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促融共享大湾区发展机遇

以文促融共享大湾区发展机遇
2024年05月25日 01:07 新快报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多位嘉宾畅谈人文湾区底色,共话机遇湾区的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地域相近、文脉相亲、文化同源,历史底蕴深厚、中西文化荟萃,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独具文化特色的地区。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 机遇湾区”分论坛举行,多位与会嘉宾共同畅谈人文湾区的深厚底蕴与文化“底色”,共话湾区建设独特优势与无限机遇,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促进人心相通,加速大湾区融合发展。

人文湾区

飞速发展 魅力彰显

2019年印发实施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五年多来,三地不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继承并弘扬粤港澳三地文脉相亲、人文相近、同根同源的历史纽带,塑造湾区人文精神,人文湾区魅力日益彰显。

“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从国家战略层面首次提出,随后推动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一项项出台与落实。这十年来,我深刻地感受到湾区融合的意愿越来越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感慨大湾区发展日新月异。他回忆说:“小时候我和爸妈去中山,需要先去澳门,再从澳门转到中山,基本路上要花一天时间。现在我带孩子去中山方便多了,相信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以后不到1个小时就能到了。大湾区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大湾区的人文底色是开放和包容,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断汲取海外文化,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星竞威武集团董事长兼CEO何猷君表示,港澳是岭南文化的桥头堡,充分融合中西方文化,有非凡的全球影响力。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商业中心、会展中心和航运中心,既是外资进入内地市场最理想的“跳板”,也是内地企业到国际市场上融资的通道。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拥有世界先进的投资、管理、人才等资源。他总结说,港澳是大湾区形象展示的窗口和文化融合的平台,这是大湾区的独特优势,也是未来机遇所在。

香港艺术学院前院长茹国烈提出了“文化光谱”的概念,“如果用‘文化光谱’去看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我们会看到不同的丰富文化场景,不同的特色文化。”他作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岭南文化、湾区文化是一锅汤,汤里有不同的材料,只要利用得好,提高温度,加以混合、发酵和累积,在11个城市的共同努力下,湾区文化能够很快熬成一锅精彩滚热的高汤。”

传承文化

发挥湾区协同优势

粤港澳三地文化共融共通,粤剧是大湾区文化同根同源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活动现场,粤剧联唱《粤韵春姿》激发起三地人民共同的记忆与乡愁。今年春节,到潮汕追英歌舞成了一种潮流。现场,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带来了岭南非遗展演英歌舞,她们舞姿轻盈、脚步轻快,“飒”出天际,展示了岭南文化既古老又时尚的魅力。

在新的时代,如何传承发展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好大湾区区域协同发展的优势,助力岭南文化、湾区文化、中华文化扬帆出海,成为嘉宾们热议的议题。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名誉馆长林庆熙认为,大湾区的人文建设应从传统岭南文化中汲取力量。在他看来,侨批档案是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创业的历史见证,已成为具有侨乡特色、岭南风格的文化符号,要全力推动珍稀资料的整理和活化,建立侨批档案鉴定、征集、整理和研究的专业队伍,用侨批讲好华侨故事,讲好广东故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许钦松认为,大湾区拥有庞大的经济实力和资源支持,要利用大湾区的优势助推中华文化的传播。大湾区城市间有着紧密又多元的文化连接,可以推动各个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并结合国家政策和时代特性去发展、焕新这些文化。

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毕其全功,建成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构建共同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在他看来,粤港澳三地虽然同属岭南文化地域,人相亲,习相近,地相邻,但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他建议在探索构建人文湾区的过程中,需寻找有效的模式和路径,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文促融

打开机遇无限的湾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以文促融,推进文化交流融合,促进湾区人心相通,推动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让三地共享湾区机遇?霍启刚认为,粤港澳三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要把握时代机遇,善用优势,巩固湾区的文化内涵,推进深度交流合作,“我们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应该让一代又一代的湾区人传承下去”。

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来看,霍启刚表示,香港处于中西文化交汇之地,香港人更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香港可以积极发展文创,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在香港落地、创造、推广并和国际接轨。同时,主打“文化+”,如“文化+物流”“文化+金融”,发挥好香港在文化产业协同上的优势。

他还特别提到明年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的十五运会,“对于十五运会,粤港澳三地已建立了常态化联络机制”。他建议这个高层次的沟通机制可以拓展至更多领域,如在湾区的主要城市建立文化艺术领域的统一沟通审批机制,共享相关信息与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创作高质量的文艺内容。

“三地资源要素的聚集与流动,展现出大湾区非凡的活力。”何猷君认为,港澳金融市场开放、国际联系广泛、专业服务发达,正在同内地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完整、科技实力日益增强等优势快速融合。他认为应当进一步增进三地的开放与交流,搭建更为完善的知识、制度和人才服务平台,推动三地智力深度融合。

“粤港澳三地方言相通、气候相同、饮食相宜,本身就对港澳青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是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的最佳选择。”发言最后,他呼吁港澳青年把握好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在大湾区埋下理想的种子,用好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平台提供的便利,积极投身湾区发展浪潮。

知名作家、编剧何冀平认为,内地文化与港澳文化的结合能产生很多好作品,独特的岭南文化可以充分结合香港的科学视野和国际视野,创作大湾区文化艺术作品,推动更多文学艺术作品市场化、产业化。何冀平还认为,大湾区拥有良好发展前景在于人才聚集和潜力发挥,以此不断创造发展机遇。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岭南粤剧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