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产业专家:德国、欧洲不应效仿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德国汽车产业专家:德国、欧洲不应效仿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2024年05月23日 16:04 红星新闻

近日,美国拜登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关税从25%增至100%,在全球引发高度关注。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就对华加征301关税发布公告称,对电动汽车及其电池、电脑芯片等一系列从中国进口商品大幅加征关税的部分措施将于今年8月1日生效。相关公众意见征询期为期30天,于6月28日结束。

这一消息引各方哗然。特别是同样在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问题上存在博弈的欧洲,美国此举在众多行业人士和普通民众之间引发热议。德国汽车研究中心创始人、知名汽车产业经济学家费尔迪南德·多顿霍弗尔在接受红星新闻专访时指出,规模经济对汽车行业来说非常重要,而没有中国,德国就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因此他认为,德国和欧洲不应效仿美国这种脱钩举措。

欧洲应着眼于未来,而不是美国

在拜登政府5月14日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新关税之后,全球目光就投向了欧洲。目前,欧盟正在调查中国电动汽车补贴问题。美国的这一决定是否会产生蝴蝶效应,引发欧盟采取类似举措?对此,不少分析人士呼吁,欧盟国家应该对此保持谨慎克制态度。《柏林晨报》对此发表评论文章说,类似措施会使德国汽车行业成为最大输家,因为这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针对拜登政府的“关税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拜登政府这一轮对中国的“关税战”,主要是出于国内选举政治的需要,在“铁锈地带”摇摆州选民关心的经济问题上对华展现出强硬姿态,旨在争取这些关键选民的支持。

▲2024年4月18日,航拍山东港口烟台港蓬莱港区,大批等待装船出口的比亚迪电动汽车。图据视觉中国▲2024年4月18日,航拍山东港口烟台港蓬莱港区,大批等待装船出口的比亚迪电动汽车。图据视觉中国

对此,多顿霍弗尔教授持相同看法。他指出,拜登政府这一决定是在大选环境下做出,对华强硬即可向公众显示作为强有力领导人的一面。另外,从历史上看,美国希望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就要与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竞争,虽然其工业基础强大,但在电池这样的电动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上并不具备优势,这也加剧了对华态度的转变。

“但我认为,欧洲不应该只看美国,更应着眼于未来,而从未来来看,如果我们与中国脱钩、100%依赖于美国,可能将是欧盟面临的最大悲剧。”他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2023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因此,多顿霍弗尔教授认为,汽车工业的未来在中国,而德国需要中国。“没有中国,就没有机会实现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对汽车行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脱钩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除了市场,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地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电动汽车行业,中国在电池领域拥有核心实力,而德国未来也需要中国成为这方面的技术合作伙伴。除此以外,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领域,和中国也有合作潜力,如大众和奥迪已经在中国开展电动车硬件和软件的研发生产合作,而贸易壁垒和关税会打击这种前瞻性领域的合作前景,从而影响到德国和欧洲的未来。

若对中国电动汽车增加关税,对欧洲也是种惩罚

《柏林晨报》评论员也在文中明确指出,若增加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也会是对欧洲消费者的惩罚。中国小型电动车价格远低于欧洲同类产品,符合更多普通人的消费能力,有助于大幅促进欧洲电动出行市场发展。

这一点也得到普通电动车消费者的认同。柏林一名电动出租车司机告诉红星新闻,今年政府取消了对电动车的补贴,电费也上升不少,已经使他继续保留和再次购买电动车的动力和能力减少。

“如果接下来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被征收更高关税,汽车消费者购买电动车就会更加困难,对于气候变化治理来说也是个坏消息,”多顿霍弗尔教授说,“这会使电动车市场在未来三四年间变得更加艰难,目前电动汽车在德国的市场份额已经有所减少。”

▲资料图:德国柏林 图据视觉中国资料图:德国柏林 图据视觉中国

他还指出,这对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也是一个危险,因为整个欧洲市场对他们发展电动汽车非常重要。在接下来三至四年,需要发挥优势来增加电动车销量,因为在2030年将出台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法规,规定电动车在汽车销售中需占据一定比例,否则就要支付大额罚款。“因此,提升关税的举措只会损害消费者、气候治理和德国汽车工业的利益”。

多顿霍弗尔教授说,在他接触的所有业界人士都认为,对进口中国电动车征收额外关税是错误的方向,包括德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德国汽车工业在近50年来一直处于竞争环境,身处竞争,会越来越强,而受到保护,才会变得脆弱,”他说,“德国汽车业处于开放地位,希望有公平的竞争。他们在过去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竞争推动技术发展,竞争推动创新,竞争对德国汽车工业非常重要。”

如何走出欧盟针对进口中国电动车的决策困境

多顿霍弗尔教授也承认,在欧盟围绕这一议题的政治博弈仍在进行,十分复杂。欧盟主要成员国之间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而德国的外交实力并不如期望中的那么强。

但他指出,德国政界对中国还是相对更加开放。德国总理朔尔茨在美国宣布增加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关税之后已经表态,“保护主义最终只会让一切都变得更加昂贵”,并倡导“需要的是公平和自由的全球贸易”。

要想从欧盟对于进口中国电动车的政策困境中走出来,多顿霍弗尔教授认为有几种可能,首先就是汽车行业和德国政府在欧盟内强烈反对征收关税,需要德国在欧盟内部发出更强声音;第二,针对目前很多政界人士依然坚持内燃机才是未来趋势,要说服他们并非如此,说服工会为电动汽车而战,这一点至关重要。

他回顾,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汽车制造商在进入美国市场时也遇到类似问题,其中一个对策就是在当地建厂,结果丰田成为美国最大汽车制造商。同样,如果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制造商可能会在欧洲进行更多直接投资,使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他认为,公开讨论在欧洲建厂的战略也会影响欧盟决策。

“如果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投资生产),可以对他们(欧洲汽车制造商)做任何事情,因为这样中国制造商将和世界上所有在欧洲生产和销售汽车的企业拥有同样权利。”多顿霍弗尔教授说。

红星新闻特约记者 王薇 发自德国

编辑 张雪婵 责编 官莉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