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持续的长情陪伴 化解心智障碍者的就业难题

以系统持续的长情陪伴 化解心智障碍者的就业难题
2024年05月22日 04:07 新快报

对于一个心智障碍者,“就业”是个大难题。刚刚过去的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再次提醒我们,逾千万的心智障碍者在社会融合中面对着复杂、难突破的挑战——就业衔接支持。

来自广州,今年四十岁的汤淼伴随智力障碍,即便顺利完成教育阶段,去过全国许多地方参加社会活动,但仍被认为不可能就业;而二十多岁的孤独症青年霍浚棋做过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过饭店后厨当助手,但由于种种原因,就业又失业。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有公益组织调研发现,在广州心智障碍青年就业率同样不过4%。当“孩子”不再是“孩子”,通过就业融入社会真的可能吗?

“不可能就业”的孩子,有了工作

2024年初,入职某商超已半年多的汤淼,得到管理人员的肯定:“有汤淼上班时,鲜食部卖场的环境就能保持整洁、卫生。”作为汤淼的母亲,张敏听得感触万分,那个一直被认为“不可能就业”的孩子,在过去一年迎来了蝶变。而这些改变,最早可以追溯到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下文简称“心友会”)的介入。

“汤淼最初的情况让人觉得他不可能就业。”妈妈回忆道,儿子没办法独立出行,不太会用手机,当时待在一个就业培训基地,但家人都感觉那是“蹉跎岁月”。一次机缘巧合,张敏了解到心友会在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支持下,探索特需青年的就业支持。

心友会工作人员对汤淼的看法,颠覆了张敏的判断。“他们邀请汤淼去饭堂实习,开始接触实际工作岗位下的职业技能和社交关系,带他一起参与融合运动康复项目——星友伴跑团,在跑步中提升体能和社会融合度。”张敏至今难忘的一件事是,心友会有活动邀请汤淼参加,并建议让他自己试着出行,“我说这不行的,他们却说没问题。”

心友会工作人员的一句回复令张敏一生难忘:“是孩子不行吗,可我们看见的不是;是孩子离不开你,还是你离不开孩子?”

这一番话,令张敏恍然清醒。过去,她把孩子保护在身边,这与融合背道而驰。出行能力弱,就该培养他独立行走。那一次,张敏放了手,她惊喜地发现,几次后,汤淼真的可以自己出门了。

不仅是独立出行能力发生巨变。融合运动康复,也给汤淼带来更强健的体魄,此后,他在心友会支持下入职超市,并持续接受心友会的伴跑、就业支持,学会了如何去回应顾客需求的咨询与求助,主动向顾客介绍商品,协助老年顾客购物……张敏说,汤淼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职业意识逐渐完善。

用稳定支持体系,搭建融合之路

就业并非社会融合的终点,而是漫长社会融合之路的开始。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通过公益创投的支持持续完善心智障碍青年的就业支持体系。”心友会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心友会正在实施第十一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资助项目——“心职培”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体系提升实施行动,该项目的重点,既包括不断推动更多心智障碍青年进入就业的轨道。同时,也提出了持续搭建每个青年的支持体系,推动稳定就业。

“就业意味着一个孩子有了更高的社会融合平台,能力的提升也在持续进行中。”该负责人认为,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最难的一点并不在于“现有服务够不够多”或者“某个时间段促成了多少就业”,而是对心智障碍青年有没有体系化、持续化、跨越一般项目周期的支持,从而维持其就业稳定性。“我们看过很多例子,一开始是就业了,后来再一看又失业了,也没有后续支持。”

霍浚棋也经历了曲折的就业之路。这个二十多岁、高高瘦瘦的“广州仔”有轻微的抽动症、孤独症,情绪不稳定会让他焦虑和抽动。这些年,他进过少年宫学画画,做过垃圾分类督导员,尝试过插画本创作,进过饭店后厨当助手……表现还算过得去,但不到一年时间,人们再看到他时,他又失业了。

心友会一直鼓励霍浚棋,为他寻找机会,同时和家长保持联系。霍浚棋在这种支持氛围下,即便是赋闲在家的日子里,也在自学英语、做体能训练、绘画创作,准备机会的到来。

最终,在心友会推动下的一次工作岗位对接中,霍浚棋成功进入了颐康中心培训,并在心友会和中心的联合支持下,霍浚棋经过约2个月的实习期便提前转正,至今已工作一年有余。霍浚棋每周定期参与心友会的融合运动康复活动。霍浚棋告诉记者:“我现在主要为60周岁及以上长者助餐配餐,流程掌握熟练。”而其所在社区的长者则告诉记者:“这个后生仔很得大家欢心,他干这个事很好很细心。”

通过公益创投,化解心智障碍者就业难题

“无论是汤淼还是霍浚棋,我们都在持续的支持中希望促成稳定的就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社会组织要发挥作用,而且需要家社联动,不断发现能力提升的空间,进行强化训练或针对性支持,加强社会融合的可能性。”心友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传统的就业项目仅仅关注周期内的就业数据,但这种做法恐怕对心智障碍者实质的社会融合并没有多大意义。

该负责人分享道,所谓心智障碍者,一般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脑瘫和癫痫造成的发展性障碍以及其他类型发展性障碍人群。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据推算,在中国,每七十个人里大约就有一名心智障碍者。

同时,越来越多助残工作者意识到,就业对于心智障碍者来说不仅是重要的创收手段,也是通过社会分工实现社会融入,融入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步,更是不断促进社会融合适应能力的关键。有数据显示,在广州心智障碍青年的就业率不过4%。上述负责人分析道,真正的问题在于,没有贯穿全过程,以推动就业为目标的实际的工作岗位训练。

如今,已有二十名心智障碍者在心友会支持下进入了持续就业的状态,在各自的岗位上,越来越站得住脚。同时,在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的支持下,广州市心友会的心智障碍者社会融合支持模式正获得外界越来越多的认可。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提出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推广心友会相关项目,开展智力残疾人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而广东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运动康复和特奥工作委员会正联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推动运动康复与特奥运动活动常态化,而心友会从区到省推动了多场融合运动,并将运动伴跑经验复制到了广州多个区乃至省内其他城市。

“当一个本有潜力就业的孩子成功稳定就业,才能更好地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奠定后续的社会生活基础,而他们的中年危机才有可能迎刃而解。”该负责人表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李斯璐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