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和恋人的这本《世界小史》 我们读着也很愉快

写给孩子和恋人的这本《世界小史》 我们读着也很愉快
2024年09月01日 00:32 新快报

如果要向所有人推荐一部经典的美术史著作,那可能是英国贡布里希(1909-2001)的《艺术的故事》。几十年来,这本书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在全球传播,从艺术小白到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得趣味及学养。你知道吗?其实,有一本“小书”,直接促成了上述著作的诞生——这就是他26岁时写成的处女作《世界小史》。

贡布里希博士毕业后曾有位编辑找他,让他帮忙翻译一本写给孩子看的历史书,他翻了翻后说,我觉得我能写一本更好的。于是《世界小史》诞生了。这本书被翻译成了五种语言,也让他拿到了另外一份合同,去写一部艺术历史(《艺术的故事》,1950)。

《世界小史》带给人的阅读快感,可能在所有历史类书籍中都数一数二,因为它本就是写给一个孩子和一位恋人的。

更关键的是,薄薄的《世界小史》就像厚厚的《艺术的故事》的先声,可用来辅助研读。后者有个鼎鼎大名的开头:“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欣赏艺术作品,要了解艺术家,而归根结底,要了解的是“生发”出他们的那段历史。

1

纵深地去读它

贡布里希当年(1928-1933)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的是艺术史和古典考古学。很难想象,这位后来“英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史家”,刚毕业时也找不到工作。后来一位与他要好的编辑,带给他一个“给孩子写历史书”的机会,但必须六个星期内写完。贡布里希接受挑战并圆满完成任务。写作时他有一个愿望,希望此前与他通信的一个朋友的小女儿,也能明白他在做什么;也希望和新婚妻子坐在草地上时,能给她朗读一些“东西”——这“东西”后来就是《世界小史》了。

在《世界小史》开头,贡布里希用一个精巧的比喻,来呈现他讲故事的张力。他说,我们把一块燃烧的纸扔到深深的井里,它会慢慢落下、越来越深,像黑暗中渐行渐远的小星星,而下落时,它把井壁照亮。回忆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啊,在被照亮的井壁上,会依次出现深深浅浅划痕,这就是他要说的那些世界的历史。

贡布里希为孩子和大读者们搭建起一个“观历史”的框架,要写的东西太多太宏大,他必须带大家站在历史之外,也就是站在井边上,然后俯瞰。

他在书中把历史连续分成几个单元,第一是史前时代。当时没有文字,只能依靠考古发掘。“不久前人们在非洲发现的一个头骨,可能有700万年”“与我们最近的亲属,可能在大约三万年以前才出现”。他赞美原始人是最伟大的发明家,因为他们发明了煮熟东西的听话的火、放粮食的容器以及绘画和建筑。

接下来他讲述的历史,包括古埃及与两河流域、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乃至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贡布里希用举例子的方式告诉大家在每个时间段,那里的人做了些什么。

他的描述很直观。提到古埃及,不会简单说这国度在哪哪的东边、哪哪的西边,而是说去问一只燕子就可以了,“每年秋天天气转凉时,它们会飞到南方去,越过高山,到达意大利,然后再飞一段,经过大海。就到了离欧洲最近的那部分非洲,(古)埃及就在那儿附近”。

他的总结很朴素扼要。说到公元前500年的王子乔达摩最终在菩提树下所得的启发,其中有一点是,“如果你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一本漂亮的书或者玩具而感到难过的话,你有两件事可做,一是想办法得到它,二是不再想得到它。如果你能做到其中的一个,你就不会难过了”。他教导了其中第二件事的做法。

他精心剪辑两三个镜头勾勒人物。比如1689年在俄国上台的彼得大帝,一个誓要实现自己目标的人,当年各地旅行,在荷兰看到港口城市的船只后,“他也想拥有这样的船,还想要知道船是怎样做成的,于是他没有犹豫太多,就在荷兰的一个造船厂当了造船工,真正地学会了这门手艺后,带着一群造船工匠回来了”。

2

对比地去读它们

所以这本“小书”,不管是对孩子、上班族还是艺术爱好者或专业人士,都非常阅读友好,宜启蒙、宜重温。而对于巨著《艺术的故事》之读者,更有历史参照作用。

一种艺术风格为什么会出现在某个时期?在《艺术的故事》里,第一章的第二张图就是画在洞窟上的壁画《马》(公元前15000年-公元前10000年)。它们被画在很难出入的可怕的地下深处,而且有时是一幅接一幅,画得很密集,为什么呢?贡布里希认为这可能是原始人在施展“魔法”:“这是对图画威力的普遍信仰所留下的最悠久的古迹。换句话说,原始狩猎者认为只要他们画个猎物图——大概再用他们的长矛或石斧痛打一番,真正的野兽也就俯首就擒了(引自《艺术的故事》)。”而《世界小史》写得更通俗:“原始人可能相信如果把动物画在墙上,不久以后这些动物就会出现,差不多就像我们出于好玩所说的那样:说曹操,曹操到。”

艺术发展的“动能”,应该是艺术家当时的意图和理念。而当我们把《艺术的故事》和《世界小史》“配合食用”,就能更好领会这一点。

比如《艺术的故事》中说到古埃及的人物绘画模式,通常是奇特的扁平或略扭曲状,而且后面的景物也画在人物旁边,这是因为当时遵循一条规则:把重要的东西都呈现出来。《世界小史》中也提到这些绘画者的目的,是“可以让人从中看到每个精确的细节”:如何在尼罗河里用大网捕鸭、怎样放牧山羊、怎样烤面包?乃至怎样吹玻璃(他们居然这么早就发明了这个)。古埃及的艺术,严格保留古老风俗习惯,因为他们认为所有古老的东西都是神圣的,也部分因此,他们的帝国得以长存良久。

同样,我们通过前人留下来的艺术痕迹,能看到人类思想的变化。古希腊承继了古埃及的一些艺术元素,但也迎来新的觉醒——艺术家不再只遵循古老规则。在《艺术的故事》里展现了一个希腊花瓶,武士的身体仍然显得生硬不合常理,但左脚已经经过透视而缩短,5个脚趾好像一排5个小圆圈——从微末细节逐步展现真正的山崩巨变,它代表艺术家不再把所有东西都用最一目了然的形式入画,而是着眼于他看物体时的角度。《世界小史》则曾对此点出:“他们不光在思想中,同时也用眼睛来重新看待世界。”

3

他们眼里的我们

随着作者的亲切解说和娓娓而谈,我们看到了“在广阔水域上闪闪发光的雅典卫城、充满了雄性荷尔蒙和血泪的罗马斗兽场、在英国海岸折戟沉沙的无敌舰队、攻占巴士底狱人群激奋的怒吼”,他始终让我们感觉,既在阅读故事,又身在其中。二战的硝烟弥漫,依稀犹记,而从或远或近的历史拱积而来的物质和科技,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并且须臾难离。

最后想分享的,是作者在《世界小史》中对东方智慧的一些描述,相当有意思。比如在“一个伟大民族的‘至圣先师’”章节,他说,孔夫子想要教给大家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教给大家一些易于理解并且认为正确的事情,这样一来,在一起生活就变得容易多了。我已经说过,他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而在公元800年前后,在中国生活着一些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用充满激情的笔画和墨汁在丝绸上写下紧凑简洁又短小的诗句,但是在简单中却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只要读过一遍,你就没法让它们从头脑里消失”。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世界小史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