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速低空智联网赛道,三大运营商策略各不同

竞速低空智联网赛道,三大运营商策略各不同
2024年09月12日 21:54 通信世界

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今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各种利好政策不断,推动低空经济渐行渐近。特别是近日美团开通北京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让人们感觉低空经济近在咫尺。

不过,低空经济并非万事俱备,万亿市场远非触手可及。以低空经济所依赖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例,现在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由传统通用航空系统延伸而来,不能满足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以致低空飞行器“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低空服务“不能用、不好用、不敢用”的现象非常普遍。

补齐信息基础设施短板迫在眉睫,低空智联网成为一致方向。正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吴启晖所言,“低空智联网是实现低空空域飞行器智能互联的重要新兴基础设施,有助于实现空间数字化、低空飞行器网络化、控制智能化。”

作为地面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者,三大运营商向上仰望45度,探索低空智联网建设之道。由于发展策略和关注点的不同,三大运营商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低空智联夯实低空经济底座

作为低空飞行器的主要形态,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于1917年诞生。2018年,《时代》周刊发表了“无人机时代”的封面报道,提出“无人机正走过历史拐点,迎来革命性时期,从愿景走向大规模应用,天空变得忙碌的一天必将到来”。对于“忙碌”的具体程度,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沈向洋给出了如下预测:未来一个城市同时在空的低空飞行器超过10万架将成为常态,起降架次则将达到百万次/天的水平。

当数量庞大、功能各异的飞行器在低空高速飞行时,如何避免碰撞坠落的发生?当无人机携带外卖进入密集住宅区时,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下单用户?面对来自地面、地形、地磁、气象、建筑物等复杂因素的干扰,后台如何对飞行器进行实时监控?大量低空飞行活动和海量飞行数据对于空中信息基础设施提出了高要求,然而目前的能力与场景需求并不匹配。

具体而言,低空经济存在四大场景需求:第一,通信,低空飞行器与地面站、其他飞行器及用户终端的高效通信需求;第二,感知,飞行器自主感知周边环境、不同飞行器之间相互感知,以及后台对于进入网络中飞行器的感知;第三,导航,在复杂多变的低空环境中提供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服务;第四,管理,对于低空飞行器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视管理。以感知为例,这是避免飞行器之间发生碰撞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的低空网络缺乏感知能力,对于飞行器是否进入网络无法及时掌握,给低空经济安全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

不仅如此,目前的信息基础设施还存在总体规划与标准方面的缺失。“面向低空经济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难以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较差。”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李健认为。

因此,建设低空智联网势在必行。低空智联网以低空空域高效运行与安全控制为目标,包括低空飞行器网络、服务低空飞行器的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等,具备感、传、算、空等能力。

三大运营商思路各异

在建设低空智联网方面,运营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借助低空智联网,运营商有望在万亿级的低空经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行动起来,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他们结合5G、5G-A、人工智能、算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面向通信、感知、导航、管理等需求,探索满足低空经济需求的低空智联网建设之道。

中国电信:利旧5G基站+毫米波感知

中国电信很早就开始布局低空网络,提供从安全管控、边端设备、云网资源、数字平台到低空应用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和底座。

近日在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中国电信充分发挥5G、卫星、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能力优势,加快建设云网融合、通智一体、通感一体、天地一体的低空智能网络,满足低空飞行的“高密度、高频次、全覆盖、大连接、高时效、高安全”的基础设施要求。

在低空平台方面,中国电信自主研发“星巡低空服务监管”和“星云低空飞行服务”两大平台,实现了低空飞行统一监管、集中运营,已覆盖城市管理、公安警务、交通运输、环保水利、农林植保等多个场景,在亚运会、大运会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应用。

在此前的行业会议上,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毕奇对中国电信的低空无人机网络和低空组网策略进行过介绍。他表示,中国电信的低空无人机网络包括回传系统、雷达系统和飞控系统。为了提供优质的商业闭环低价网络,中国电信通过利旧3.5GHz或者2.1GHz现有地面5G基站的方式,结合参数调整,实现低空网络的低成本覆盖。中国电信外场试验结果表明,仅用2%的基站就能够完整覆盖一个城市的整个低空,实现了覆盖成本的大幅降低,成本方面的优势又可以传递给应用商,从而推动低空经济的普及。

在感知探测方面,中国电信的首选是毫米波系统。试验表明,毫米波探测精度可达5~10米。不过,毫米波感知属于全新领域,商业成熟度尚不足,且毫米波基站密度高于中频段5G基站密度。因此,低空服务的感知功能需要通信功能买单,实现通感一体非常重要。

据悉,基于企业资源禀赋和属地服务优势,中国电信组建“N+31+X”全国服务保障体系,主动参与地方政府低空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打造、服务运营支撑等工作,目前已对接全国20多个省和190多个重点项目。

中国移动:依托4.9GHz优势,通感一体赋能低空智联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表示,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四个突破”,打造广域可靠、智能精准、多维立体、高效可控的低空智联网。在通信方面,突破传统地面二维平面覆盖,打造低空三维立体泛在覆盖。在导航方面,突破传统单一卫星导航米级定位,实现“5G+北斗厘米级高精定位。在感知方面,突破传统网络能力边界,实现通感一体“探得到”“感得准”性能最优。在监管方面,突破传统监管服务技术,打造业界领先的低空综合平台。

目前,中国移动借助4.9GHz高频谱优势,依托基站发射、监测等能力,在多个地方构筑起了低空智联网和低空管理平台,在地形复杂的航路下具备较高的感知精度和识别精度,可实现对移动物体的米级感应,使能机场安防、无人机监控、物流配送、旅游观光、巡查巡检等应用。

对于低空的关键技术通感一体,中国移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王晓云表示,低空经济具有开放和可管两个特征,这就决定了亟需打通数控通道,通过“通感算智”深度融合,实现对感知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此外,低空业务需要网络提供强大的通信、感知等能力,而通信和感知源于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机理不同导致实现通感融合挑战大、难度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通信、感知、网络存在感知能力、效率平衡、网络质量的三角冲突,难以三者同时最大化。对此,中国移动提出点簇网多维协同系统设计方法,以实现“可感知”到“高质量通感网”的跃升。

中国移动积极推进通感一体试验,联合合作伙伴率先发布飞行监管、物流配送、巡查巡检等十大低空网联应用场景,覆盖党政、交通、文旅、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全力打造低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未来,中国移动将持续推进试验,进一步面向低空监管、低空航线、水域航道、船只监测、低空一体、桥梁微变形等场景开展组网规模试验,加强生态培育,加速产业成熟。

中国联通:“端网云安智”五位一体

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表示,数字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和突破口。数字基础设施以网联化、智能化为核心,实现数据通信网、飞行感知网、算力应用网“三网合一”,渗透低空制造、飞行、保障及综合服务4个产业环节,加快低空产业迈入“飞得好、管得好、用得好”的新阶段。

针对以上现状和趋势,中国联通重点打造“端网云安智”五位一体的低空网联创新体系。

在端方面,中国联通自研推出“行空”系列、“极光”系列和卫通专用产品,并为每个无人机赋予唯一的身份证,同时让其具有一定的智能。

在网方面,面向300米以下低空,中国联通采取对现有地面网络调参调优的方式;面向300米~1000米的低空,中国联通搭建5G对空专网,或者与卫星互联网进行有机衔接。中国联通已在广东深圳、佛山、茂名、江门、河源、清远、韶关以及河南安阳等地进行了测试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佛山测试的上行速率达到45Mbit/s,能够满足4K视频回和AI识别的能力需求。

在云方面,中国联通打造了行云5G网联无人机行业应用平台和极目无人机监控平台,为定空域放开和应用创新打下基础。

没有低空安全,就没有低空经济的发展。中国联通构建终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的立体化安全创新体系,夯实低空产业发展安全“生命线”。

在智方面,中国联通积极探索数智创新,基于自身大模型进行AI训练,满足低空场景需求,开辟低空智联新蓝海。

结语

业界预计,2025年低空经济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远期有望增长到十万亿级,规模比肩传统航空工业。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低空经济被一致认为是新的增长点。三大运营商敏锐洞察,抢先布局,在低空智联网领域各展其能,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期待,三大运营商继续深耕细作,助力破解低空基础设施难题,在低空经济市场振翅高飞。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