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行业薪酬福利缩水调查:降薪成普遍“共识” 越来越多专业投资人离场

创投行业薪酬福利缩水调查:降薪成普遍“共识” 越来越多专业投资人离场
2024年05月23日 20:0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能保住这份工作就已经不错了。”一位国内创投机构投资总监刘刚(化名)向记者感慨说。

过去两年,由于他所在的创投机构项目退出数量大幅减少,他几乎没有拿到可观的业绩激励奖金。期间眼看着多位同事被“裁减”,他一直庆幸自己至少每天还能前往办公室,按时领到基础薪酬。

“不过,每月的基础薪酬也比前些年低了不少,以往每个月能领到约4万元工资,现在估计能拿到60%就不错了。”刘刚告诉记者。

这种状况,也发生在其他“创投人”身上。

近日,北京基金业协会编制的《PE/VC机构薪酬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3年创投行业降薪趋势延续,整体年薪水平较2022年下降20%-40%。

《报告》还指出,相比2022 年创投行业薪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创投机构年终奖发放未达预期,2023年股权投资行业基础薪酬也有所松动,降薪成为众多创投机构的“共识”。

总体而言,一线创投机构的基础薪资维持不变,但受大环境影响,去年他们的投资节奏下降,导致不同行业组年终奖降幅达到10%-50%;此外,国企背景创投机构降薪幅度,主要是监管政策要求影响,比如国资背景创投机构薪酬体系里的薪酬递延机制已经全面实施;市场化创投机构则在通过整个部门裁撤、降薪、降低员工福利等方式压缩运营成本。

多位创投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仍感受员工薪酬福利在变相缩水——比如出差补贴标准较去年进一步减少、年终奖发放额度低于去年等。

但是,薪酬福利缩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工作量减少。

刘刚告诉记者,他马上要连续出差前往多个城市,因为创投机构投资的多家企业提出新的业务赋能需求,他需要跑遍每家企业,实地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往,这项工作主要由投后管理部门负责沟通落实,但过去两年投后管理部门经历两轮减员后,目前很多投后管理工作都落在我身上。”他直言。

多位创投业内人士直言,要改变这种状况,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创投机构的项目退出案例增多与项目退出回报率提升,如此一方面能提升DPI以吸引LP(出资人)追加投资,给创投机构带来更高的新基金管理费收入以提升员工薪酬待遇,另一方面项目退出数量增加也能给员工带来可观的业绩奖励。

“目前,越来越多专业投资人才纷纷离开创投市场,反而影响了创投行业成长活力与发展前景。但要让国内创投市场恢复到前些年的繁荣发展期,整个行业似乎仍需要熬过这个漫长低谷期。”一位国内创投机构合伙人坦言。

创投员工的新工作状态

“现在的创投行业,求职人员比应聘岗位多了不少。”一位负责给创投机构物色人才的猎头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前些年,他为创投机构招募专业投资募资人才,可能需要寻找众多创投机构“物色人选”,且这些创投人士都会提出各种福利待遇与业绩奖励要求,只有得到满足答复后,才与创投机构“坐下来聊一聊”。

如今,不少创投机构人员主动找到自己,询问有没有薪酬待遇不错的创投机构岗位推荐,且他们也很少提出额外的薪酬福利与业绩奖励要求。

“事实上,目前我们能提供的创投机构招募岗位远远不如前些年,即便是一线创投机构,也都减少了人才招募。”他向记者透露,这背后,是创投市场人才供需关系趋于过剩,一面是越来越多创投机构纷纷裁撤整个部门与不少员工以压缩运营成本,一面是不少创投机构也暂缓了人才招募步伐。

他还发现,即便部分仍在招募人才的创投机构开出的薪酬待遇较以往低了30%,仍能吸引不少求职者。

“日子的确不好过。”刘刚也向记者无奈表示。过去两年他的实际综合收入较前些年低了约25%,但他必须学会“忍耐”。究其原因:一是,他发现其他创投机构给出的薪酬待遇不如自己现在的“东家”;二是,他仍期盼自己曾主导投资的多个项目有朝一日完成IPO实现项目退出,能给自己带来可观的业绩奖金。

为此他逐步习惯新的“工作状态”——以往,他出差考察潜在投资企业,都是购买高铁商务座与入住当地五星级酒店,如今他都改乘高铁经济座与夜宿当地经济类酒店;以往,他只负责项目投资工作,如今他身兼数职,在完成项目投资考察评估同时,还要兼顾投后管理与部分募资工作。

记者获悉,这种工作状态,也日益被越来越多创投人“接受”。

“随着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我们正投入更多精力时间资源赋能投资企业健全企业科学管理机制与提升业务竞争能力,力争扶持他们早日上市。即便这需要创投机构每个人调动手里的各项资源,持续提升投后管理成效。”前述国内创投机构合伙人向记者直言。

在他看来,只有投资项目退出案例增多与项目退出回报率回升,才能有效解决当前创投机构员工薪酬不断缩水的窘境,进而令创投行业有机会留住更多专业人才。

“目前我们遇到的一大潜在挑战是,越来越多有着丰富行业研究与项目投资经验的人才因薪酬待遇缩水而考虑离开创投行业,这反而会削减创投机构的优质项目捕捉能力与项目投资成功率,就长远而言,是不利于创投机构持续壮大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这位国内创投机构合伙人强调说。

多米诺效应

记者多方了解到,创投行业薪酬待遇缩水的另一个多米诺效应,是自立门户的创投机构高层有所减少。

一位创投机构高层曾向记者私下透露,这两年他的业绩激励奖金明显缩水,不得不暂时搁置自己的自立门户计划。

究其原因:一是,按照行业惯例,创投机构管理人(GP)需在新产品投入1%自有资金作为信心保证金,原先他打算用这些年业绩奖金用于信心保证金出资,但随着这两年业绩奖金缩水严重,他发现自己有点囊中羞涩;二是,这些年他见过太多因项目难以退出而发生的LP问责故事,自己也不想身陷这种窘境,也就不再放弃自立门户的打算;三是,他也意识到创投机构募资难度大幅增加,原先答应出资的一些出资人(LP)开始犹豫不决,也让他感到自立门户的实际运作难度骤增。

“事实上,能否构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募投管退团队,对不少打算自立门户的创投机构高层而言,同样是一大严峻挑战。”上述猎头公司人士指出。不久前,他曾协助一位打算自立门户的创投机构高层招募团队,由于开出的薪酬待遇偏低,他始终无法找到合适人才组建团队。

这位猎头公司人士直言,这次招募也让他意识到,薪酬待遇缩水正令不少专业人才考虑离开创投行业,对行业而言的确是一大损失。

记者多方了解到,为了留住专业人才,部分创投机构也动足了脑筋,比如在优质项目股权投资环节开放员工自有资金跟投的额度与渠道,提高项目退出的员工利益分配比重,对募资成功提供额外的激励奖金等。

多位创投机构人士向记者直言,若投资项目迟迟无法退出与募资未见成效,任何额外的激烈举措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目前,创投行业需解决的,不仅仅是GP与LP的利益共赢问题,还有员工与机构负责人的双赢挑战。”他们认为。

薪酬降薪刘刚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