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宣德炉之谜”

揭秘“宣德炉之谜”
2024年09月01日 00:32 新快报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米佳剖析“真宣”

日前,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米佳“宣铜文化”分享会在广州艺博院举行。这是由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以及广州一炉文化、前后文化精心筹备的活动。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向仕杰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与广州艺博院以及一炉文化的合作,是商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学习与传承中来。同时,也期待与广州艺博院在未来能够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共同为广州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贡献力量。

本次分享会,李米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深入剖析了宣铜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寻找“真宣”曾成为

文博学人努力解开的谜题

李米佳首先厘清概念,他介绍,宣铜器,俗称宣德炉,所指不仅是宣德三年所造的宣铜器,亦泛指与之工艺相近的明清铜器。从明代文献来看,“宣铜”指的是有“宣德”款识的铜炉,或者泛指与“宣德”款炉器形相近的不带款或带有其他款的铜炉。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收藏品中,有五百三十件“宣德炉”文物(其中故字号“宣德炉”文物数字统计包括器物部金石和工艺组,宫廷部原状和法器组,以及古建部庭院原状陈列三个单位的收贮)。这些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1949 年以前宫中所藏的,即以“故”字号冠名登记入账的宣铜器,其中包括清宫旧藏以及部分沈阳故宫、承德所藏;另一类是 1949 年以后收购、捐赠或拨交的,则冠之以“新”字号登记入账,以示区别。

“故”字号的宣铜器又分别为明、清两代铸造,明代宣铜器大部分是明中叶以后铸造的,且留存较少;而清代铸造的占多数,其中康雍乾三代的官款是当然的清造“宣铜”标准器,均为清廷后宫自用。“故”字号的宣铜器从未流出宫外,可谓代代相传,流传有序。宣铜器用料丰富,造型精致,不仅代表着宣德时期铸器的最高水平,也标志着我国铜器铸造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如何区分不同时代铸造的宣铜器,尤其是怎样鉴别宣德三年铸造的宣铜器?除了在样式、款识等方面外,到底有无行之有效、令人信服的鉴定方法,以解决“宣德款”铜器的断代问题呢?可以说,寻找“真宣”曾经成为历代文博学人努力解开的谜题。

“冲耳乳足炉”可以认定为宣德本朝

对宣德炉的研究,著名文博专家杨伯达、耿宝昌先生曾经都有过探索,曾经有一件款识是“大明宣德年制”,但杨伯达先生却用纸片标注“崇祯”,还有另一件没有款的铜器,耿宝昌先生写上“明晚期”,可以说,两位先生曾经都尝试过寻找“真宣”(宣德年间的宣德炉)。

直到2010年,举办“永乐宣德文物展”,当年的故宫“展览快讯”上,还写着“传说中的宣德炉”。为了坐实“传说”,解开谜团,“在展前,我们建议挑选有代表性的清宫旧藏的宣铜器进行无损的科学检测。”李米佳回忆称,因为当时展览中,就有一件有着明确传承记录的宣铜器——来自青海省博物馆的“双耳活环鎏金铜瓶”。在李米佳看来,有了这件流传有序的宣铜器,再通过对比其他“传说中的宣德炉”材质,理应能判断一二。

检测结果说明,这件宣德二年铸造的“双耳活环鎏金铜瓶”,虽然在器形上借鉴或模仿了青铜器,但材质是黄铜而非青铜。其样式与《宣德鼎彝谱》和《宣德彝器图谱》中所记载的样式契合。“这件器物无疑是一件典型的宣铜器。为研究明宣德时期的铸造工艺和器物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在《清宫旧藏宣铜器无损检测研究示例》中,当时对八件“故”字号宣铜器进行了检测,在这些受检器物中,唯有“冲耳乳足炉”(故142844)可以认定为宣德本朝,李米佳介绍,“这是在出于旧藏器的基础上,又经铭款对比、包浆和加工特点研究,特别是科学检测证明了的。”

同时,经过比对研究,在其它几个重点时段的“宣铜器”也都有了相应的标准器,包括明末、清康熙、雍正和乾隆,这几个时段受检的宣铜器,都是清宫旧藏器。

在《故宫宣铜器图典》上,李米佳对宣铜器的鉴定有详细的论述,他认为,锌含量是宣铜器断代的重要参考数据,但另一种金属同样有着重要意义,那就是锑。他说,“明宣德本朝宣铜器都不含锑,无一例外;明晚期宣铜器除一件新字号外全部含锑;清代宣铜器既有含锑的,也有不含锑的。”但他同时强调,而对于锌的含量检测,只对古器物有重要的参考值,但对当代意义则不大,因为目前有了精密铸造,金属含量可以精准控制。

“真宣”铭款应以沈度字体为标准

就宣铜器而言,年款也是判断年代的重要参考。宣铜器的铭款有数种,目前流传的宣德款主要有“宣”款、“宣德”款、“宣德年制”款、“大明宣德年制”款四种,以减地阳文楷书为主,其他还有阴文楷书、单框阴文篆书等。

清人高士奇在《宣德鳅耳炉》有“纪年题款识,细认楷三行”句,并注:“镌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作三行,当时命学士沈度楷书。”

李米佳表示,就书法特征来看,有些故字号宣德款铜器的写款方式,确实非常吻合沈度的书法特征,“通过辑字比较,款识的落笔、收笔、撇捺、转折、勾挑都很接近沈度书法。其结构方正,体量匀称,线条轻重及粗细变化也几无二致。”他认为,“真宣”铭款应以沈度字体为标准。

宣德炉市场价格

2003年,中国嘉德专场拍卖收藏家王世襄所藏的21件宣德炉,共拍出1179.2万元,平均每件约56万元。其中20件在2010年北京匡时5周年秋季拍卖会“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再次上拍,总成交额9844.8万元,成交率100%,平均每件492万元。其中一件“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款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时以166.1万元成交,到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时则以1512万元成交,在7年时间内增值9倍。

人物介绍

李米佳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对话

宣德款成为了一种形式概念

收藏周刊:如果从艺术品赏的角度,“宣德炉”有哪些特点?

李米佳:首先,以炉来概称这一类器物是不准确的。原因在于“宣德炉”还包括很多的鼎、簋、鬲、尊、壶等各式,这些器物明显借鉴或模仿了青铜器的造型。如果从炉的造型欣赏,那么宣德炉是双冲耳、三乳足,冲耳的造型是有通天的意思。弹琴的时候,在琴炉上点香,香的烟雾与弹琴人思绪,随着琴声往上飘,满足天人合一的追求。

收藏周刊:宣德炉有哪些不一样的历史价值?

李米佳:首先还是稀缺性,传说中的“风磨铜”就是黄铜,黄铜铸造器物更像黄金,在宣德年间,这批黄铜料应该是偶然所得,因为在此前后,几乎都是用青铜造器。但宣铜器用法上跟青铜器不一样,它主要是香炉,还有一个功能是压经,就是看经卷的时候,用以压着一边,这种又叫“压经炉”。

收藏周刊:很多后代做的铜器也打上宣德年号,他们是故意造假吗?还是某个规矩?

李米佳:明晚期到清代几朝既有做本朝年款的铜器,也有做“宣德款”的,可能在他们看来,宣德款已经成为了一种形式概念,把款识视同为纹饰。像“景泰蓝”,并不是专指明代景泰年间制作的珐琅器,而是对一种特有工艺器物的泛称。

收藏周刊:如果以肉眼看,能看出“真宣”与其他朝代做的铜器的区别吗?

李米佳:如果没有锈,那是完全不一样的。青铜的颜色会偏阴,它不像黄铜那样金灿灿的。

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陈金章 梁世雄 刘斯奋 许钦松

梁 江 陈永锵 方楚雄 林淑然

张绍城 卢延光 周国城 李鹏程

许鸿飞 汪晓曙 卢德平 叶其嘉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梁志钦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铜器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