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30只,创观测记录新高

成都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30只,创观测记录新高
2024年05月22日 18:54 红星新闻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成都市围绕“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主题,以主场和分场联动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吸引了超5000人参与。

当天下午,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多彩生态行:青少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在新华文轩会议厅主会场展开。来自成都高新区的十名小学生代表宣读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倡议大家主动了解并尊重自然界中每个生命体,积极参与观测记录野生动植物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绿色家园,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点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希望之光。

2024成都世园会东部新区主会场作为活动分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倡议墙签名承诺等形式,向广大市民讲解成都的生物多样性、执法巡查、森林草原防火等典型案例,呼吁市民们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来。与此同时,成都市各区(市)县单位开展的宣传活动同样反响热烈。

▲活动现场▲活动现场

据2023年监测统计,成都市记录高等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3门192科1005属3139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8种:一级3种、二级85种;记录陆生野生动物75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78种:一级29种,二级149种。另外,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成都市野生大熊猫73只;圈养大熊猫目前熊猫基地244只,动物园3只。

在鸟类方面,根据今年3月底最新发布的《成都市鸟类名录》(2024年版),成都市记录鸟类577种;今年5月10日,又发现新记录“橙腹叶鹎(bēi)”。

此外,近日在邛崃、大邑、蒲江等地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30只,此前在成都仅发现2只,本次记录创成都彩鹮观测记录新高。据了解,彩鹮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有时也会到稻田中活动,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资料显示,彩鹮在我国分布数量极少,《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一度宣布其在中国绝迹。

近期,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对成都市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数据进行了更新修订,初步明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1种:一级3种、二级88种(数量增加3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76种:一级30种(数量增加1种)、二级146种(数量减少3种:调出有误数据5种,新增2种),后期修订完善后将公开发布。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编辑 陈怡西

成都市野生动物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