大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运用,将分散零落的红色资源连点成线、串珠成链,让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而科技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标志性重点项目,随着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剧目在贵州遵义的开演,“伟大转折”与“红飘带”共同组成贵州长征文化整体呈现的“双子星”,形成叠加效应。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