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体重仅700余克,成都24周超早产“巴掌宝宝”百日历险后平安出院

出生体重仅700余克,成都24周超早产“巴掌宝宝”百日历险后平安出院
2024年05月24日 10:34 红星新闻

超早产儿,指胎龄不足28周就分娩出的新生儿,也是医学界公认的生命最脆弱的群体之一,其生存能力远低于正常足月儿。安安(化名)就是这样一个超早产宝宝,只在妈妈肚子里待了24周时间的安安,出生体重只有700余克,身体仅有成人的巴掌大小。

由于全身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安安全身皮肤呈透明胶冻状,关门声稍大一些就可能引起脑出血,医护人员的手有一点不干净便可能引发全身感染。

但幸运的是,这个“巴掌宝宝”,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治疗下,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脱离吸氧,体重增长到2.8千克,平安出院。

2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成都市卫健委获悉,这是该院救治的最小胎龄宝宝,也是成都市市级医院救治存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

▲安安的脚掌还没有成人拇指大▲安安的脚掌还没有成人拇指大

孕24周时突发胎膜早破

早产儿命悬一线

说起安安的降生经历,就不得不提到安安的妈妈张女士,她的孕育之路走得格外艰辛,孕24周时突发胎膜早破,而肚子里的安安则不可避免地发生早产且伴随严重的宫内感染。

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张女士才知道这种情况生下来的宝宝存活率很低,即使希望渺茫,可她仍不想放弃,后经医院产科、新生儿科专家会诊,张女士夫妻才吃了一颗“定心丸”。

刚出生时,安安的生命力十分脆弱:全身皮肤发绀、呼吸微弱不规则、四肢松软、反应差……

“由于是超早产儿,宝宝的肺极端不成熟,在出生后1分钟内我们就完成了辅助通气措施,Lisa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正压辅助通气等支持治疗,保证了这个‘巴掌宝宝’能有一个稳定的呼吸。经过紧急处理,宝宝面色转红润,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被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一步救治。”新生儿科负责人倪美艳说。

▲医务人员全力救治▲医务人员全力救治

安安一出生就合并有严重的宫内感染和肺部感染,导致安安呼吸困难。一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安安就需要继续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由于张女士胎膜早破时间长、感染指标高,安安除了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外,还需要进行肺表面活性剂替代治疗、静脉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抗感染等一系列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措施。

但安安的皮肤薄如蝉翼,血管更是细如发丝,还没针头粗,外周血管根本无法承受常规的静脉穿刺。

如何给这个超早产宝宝建立起生命通道成为横亘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面前的又一道难题。新生儿科医生选择在尚未闭合的脐静脉处做了置管,为后续的治疗建立了一条畅通无阻的“生命通道”——脐静脉导管,给安安提供营养和输注治疗药物。

生命通道的建立为安安的治疗提供了保障。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超早产儿各脏器发育极度不完善,免疫屏障功能极差,安安出现了严重的败血症,急需抗生素控制感染。

新生儿科救治团队立即联合药剂科团队进行会诊,为安安量身制定了合理的抗感染方案,并日夜床旁守护,最终安安的感染指标恢复到了正常。

难题接踵而至

医务人员日夜守护

可难题又接踵而至,安安出生后,曾多次出现惊厥发作,在接受镇静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出院前头颅磁共振检查未见颅内出血和其他早产儿脑病改变。

颅内出血是超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这些“早到天使”的生命,影响着他们的预后情况。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于这样的早产儿,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精细化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及减少后遗症发生率。这就要求医护团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一项操作都要尽可能地轻柔、精确、谨慎,因为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可能危及生命。为此,新生儿护理团队为安安营造了温暖舒适的“子宫”环境——“鸟巢”,采用集束化轻柔护理,极大地降低了颅内出血风险。

“我们希望的是不仅要让早产儿活下来,更要追赶性生长,活得更有生活质量,做到不留后遗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为安安制定了早产儿综合管理计划。”儿科向龙主任说道。

因为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吸吮反射差,安安的“开奶”存在极大困难,刚开始仅能用母乳涂抹口腔。为了尽早帮助安安建立吸吮反射,通过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联合儿童康复科进行口腔运动干预训练和面肌康复训练,安安从最开始的每次0.5ml、1ml、2ml,到胃管微量喂奶,再到现在每日能自主纳奶量达50ml/次,体重也增长到2.8kg。

▲安安越来越健康安安越来越健康

在100天的治疗期间,安安的身体情况极不稳定,多次出现病情变化,但在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日夜守护下,安安先后经历了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循环关、出血关、黄疸关、贫血关、视网膜玻璃体腔内注射手术等层层难关,一路披荆斩棘。

在闯关100个日夜后,终于迎来了与家人“大团圆”的时刻,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安安已顺利出院!

▲医务人员记录安安的成长▲医务人员记录安安的成长

医生科普

如何降低早产风险?

据世卫组织统计,每年世界上有1500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位居世界第二。那宝妈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有效降低早产风险?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科这样说,一是需要做好孕前保健,避免低龄(<17岁)或高龄(>35岁)怀孕,两次妊娠间隔最好在2年以上,避免多胎妊娠。控制好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及生殖系统感染。

二是要重视孕期产检,向医生详细了解早产的高危因素,并给予充分重视,针对高危早产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预见性治疗如宫颈环扎,补充孕酮等等。当早产无法避免时,应及早将孕妇转运到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编辑 陈怡西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