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渭源科特派推动特色产业“开花结果”

甘肃渭源科特派推动特色产业“开花结果”
2024年05月22日 02:43 媒体滚动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 讯 员 杜彩丽  高 荷

    “在大棚种植玫瑰花,土地基质是关键。考虑到玫瑰花的生长习性,最好选择光照充足、排水性良好、偏酸性的肥沃土壤……”日前,甘肃省渭源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郭芳在上湾镇南谷玫瑰专业合作社为花农现场示范,讲解玫瑰高产栽培的新技术。

    甘肃省渭源县科技局按照“四群八链”产业体系组织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连日来,服务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攻克中药材、玫瑰花、草莓等特色产业种植企业的技术难题,推广渭源县特色产业最新种植技术,围绕相关问题“精准把脉、对症开方”。

    “在玫瑰种植过程中,一直都有科技特派员来指导推广新技术。”南谷玫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成龙告诉记者,“他们手把手教我们,让我们种出的玫瑰花又大又好,显著提高了收入。”

    侯成龙介绍,合作社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已种植26个品种4万多株玫瑰。其中,“卡罗拉”“高原红”“艾莎”“紫霞仙子”在花卉市场的销量非常好。此外,在玫瑰花种植过程中,合作社还聘用周边闲置劳动力到基地务工,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

    记者了解到,像郭芳一样服务在基层产业生产一线的科技特派员不在少数,科技特派员尤世炜就是其中一员。这几天,他正在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白条党参种植基地,帮助农户掌握道地药材的标准化种植技术。

    “种植高品质道地中药材,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力争实现全链条的闭环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中药材质量。”尤世炜说。

    渭源县以构建“四群八链”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为抓手,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在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参与下,渭源县建成党参、黄芪和当归有机药源基地3200亩,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完成中药材种植35万亩。

    同时,渭源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以中药材全产业链提升为方向,以建设“全国精制饮片加工基地”为目标,重点服务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等生产,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通过标准化推进、科学化管理,渭源县提升了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

    “今年以来,已有80多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在助力产业发展的基层一线。”甘肃省渭源县科技局局长李霞介绍,“这些科技特派员建立‘一对一’长效工作服务机制,聚焦产业发展、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奔赴一线开展精准技术服务。他们实现了科技创新要素与乡村产业‘零距离’对接,为助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