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014年:大爆发的流量需求用不起的国际漫游

2009年—2014年:大爆发的流量需求用不起的国际漫游
2024年05月24日 11:03 IT时报

2009年—2014年:大爆发的流量需求用不起的国际漫游

2010年后,智能手机迅速普及,以iPhone和各类安卓手机为代表,用户对数据流量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一时期,伴随着社交网络、在线视频、移动支付等应用的快速崛起,更推动了移动数据消费的爆发式增长。

  不过由于计费方式以及国际漫游网间结算费用等问题,3G时代,屡屡上演“天价流量费事件”,国内上网还能用,国际漫游用不起。

  《IT时报》在2011年曾经报道过一位杨女士手机连续三月产生高额上网流量费,特别是后两月的流量费竟高达7000多元的事例。当时运营商给出的回复是因为杨小姐在日本产生了上网流量,而国外上网流量费用高于国内数倍,为此,运营商建议用户出国时关闭手机的数据上网功能。

  直到2013年底,中国正式发放4G牌照,标志着移动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4G网络的商用,使得高清视频、直播、云服务等高带宽应用成为可能。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运营商在流量资费上做出更大幅度的调整,开始尝试“流量不清零”“流量共享”等服务模式,推出各种流量叠加包、日租卡、不限量套餐等,促进流量消费。不限量套餐逐渐成为当时的主流,虽然存在限速策略,但极大降低了用户的流量使用成本。

  2014年10月,和女朋友成婚没多久的阿峰托朋友抢购了两台刚刚上市没多久的iPhone。“妻子用iPhone 6,我用iPhone 6 Plus。”为了充分感受新手机更快的上网速度,阿峰夫妻俩专门去营业厅将原来的手机套餐升级到4G套餐。“当时移动刚刚下调了套餐流量资费,最低套餐为58元,包括500M流量,不过我们觉得不够用,就选择了2G/70元这档,如果月底前流量用完了,再临时买流量加油包。”

  作为移动的高端用户,在移动宣布4G试商用时,赵维就办理了移动4G套餐,“4G飞享套餐,1GB国内流量加1000分钟通话,资费为238元。”赵维坦言,这一价格还是较高,不过相比此前动辄三五百元的话费,打电话、用流量也安心许多。

2015—今天:从M时代跨入G时代

当三家运营商在4G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候,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动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求电信企业提高网络速率、降低资费水平。同时,鼓励电信企业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套餐匹配等服务,减轻消费者负担。

“提速降费”成为高频词

  在政策的号召下,三大运营商纷纷拿出“提速降费”举措。以上海电信为例,从2011年开始到2021年实施了11次宽带大提速,完成了从拨号到铜线到光纤的飞跃。在资费方面,更是进行了大幅调整,2015年,中国电信宽带每Mbps价格降幅近4成,手机流量每GB价格低至25元,流量资费平均降幅达到30%左右,并推出流量大赠送、加装包“买一送一”定向流量优惠、闲时流量优惠等多种措施;国际漫游流量资费也大幅下降,除了少数国家之外,基本都降至2.99元/分钟以内,最低只需 0.79元/分钟,最大降幅超过90%。

  “能实现提速降费的首要条件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做好底层保障。”一位上海电信内部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2015年是4G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当时中国电信加快天翼4G网络建设中,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县城和东部发达乡镇天翼4G网络全覆盖,天翼移动网络速率提高10倍以上;实现了全国80%铜缆小区的光纤改造,百兆宽带覆盖家庭近2亿户。在移动网络方面,用户感知最大的就是流量不清零举措,即本月套餐中未用流量可以延续到下一个月使用,“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剩余流量不被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运营商的成本。”

  “提速降费”已经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成为国家信息网络发展主流。

“月底流量不够用”渐行渐远

  2019年,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用户的流量计费单位也正式从M时代进入到G时代。5G网络不仅带来了超高速率、超低时延,也为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前沿应用奠定了基础。伴随5G的推广,运营商在资费设计上更加灵活多变,一方面继续优化4G套餐,另一方面推出多样化的5G套餐。

  Gartner研究副总裁刘轶曾经在中国5G发牌一周年时向《IT时报》表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5G资费套餐目前是全球较为便宜的,且与4G流量资费相当。这也意味着,在4G转5G的过程中,中国运营商并没有给通信用户增加太多资费负担,中国消费者完全可以在资费上平滑过渡至5G。

  一位长期关注通信市场的分析人士也向《IT时报》记者表示,在5G建设初期虽因网络建设成本较高,资费相对昂贵,但随着5G用户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成熟,通话资费维持较低水平,流量资费继续降低。运营商不断调整套餐结构,简化套餐种类,降低流量单价,部分套餐内的流量价格已降至每GB几角钱。同时,随着用户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运营商也开始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如融合套餐、家庭共享计划等,以流量为核心,构建更广泛的数字生态体系。

  数据显示,流量资费从2001年3分/ 1KB到2020年5元/1GB,费用约降到2001年的千分之一。2018年至2023前三季度,我国移动数据流量平均资费降从8.5元/GB降至2.25元/GB,降幅达73%;移动通信用户每月每户平均支出持续下降至40.3元。

  回顾提速降费的发展历程,也是互联网企业和手机应用蓬勃发展的时间段,各大运营商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价格打下来、速率提上去,企业和消费者才能用得起,普及率自然也会上涨;另一方面,尽管宽带、流量等资费有所下降,但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也为运营商带来大量客户,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在3G、4G时代,“月底流量不够用”的说法,到了5G年代已经渐行渐远。

  赵维也表示,通信费用在日常生活开销中的占比越来越小,流量“焦虑”已成历史。如今,他的139号码套餐与宽带挂钩,资费仅需139元。此外,随着手机都支持双卡双待功能,赵维还办理了一张无限流量的联通卡,与妻子组成主副卡,“一个月300元,宽带和流量都有了,还能满足一家人的移动流量需求。”

  阿峰也同样成为双网双手机用户,一部仍然是iPhone,另外一部国产安卓手机则用上了电信网络。他现在把主力号码换成了电信,用了电信美好家套餐,把千兆宽带、父母电信手机号全部融合在一起。“每个月229元,手机流量有120GB,基本上用不完。而移动号码则使用28元的套餐,主要接收短信验证码,也就一杯奶茶的钱。”

流量5G运营商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