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成果转化赋能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成果转化赋能
2024年05月22日 02:43 媒体滚动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本报记者 罗云鹏  刘 恕

    5月18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光明生命科学园,深圳先进院合成所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罗巍,向记者讲述了钟超的故事。

    基于合成生物技术,钟超研发的智能活体胶水黏合材料,可自主修复海底输油管道。他虽手握技术,却一直融资无门。直到入驻深圳市光明生命科学园,钟超才迎来了曙光。目前,由他成立的企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市场估值超过10亿元。

    在光明生命科学园,两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坐落于此。它们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团队牵头建设的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下简称“脑设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赋能,这里已吸引落地50家合成生物初创企业,市场估值超过300亿元。

    “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来”

    深圳先进院脑所副所长、脑设施总工程师鲁艺介绍,脑设施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包含脑编辑、脑解析和脑模拟三大技术模块,具备跨物种动物模型制备,以及跨尺度神经结构功能解析的能力。

    传统研究模式布局零散,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模式动物和技术手段存在较大差异,这不利于协同创新。而脑设施配备标准化、规模化的技术体系,统筹各类科研资源,通过资源开放共享,降低了科研人员的试错成本。

    然而,随着科技成果的加速输出,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畅、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开始凸显。

    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脑创中心”)自诞生之初,便承担起探索脑科学技术产业转化使命。

    深圳先进院脑所所长助理、脑创中心负责人黄天文介绍,作为全国首个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该中心为脑科学领域小型微型企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于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

    数据显示,脑创中心建成以来累计吸引落地60家脑科学相关企业落地,中心内部现入驻42家脑科学相关企业,成功孵化4家企业 ,累计获得融资已突破3亿元。

    “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来。”黄天文表示,未来该中心将继续对资本和企业进行双向赋能,打造全国首个“拎脑入驻”型专业孵化赋能平台。

    形成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

    在脑设施同体建筑的另一侧,便是有着“生物铸造工厂”之称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记者注意到,玻璃间隔开的各类实验室集成排列,实验室里的机械臂正将多个生物试剂和样品精准放进微孔板。科研人员只需下单,智能机器人就能把所需的物料配送至自动化功能岛区。

    深圳先进院合成所副所长、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经理袁海介绍,该大设施集“云端实验室”和“智能实验室”于一体,包括设计学习、合成测试、用户检测三大平台。

    大设施引入智能制造理念,基于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构建合成生物研究装置,实现生物元器件、复杂网络、人工细胞等的合成、组装、测试。

    与脑设施运行逻辑一致,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融合信息技术(IT)和生物技术(BT),将繁琐的实验从纯手工转为自动化,低通量转为高通量,随性化转为标准化。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使得实验周期缩短,实验效率提高。那么,如何答好科技成果转化这道题?

    罗巍揭晓了答案:“穿白大褂”的科学家和“穿西装”的企业家在同一栋楼里就可以碰撞火花,既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瓶颈,又缩短了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周期,形成“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光明区已累计吸引104家合成生物企业落地,产业集群总估值达300亿元。

    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机工程是深圳“20+8”产业集群中规划的未来产业。“20+8”产业集群行动自2022年6月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该产业集群已成为稳住制造业基本盘、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并逐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深圳市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