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糯玉米盒马村在西双版纳落地 带动500余户村民增收

小糯玉米盒马村在西双版纳落地 带动500余户村民增收
2024年05月22日 15:40 财经网

5月22日,小糯玉米盒马村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揭牌。过去四年,这里种植加工的特色玉米,源源不断走向全国盒马门店,带动5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让曾经村民不敢种、卖不掉的老品种玉米,成为西双版纳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85后”村官带头创收500

(图:傣族小火岩空甩在玉米地)(图:傣族小火岩空甩在玉米地)

5月的西双版纳已提前进入夏季,烈日下的玉米地,岩空甩一边擦拭了帽沿的汗珠,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未来的一个月里,他要带着村小组的村民,平整好承包的500亩土地,为秋季播种玉米做准备。

大学生村官、乡村振兴带头人、玉米种植技术骨干……如今,在“85后”傣族小伙岩空甩身上,有太多与农业相关的标签。但刚大学毕业时,他却没打算跟土地打交道。

“父辈都靠种地维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看天吃饭的无奈,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大学毕业后,岩空甩曾去机场短暂工作,开过烧烤店,直到4年前他发现,有企业在收购老品种的玉米,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这种小糯玉米我们从小吃到大,因为版纳特殊的气候,一年可种4茬,产量很高。但之前很少能卖出去,不值钱。”岩空甩说,自己没想到儿时的零食,竟摇身一变成了特产,在大城市升价倍增。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用自家的30亩地改种了小糯玉米。几个月后,玉米成熟,他顺利以约定的价格卖掉。

岩空甩很快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年种3季,亩产值可达6000元。

之后4年,岩空甩专研种植技术,通过引进肥水一体化等设施,其玉米的年亩产量突破2500公斤,产值突破1万元。

(图:小糯玉米盒马村带动500多户村民增收)(图:小糯玉米盒马村带动500多户村民增收)

去年他带头在村小组成立合作社,承包下500亩土地,带动6户村民一起种植。靠着过硬的技术,玉米丰收后,商品化率达到了90%,总产值超过500万,除去农资农具等成本,平均每户分成达30万元。

订单农业为种植户兜底

“从2019年公司成立到现在,收购价就没变过。”盒马村负责人、傣鲜生农业公司总经理廖梦梦介绍,小糯玉米能有如此稳定的“身价”,多亏了盒马的稳定订单。

2019年之前,小糯玉米被当地人称为“机场玉米”,因为甜糯、皮薄,是当地村民兜售的重要旅游美食。虽然软糯可口深受游客欢迎,但因缺乏保鲜技术,只能困在本地销售。

(图:5月22日,小糯玉米盒马村在西双版纳揭牌)(图:5月22日,小糯玉米盒马村在西双版纳揭牌)

很快盒马采购洞察到了这款商品的潜力,找到了廖梦梦,为其工厂引进高温蒸煮生产线,让小糯玉米套上真空包装,卖到全国。

之后盒马还不断根据消费反馈,跟基地一起打磨标准——为了达到更均衡的甜糯比,严格控制灌浆期时间,让玉米粒的花色更加均匀。

稳定的品质,加上“盒马工坊”的品牌背书,随之而来的是供不应求的订单。廖梦梦公司不仅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还成长为年销售超5000万元的当地龙头企业。

让她欣慰的是,不管是市场行情怎么变化,盒马稳定的订单,让公司对农户的收购价一直维持在每公斤4元左右。有了订单兜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进来,仅去年就带动50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9000余元。

如今,在西双版纳等县市,规范化的玉米加工工厂拔地而起,为当地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月平均工资可达5000元,吸引不少年轻人。

(图:基地检测人员正在工作)(图:基地检测人员正在工作)

随着“盒马村”模式的发展,盒马与盒马村基地之间的连接也越来越多。在此次的云南小糯玉米盒马村落成期间,盒马旗下的会员制仓储超市盒马X会员店还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特殊教育学校的268位学生捐赠文具,孩子们创作的绘画作品等还将在盒马X会员店门店展示,盒马村负责人廖梦梦也为孩子们送来小糯玉米。

盒马副总裁沈丽表示,盒马一直关注原产地产业及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立体化的乡村产业帮扶,实现产业与社区的共同繁荣。除了通过盒订单农业帮助乡村农产品流通之外,还包括关注乡村儿童的教育发展,打破贫困循环,让乡村成为有梦想、有精神、更有经济实力的家园,希望能通过盒马带来美好的改变。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