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艺术盛会”精彩上演,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走出校门办展览 助力非遗传播传承

“泥塑艺术盛会”精彩上演,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走出校门办展览 助力非遗传播传承
2024年09月08日 01:07 新快报

走出校门办展览 助力非遗传播传承

日前,“抟土绕潮音——大吴泥塑艺术展暨广州美术学院2023年大吴泥塑研修班学员成果展”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举行,展览全面呈现了大吴泥塑传统技艺以及当代探索的特色。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表示,走出校门办展览,努力扩大研修班以及相关非遗项目的社会影响,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的传播和传承。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陈金章 梁世雄 刘斯奋 许钦松

梁 江 陈永锵 方楚雄 林淑然

张绍城 卢延光 周国城 李鹏程

许鸿飞 汪晓曙 卢德平 叶其嘉

全面展示大吴泥塑制作流程和传承等

潮州大吴泥塑又称“浮洋泥塑”“翁仔屏”“大吴安仔”等,因主要分布在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而得名。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被称为中国三大泥塑。

本次展览是一次泥塑艺术的盛会,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泥塑,展出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藏的大吴泥塑及其相关工艺藏品,广州美术学院历年来围绕南方彩塑进行的研究、创作和文创作品。尤其是全面展示了大吴泥塑这种民间的历史、制作流程和传承。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来自全国各地泥塑传承人的精美作品,感受不同流派泥塑的风格特点和艺术魅力。

“展览不仅对大吴泥塑进行了系统记录和全面展示,还以全国最大的文化馆的优质展览场地及参观人数众多的优势,特别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藏大吴泥塑及相关技艺藏品的独家呈现,以及丰富多彩的国内传统民间泥塑项目的展示、体验、论坛、线上直播等活动,成为令人瞩目的特色和亮点,这将为宣传大吴泥塑技艺及文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也相信,在非遗保护不断深入的新时代,大吴泥塑定能继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林蓝介绍说,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围绕“人文湾区”“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重大命题,在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文化展示与传播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2015年底,广州美术学院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参与院校。“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艺术与人文学院专业教师为主的研培工作组,选取我校有相当的学术积累、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的传统工艺项目开展培训,以学校特有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优势积极赋能非遗保护和传承。”截至目前,广州美术学院共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人。

推动广州与全国各地非遗跨地域交流

此次大吴泥塑研修班,广州美术学院充分整合多年来对大吴泥塑技艺及文化的研究成果,结合前期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为研修班量身定制特色课程,邀请省、内外一流专家授课,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外出参观、考察及传承人创作、展示和交流、分享活动,为学员提供高校的智力支持。

“在教师团队的启发和带领下,学员们不负众望,创作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大吴泥塑艺术深刻理解和个性化的艺术探索与追求。”林蓝说,“研修班学员作品构成了我们此次展览的基础,但我们的展览不仅仅局限于此。我们还在思考如何充分运用美院展览策划的专业优势,走出校门办展览,努力扩大研修班以及相关非遗项目的社会影响,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的传播和传承。”

广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牟辽川回忆称:“我们和广州美院策展团队实地去潮安、天津、无锡、苏州、高密、玉田、淮阳、浚县、凤翔等地的泥塑传承人工作室和保护单位调研,通过扎实的调研,形成策展思路和展览成果,同时策划20多场与泥塑相关的讲座、体验、研学活动。”他表示,力图通过展览,推动广州非遗与全国各地非遗的跨地域交流,与高校、博物馆等各行业的跨领域合作;突破非遗工作的内部边界,发挥出非遗“活态”的优势,推动非遗工作更加“丰满、立体、鲜活”;冲破非遗原有的内容限制,让非遗融入更多要素,从而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结合泥彩塑造型特征作了全新尝试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易玲表示,艺术与人文学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侧重点不在于技法技艺上,而是要更好地调动美术学院这样高度的学术平台和学术资源,更好地为非遗传承人服务,进一步推动他们对自己技艺的理论认知、理论建设和技艺总结,让宝贵的非遗技艺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同时,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记者看到,这次展览在策展上有了不一样的考虑。在展示非遗陶塑作品的展柜上面,配以漫画手绘,让展示陈设尤显特别,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艺术管理学系主任、副教授吴杨波告诉记者,如此考虑,一方面是考虑增加展览的“松弛感”,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手绘的方式,增加观众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其中一个展厅彰显了学院教学在雕塑或泥塑上的探索,吴杨波介绍,既有教授前辈们从传统的民间造型和形式中吸取养分创作的雕塑力作,也有当代年轻人从古籍善本的一些神话和志怪小说中寻找灵感,并结合泥彩塑的造型特征做了全新尝试的作品,这反映出新一代年轻艺术家对文化自信的自觉,这是我们乐于见到的,也是我们为什么花如此大力气办展的目的所在。

大吴泥塑制作步骤

●第一步 挖泥选料

大吴泥塑的材料多选用大吴村西田中半米深处无沙砾且黏性强的米黄色田泥,当地人称“牛”(腱土)。

●第二步 炼泥

挖来的泥料称“生土”(生泥),不能直接用于雕塑,需用大木棍反复锤捣、搅匀进行炼泥,然后把炼好的泥土切成块状,堆砌在屋檐下或储藏室中,并用湿布覆盖,保持一定的湿度备用。

●第三步 塑制

塑制有堆、塑、雕、捏、刻、划、印、贴等表现手法。大吴泥塑的诸般技法中,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特别突出,这就是塑、印和贴。

模塑:用模具将常用的头、躯干等翻塑出来并组合成一个粗略的泥坯。

捏塑:综合运用雕、塑、捏、刻、印等复杂技法,按照设置好的情节和造型将泥坯捏塑成型。

贴塑:大吴泥塑特有的表现手法。其做法是用扁状工具将泥团轧成薄片状,再用竹签辅助压出衣袍上的基本纹路,并依据身体的动态做出衣褶与翻转;再用其他模具单独压制出浮雕层次较高的装饰图案花纹,并将其贴附在衣袍纹饰上,作为衣袍的装饰。

●第四步 晾干

将塑制成形的泥坯阴干。

●第五步 烧坯

烧坯由于在烧制时,泥塑还未上颜色,因此也称为“素烧”。传统泥塑使用粟壳烧制,烧制温度一般在400℃左右,烧成品属于半泥半陶的制品。近年来采用小型电窑烧制,烧成温度提高到700-800℃,已具低温陶的质量,目前有1180摄氏度的中温烧制,更利于泥塑的保存和收藏。

●第六步 彩绘

大吴泥塑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彩绘时,艺人根据泥塑形象及人物性格特征等选择恰当的颜色。传统大吴泥塑使用矿石颜料。由于泥塑坯吸水速度快,上彩时艺人必须一笔完成,不得修改,因此对艺人的技艺要求较高。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梁志钦

非遗泥塑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