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窗广告不能成了关不掉的“牛皮癣” |新京报快评

弹窗广告不能成了关不掉的“牛皮癣” |新京报快评
2024年05月23日 20:16 新京报网
▲弹窗广告违法违规成本低,收益却很高,乱象屡禁不止。图/IC photo▲弹窗广告违法违规成本低,收益却很高,乱象屡禁不止。图/IC photo

“弹窗怎么关也关不完,为什么不能一键关闭?”

近日,市民刘先生向《长江日报》反映,电脑里的360安全卫士软件弹窗不断,“弹窗设置”中的选项有50余项之多。记者就上述问题致电360安全卫士客服。对方回应,各类弹窗都可以关闭,但没有一键关闭弹窗广告的功能。

一直以来,数量多、频次高的弹窗广告,犹如“牛皮癣”一般绕不开、躲不掉,让人不胜烦扰。此次360软件爆出的类似问题,再次把弹窗广告的治理置于公共视域中。弹窗广告不能成了治理顽疾,消费者关闭广告的权利也不能在花里胡哨的各种弹窗中被消解。

近年来,多地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多次互联网广告领域专项治理行动。针对弹窗广告“霸屏”、随意跳转、关闭按钮“躲猫猫”等行为,《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先后出台加以约束。总体而言,弹窗乱象已有明显改善。

在此背景下,360安全卫士软件“弹窗设置”中有50余选项,却没有一键关闭功能,才显得格外扎眼。这也说明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弹窗,相关治理手段仍要升级。

事实上,弹窗广告本质上是一种网络营销手段,其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推送”,已是许多互联网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国内大部分软件实行免费使用,开发者为了获利,也通过植入广告等方式使用户阅读。

但是,引流广告需要合规,这就要求在企业正当商业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弹窗广告屡受诟病,不只是因为这种“不请自来”的弹出形式影响了用户体验,更因为弹窗广告的“精准推送”依赖于对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监控,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个人隐私。

而且,由于弹窗广告违法违规成本低,收益却很高,乱象屡禁不止。

对此,在已有治理成果基础上,监管部门还需强化日常监管力量,对明显违法违规企业及时亮剑惩罚,同时可考虑制定负面清单,强化对行业协会、互联网企业的事前合规指引。此外,也可与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合作,实施专业化、可追溯性监管。

精细化治理离不开用户这个重要角色的参与,让便捷的投诉窗口在网络随处可见,对花样百出、不能一键关闭的弹窗才能“露头就打”。

对弹窗广告的治理,不是要将其打死,而是使其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规范起来,把选择权交给用户,从而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如果任由弹窗广告对用户“精准骚扰”,都是对其品牌信誉的折损。可以说,在治理弹窗广告方面,用户和企业的利益本是一致的。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 / 徐秋颖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