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AI能够更高效实现数据资源价值释放

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AI能够更高效实现数据资源价值释放
2024年05月25日 20: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冯恋阁 福州报道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正逐渐加速。随着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数据资产入表政策落地实施,数据作为基础生产要素乘数效应应当如何释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行业数据实现更高效的价值释放。”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童庆禧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特色活动“院士专家行”论坛中,就人工智能如何激发专业领域数据资产价值分享观点。

AI高速发展催生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业务形态的生成和迭代。

“算力、算法和网络技术的更新,加速了‘无人业态’的产生和落地。”童庆禧指出,除了大众比较熟悉的无人驾驶,在先进技术加持下,无人码头等场景,已经在部分地区落地,成为现实。“偌大的码头里一派繁忙景象,仔细看却找不到工作人员,足见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效应。”他感叹。

随着数字化应用的增加,全球数据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以前,海量数据既是资源,也是屏障。“数据要用起来才能成为资源、资产,然而,处理海量数据并不是容易的事。”而在童庆禧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具备高效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

据他介绍,美国一家矿业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收集大量对地观测遥感数据、地球物理勘测数据后,使用AI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预测,最终发现了一处年产逾40万吨的铜矿。“成功将数据资源转换为经济资产。”他指出。

童庆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除了化“闲置”数据资源为资产,在遥感领域,AI的使用还能有效提升数据资源的质量。

对地观测卫星是遥感领域重要的研究设备,目前,我国拥有超过300颗这类卫星。这些卫星日夜不停地持续运转,收集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往往只有一小部分被实际利用,大部分被因为图像分辨率不高,无法使用。"

监测图像的分辨率是判断一颗对地观测卫星能力是否优秀的关键指标。据童庆禧介绍,目前,国际上民用卫星的最高分辨率约为0.25米,我国民用卫星的分辨率最高能达到0.5米。

童庆禧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遥感领域,图像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将逐渐被解决。"目前学界已经探索出了对较低质量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组的方法。没有AI,这基本是无法实现的。"童庆禧坦言。"但现在,国外已经有相关产品推出。我预计,不久后,我国也会有0.15米超分辨率的产品问世。"他告诉21记者。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