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急了,加速抢占中国市场,但仍靠混动车续命

跨国车企急了,加速抢占中国市场,但仍靠混动车续命
2024年05月24日 22:47 时代财经

押宝纯电还是混动是一道选择题

对很多跨国车企来说,2023年是美妙的一年。

据各车企财报,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销售收入达3223亿欧元,同比增长15.5%,营业利润为226亿欧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2023财年,丰田汽车营业额达到约45.0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约21%,营业利润约5.3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达96.4%,再创新高。现代汽车2023年度总营收162.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4.4%,全年营业利润攀升至15.1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4%,双双创历史新高。

不过,2023年赚得盆满钵满,并未让上述车企忘乎所以,针对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战略已悄然升级。

5月23日,时代周报记者从大众汽车获悉,大众汽车集团已经明确了未来数年在华的产品路线图。到2030年,集团将在中国市场投放不少于30款纯电动车型。未来三年,集团计划在中国推出超过40款新车型,其中一半将是新能源汽车。

此前,丰田汽车已开始积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4年4月,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就共同成立车载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合资公司达成共识。同月,丰田宣布将与腾讯集团开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现代汽车则在2024年4月开幕的北京车展上发布了“In China For Global”即“在中国 为全球”战略,将在中国市场推出现代汽车纯电动系列“IONIQ”。此外,在本土化纯电动车型开发上,现代汽车还将携手多家中国电动化企业开展紧密合作。

跨国车企们争先恐后地抢占中国市场或许说明,在这个自主品牌车企疯狂“内卷”的时代,唯有及时调整在华战略,深度融入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留在牌桌上。

纯电车型难拾信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中汽协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

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合资进口品牌却遭遇了水土不服。

2023年大众集团在华纯电动汽车交付量约19.18万辆,不及特斯拉的60.37万辆,甚至不及梅赛德斯-奔驰24.07万辆的纯电车型销量。同年,一汽丰田bZ纯电系列累计销售约3.31万辆,不及特斯拉年销量的十分之一。

销量掉队的背后,也体现出跨国车企的焦虑点各不相同。

大众更焦虑于如何在中国市场实现电动化转型的目标,并应对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压力。丰田更关注如何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保持混动车型的销量优势。而北京现代则更关注于如何实现本土化战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对跨国车企而言,上述焦虑点均源于国内市场正在发生的两个重要趋势。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本土品牌,尤其是新能源车企正处在攻城略地之势,并且这种势头正蔓延至国际市场。跨国车企当务之急是找到应对办法。“如果不能遏制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发展势头,就加入他们,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战略,抬高自身标准来应对市场不断加码的竞争。”

梅松林分析称,中国市场多种新能源车技术交相辉映,各领风骚若干年,市场的焦点正从纯电动转向插混和增程,主流消费者还是有补能焦虑。

仍靠混动车提升销量

尽管大众、丰田、现代等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已升级电动化战略,但混动车型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具有竞争力。

梅松林指出,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主流消费者偏好重回到了混动和增程。

2023年,国内插电混动车增速已远超纯电动车。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约514.9万辆,同比增长仅21%,而插电混动车销量约259.35万辆,同比增长达82.5%。

跨国车企也仍靠混动车赚钱。丰田和雷克萨斯汽车2023财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全球销量约为1030.95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全球销量约为355.76万辆,占全球销量近35%,纯电动车销量仅为11.67万辆,仅占全球销量约1.1%。

消费者偏爱混动车的原因,显然与里程焦虑有关。

由于充电设施的不完善、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担忧等因素,混动车型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仍具有优势。

在梅松林看来,得益于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在短短几年内超过了500公里。然而,续航里程不断增加并不能打消主流消费市场的补能顾虑,即便是以纯电动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也不能改变这一趋势,导致中国本土和跨国车企都在主动迎合这一趋势。

因此,跨国车企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纯电动车型上。大众汽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推进燃油车阵容向混动化转型。集团正在各细分市场丰富其产品组合。大众的竞争优势在于丰富的产品组合和灵活性,为客户提供内燃机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及纯电动车型,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求。

此外,混动车型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跨国车企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能够提升销量和市场份额。并且,混动车型在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方面也表现出色。

从混动“红海”中突围

当前,多家跨国车企已陷入国内混动“红海”,未来将持续面对理想、问界、比亚迪等车企旗下增程车、混动车的挑战。

据懂车帝数据,在近半年的国内插电混动销量榜上,比亚迪秦PLUS DM-i、宋Pro DM-i、宋PLUS DM-i等车型长期占据前三名,而迈腾GTE、帕萨特PHEV等车型均排名30名以外,单月销量大多在几百辆。

增程车方面,据懂车帝数据,问界M7、理想L7、理想L9等车型长期占领销量榜前三,合资品牌则鲜有上榜。

不过,梅松林认为,相比于纯电动,跨国车企在混动方面更具优势,开发混动技术的时间较早,跨国车企大多有较成熟的混动车型,并在多个市场取得较好的销量。如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效的供应链,他们的混动车型较有竞争力,毕竟混动车型更接近于传统燃油车,而燃油车是跨国车企的基盘和优势。

一位大众汽车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日系的微混和多档DHT的强混,是很好的过渡方案,事实也证明,比纯电更容易提升销量。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