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曾经的左膀右臂,做起了投资

刘强东曾经的左膀右臂,做起了投资
2024年05月24日 10:38 投中网

旱涝保收的时代过去了,公司高管也得有副业。

继阿里巴巴前CEO张勇之后,又一位互联网大公司高管踏入了VC(风险投资)领域。 《中国企业家》独家获悉,京东高管辛利军个人投资了数家公司,集中在医疗、电商等领域,并在三四家初创公司里担任了荣誉职位。 对此,接近辛利军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辛利军现在主要是在休息;他跟一些企业聊聊天,看一看,做做顾问。至于投资人身份,该人士补充称,这都是个人兴趣,不是正儿八经的纯投资,“对所谓的回报要求不严谨”。 辛利军是京东最资深的高管之一。他于2012年加入京东,主要负责家居等类目采销。2019年,辛利军出任京东健康CEO,并成功带领公司上市。2021年9月,辛利军代替徐雷出任京东零售集团CEO。2023年11月, 京东集团宣布CEO许冉兼任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另有任用。此后,辛利军一直处于休息阶段。 接触过辛利军的人对他评价颇高。一位京东健康前员工告诉《中国企业家》,辛利军个人魅力极强,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非常认可,辛利军是属于抓大放小的管理风格,对各种事情非常开放,愿意持续听取不同的人的建议。 另一位熟悉辛利军的电商行业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辛利军其实很早就开始做投资了,获利颇丰。但在当下的时间点,辛利军转型做投资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因为存在退出难的问题,这既跟能力有关系,也跟行业有关系。 “对于辛利军来说,投资这个事儿比较简单,边投边看。”上述人士说。 “能征善战”辛利军辛利军是一位零售老兵, 过去的职业生涯经历了诸多公司。2012年加入京东之前,他在明基电通、华硕中国、三诺科技等公司工作过,主战场是个人计算机、音箱等3C产品。 辛利军后来回忆,自己在做IT产品采销时,可以蒙上眼睛拆掉一台笔记本电脑,再把它组装回去。但媒体给他贴标签,提及最多的是“辛弃疾的后人”。虽然辛利军为人亲和,但这并不妨碍他能征善战。 加入京东之后,辛利军起初负责京东家居服饰事业部,据《新莓daybreak》报道,当时正好赶上2015年前后服装行业竞争最激烈(比如“二选一”)的时候,一个3C采销出身的大男人,整天为时尚品牌奔走,压力空前。 电商行业频繁大战,京东的组织架构也几经调整,比如推行事业群制,辛利军先后任京东商城居家生活事业部总裁、京东商城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 论内部重要性,辛利军的事业部自然比不上王笑松的3C事业部以及闫小兵的家电事业部,它们是京东与国美、淘天等打仗的主战场,但辛利军依旧勤勉工作,坚信生活服务等到“即时零售”的风口起来时,就会显现重要性。到了2019年,辛利军从京东采销部门离开,转任拆分出来的京东健康CEO。不同于主站自营为主的经营模式,京东健康颇重视第三方商家力量,并愿意给到流量扶持。比如截至2020年底,平台有超过1.2万家第三方商家入驻。 一年半之内,辛利军将京东健康送上港交所, 公司在2020年12月上市。截至发稿,京东健康市值为883.48亿港元,这是继京东、达达之后“京东系”的第三家上市公司,此后还有京东物流。 2021年,徐雷出任京东集团总裁,到了2022年4月,徐雷任京东集团CEO,辛利军也随即在2021年9月出任京东零售集团CEO。2022年,他还兼任了达达集团董事长兼CEO。 彼时正是外部环境与行业环境急剧变化的几年:抖音电商崛起,2021年4月,抖音电商召开首届生态大会,首次提出“兴趣电商”概念,到了2023年抖音电商GMV已经超过2万亿元;拼多多强势崛起,总营收从2021年的939亿元增长1.6倍至2023年的2476亿元,对应的GMV数额为4万亿元规模。 但相比激进的对手,京东并无太大动作,2022年最大的动作是赞助了央视春晚的互动,发放了价值15亿元的红包和实物礼品。 2022年11月,刘强东提出回归低价,回归用户。 辛利军迅速调整跟进,2023年3月,京东上线“百亿补贴”。辛利军当时说,未来,京东零售将在每个环节都围绕“低价”的目标,持续完善自身能力建设,实现“天天低价”。 到了2023年“双11”,即辛利军卸职前几天,他还在强调,京东推崇的低价,不是靠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偷奸耍滑换来的“假低价”,而是靠诚信经营,持续在供应链里“挤水分”,通过极致效率让利给用户和合作伙伴。 长期以来,京东致力于打造“中产阶级首选”,在这样的惯性列车之下,想要猛烈掉头,何其艰难。2023年11月,辛利军卸职京东零售集团CEO,当年12月又去职达达集团董事会主席。 在京东奋战10余年的辛利军,终于能得空休息了。 互联网公司高管,扎堆投资大公司的高管做投资,是行业惯例,前有金山雷军、百度陆奇,后有阿里巴巴张勇。 2007年10月,金山在港交所敲钟。2个月后,雷军宣布辞职。此后三年, 他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了十多家初创公司,其中最有名的就是UC浏览器。直到2010年认准了智能手机赛道后,雷军创办了小米科技。 2018年,陆奇离开百度,随后创建了Y Combinator中国,后自己创办了奇绩创坛。2023年6月,陆奇总结了奇绩创坛的战绩:共投资了258个创业项目,其中136个为人工智能驱动的创业公司,25个处于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相关领域。 2023年9月,张勇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CEO,阿里给予了张勇10亿美元科技基金投资。今年3月,张勇加盟晨壹基金,和创始人刘晓丹共同担任管理合伙人。 回看阿里25年的发展,离开后的高管不少选择了投资这条路:高瓴资本运营合伙人干嘉伟曾是阿里销售副总裁;俞永福放手饿了么和高德,以eWTP 基金为基础、以投资的方式为阿里服务;前阿里巴巴CEO卫哲,不仅做了嘉御资本,还成立了扎根硅谷的美元基金嘉加资本。 相较于阿里,从京东退休或者出走的高管以创业和再就业为主,比如京东物流的王振辉,在2020年去职之后去了协鑫能源担任高管;2023年初,京东集团前副总裁、京东探索研究院副院长梅涛离职后成立生成式AI公司HiDream.ai,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两轮融资,先后由阿尔法公社和讯飞创投领投,累计融资额近亿元人民币。不过,徐雷离职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不可能去任何公司打工,也不会创业。 据悉,辛利军也在看AI赛道,但尚不清楚他是否已经出手相关项目。 过往,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可选择的“退路”很多,换家公司当高管一度很流行。有些投资人也会给初创公司提建议,引入外部明星高管管理公司,而互联网大公司是这些初创公司高管的主要来源地。 但这些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具有很深的“Know-How”壁垒。因为过往10多年,互联网行业向线下、to B以及跨境等各方面渗透,呈现出“高维度渗透低维度”的特征,随着互联网祛魅,对于初创公司和传统公司而言,请一位明星高管不再有性价比。 所以,现在更为流行的是,财富自由的管理型互联网高管要么打造个人IP,要么拿着钱投资自己看好、感兴趣的项目。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