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上汽开发电动汽车,“南北奥迪”错位竞争

牵手上汽开发电动汽车,“南北奥迪”错位竞争
2024年05月23日 09:15 时代财经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内部互卷没有出路。

继2023年7月签署深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后,5月20日,上汽集团和奥迪汽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针对中国市场联合开发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基于该平台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上市。首批合作打造的车型将是三款纯电动车型,覆盖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产品上市周期将大幅缩短超过30%。

奥迪Q6 e-tron。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指出:“奥迪汽车拥有强大的高端车型产品定义、整车研发和工程技术能力,上汽集团智能电动创新技术行业领先,双方将通过此次合作携手赋能上汽奥迪的未来发展。”

可见,上汽奥迪试图在强调奥迪定义产品的同时,对智能化等方面进行强化,以提升竞争力。同时也能够和一汽奥迪形成差异化,避免产生内部竞争。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也直言:“‘南北奥迪’互相掐架,互相去‘卷’,毫无意义。”

奥迪牵手上汽,提速降本

“奥迪标志性的美学和工程设计与上汽集团的创新势能相得益彰,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直观、互联的数字体验和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奥迪全球CEO高德诺(Gernot Döllner)在签约现场表示。

在中国高阶智驾大面积落地的当下,豪华品牌已经很少再提到“先进”这样的字眼。即使考虑到上汽集团的技术输出,上汽与奥迪的合作项目要保持“先进”也不得不加快研发脚步。

“通过和上汽集团的合作,我们将进一步加速在华的电动化战略推进。”高德诺表示,得益于全新合作模式,ADP平台车型推出时间将缩短30%以上。“首批合作项目的车型会覆盖B级和C级市场,首款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上市。”

有行业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BBA开发一款车型一般需要数年时间,首车2025年上市,意味着其效率几乎与造车新势力看齐。“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本次合作明显加快了速度。”

宋斐明担任此次合作项目CEO。

奥迪汽车A 至C级电动车型产品线负责人宋斐明(Fermín Soneira)将担任此次合作项目CEO,他对于此次双方合作充满信心:“我们将共同推进开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工作。随着双方倾注各自核心优势,我坚信奥迪将充分利用‘中国速度’和市场创新活力,持续塑造高端电动出行未来。”

除了速度,智能化也是格外被强调的一点。大众汽车已经和小鹏汽车合作,奥迪则选择了上汽集团,形成了差异化格局。

上汽集团旗下的零束科技将为奥迪与上汽的合作注入“智能数字灵魂”。零束银河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研发路线图显示,零束银河全栈1.0智能解决方案于2021年四季度量产,当前已搭载数十万辆;零束银河全栈3.0将于2025年量产,4.0则计划于2027年量产。从路线图来看,将于2025年推出的上汽奥迪全新纯电车型,预计将搭载零束银河全栈3.0智能解决方案。

零束科技CEO李君表示:“新车将配备行业和全球顶尖的软硬件及电动性能,及更流畅、更友好的智能交互体验。”

按照上汽集团的说法,诞生于“智能数字平台”的“豪华新物种”,将兼具奥迪的美学设计和工艺水准,以及上汽集团的智能化纯电科技。贾健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该合作项目下推出的奥迪电动车型将有新的产品序列命名,不会放在外界熟知的奥迪现有电动车产品序列e-tron旗下。

上汽与奥迪的合作有两大关键词,一是提速,二是降本。当前,“价格战”席卷了汽车行业,即使是豪华品牌,也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

5月20日,上汽集团和奥迪汽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在媒体采访环节表示:“上汽有中国最好的零部件体系,有最好的电动化的合作伙伴。上汽背后所带来的,是中国电动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奥迪看中的就是这个机会。”他同时透露,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将于5月24日开始改造,计划十个月后投产奥迪新车型。“新车将搭载5/6C超快充技术,以及通过降低低压功耗减少动力电池装车容量,以达到降本的目的。”

对于上汽集团与奥迪的合作,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向时代财经表示:“此次合作是奥迪看到了中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上的产业优势,与上汽在智能化等方面开展的合作。也说明中外车企之间已经进入到技术输出的新阶段。”

“南奥迪”的对手不是“北奥迪”

上汽与奥迪的合作,再度引发外界对于“南北奥迪”的关注。

作为BBA中唯一在华有两家合资公司的品牌,相较产品更为丰富的一汽奥迪,上汽奥迪的竞争空间有一定局限。

在燃油车领域,奥迪旗下主力车型主要由一汽奥迪制造和销售,上汽奥迪推出的首款车型轿车A7L以及SUV车型Q6,上市后声量较小,新能源车领域,上汽奥迪也仅有Q5 e-tron一款车型。

凯联资本董事总经理、产业研究院院长董事合伙人由天宇向时代财经表示:“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双方在讨论合作时BBA的势头还非常强劲,但上汽奥迪首车上市不久就遭遇了市场环境的转换。2022年自主品牌电动车上量,让上汽奥迪的销量不及预期。”

为提振旗下车型销量,上汽奥迪打出价格牌。2023年上汽奥迪官宣下调A7L、Q6及Q5 e-tron部分配置车型的指导价,最高降价达2万元。

奥迪A7L。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上汽奥迪交付量超1.2万台,同比增长约430%。从增长速度上来看,上汽奥迪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市场规模不算高。

奥迪还将新的电动化平台落地一汽。2020年10月,奥迪与中国一汽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成立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一代PPE电动平台导入奥迪一汽,新车型也由一汽奥迪销售公司进行销售。今年北京车展上,首款基于PPE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型Q6L e-tron正式亮相。

在这样的背景下,“差异化”是上汽奥迪不得不走的一步。此番联合开发全新平台,也是进一步形成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尝试。

对于奥迪与上汽宣布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和奥迪一汽的PPE项目产品差异,贾健旭表示,PPE是全球平台,全新的“智能数字平台”是在全球架构下为中国消费者新能源和智能化需求量身打造的,并且在产品上专注不同级别的车。

贾健旭直言:“我们要把一个高端品牌重新立到一个更高的位置,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南北奥迪’互相掐架,我们互相去‘卷’,毫无意义。”

宋斐明也表示,即使存在竞争,一定是针对外部的竞争,而不是内部的竞争。会对产品进行更加差异化的细分,更好地突出优势。

一方面,企业的规划决定了“南北奥迪”一定要错位竞争;另一方面,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内部互卷已经没有出路。

由天宇向时代财经表示,上汽奥迪的对手,早已不局限于BBA内部。“早年的自主品牌车型价格较低,与BBA的价格带不重叠,所以BBA的对手只有自己。现在国内所有和BBA有相近价格类似定位的产品,都是BBA的对手。”

对于上汽奥迪新产品的前景,由天宇的态度是“谨慎乐观”。“过去是德系日系在定义汽车,现在的汽车形态更多是由造车新势力们定义的,包括智能座舱等方面。做得不像难以被市场接受,做得太像又不能保证差异化和品牌溢价。奥迪定义汽车的能力很强,但市场的变数很大,所以只能说是谨慎乐观。”

看到了新趋势的奥迪正在寻求变化,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合作,也成为当下竞争环境的缩影。

2023年,奥迪母公司大众汽车与中国新造车品牌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宣布三年内联合开发两款中级电动车;在上汽集团与奥迪达成此次合作前几日,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共同宣布,零跑国际正式组建完成,并将于2024年9月首先在欧洲开启销售;现代汽车集团去年在韩国Hi-Tech超级技术日上亦透露,“现代和北汽集团合作的电动车项目正在推进中。”

在合资模式走过四十年后,伴随着新能源浪潮和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技术输出”与“反向合资”正在成为一股新的潮流。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