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魔爪伸向留学生群体!诈骗团伙偷渡路径曝光:泰国边境水果市场走“暗门”

电诈魔爪伸向留学生群体!诈骗团伙偷渡路径曝光:泰国边境水果市场走“暗门”
2024年05月21日 17:53 红星新闻

泰国北榄府素汪纳素警局近日接到报案,一名中国籍男子称,其在澳洲留学的女儿李某某5月10日从澳洲入境泰国,被一名驾驶皮卡车的男子接走,两人一同前往廊开府,被带往边境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无独有偶,悉尼大学中国学联前不久发布寻人启事,称正在悉尼大学攻读项目管理硕士的留学生徐某于4月30日起失联。当地时间5月2日,徐某在泰国清迈被警方找到。泰国警方表示,徐某被诱骗至泰国,遭勒索近140万元人民币。 

▲中国留学生李某某中国留学生李某某

在缅甸生活近10年,目前在缅甸经商的一名知情人此前告诉红星新闻,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现在成了诈骗的新目标,“因为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对于国内讯息掌握不一定及时,所以他们对于诈骗电话的警惕性可能没有那么高。”。

近日,泰国警方在执行追捕电信诈骗团伙偷渡的行动中,在一水果市场发现了一条偷渡“秘密通道”——那里的暗门,成为电信诈骗团伙和偷渡分子出入泰国的通道。

案件梳理:

留学生成诈骗团伙“新目标”

记者梳理发现,最早一起引发国内关注的留学生被诈骗的案例发生在去年12月31日。

据报道,美国犹他州17岁中国留学生庄某去年12月28日被报告失踪,此前其在中国的父母收到了他的照片并被索要赎金。警方12月31日在犹他州布里格姆城附近的一个帐篷里找到了他,并了解到他是按照“网络绑架者”的要求与世隔绝的。

相似的案例,不同的手段,今年3月又发生在了澳大利亚留学生徐某的身上。

据泰国北部第5区警署披露,3月30日,正在悉尼大学攻读项目管理硕士的留学生徐某接到一通诈骗电话,诈骗团伙冒充中国警方,谎称有人用她的身份证开通银行账户,并转走了骗来的钱,徐某若不按指示行事,其澳大利亚签证将被吊销。

之后,徐某向父母表示欲在悉尼买房,并已看中一套公寓。次日,父亲汇给徐某一笔买房款。而后父母查看徐某账户,发现该钱款并未用于买房,而是分多次转至国内某账户。察觉异常后,父母于4月28日询问徐某,发现她的回答漏洞百出,“感觉有人在旁边教她怎么说话”。之后,徐某失联,其父母分别在国内和澳大利亚报警。

警方调查显示,徐某于4月30日晚到达曼谷,且被诈骗团伙要求尽快从清迈前往邻国。5月2日晚,警方在清迈市昌美区一家酒店房间找到正在与诈骗团伙成员通话的徐某,并立即采取行动进行营救。5月3日,徐某与家人在清迈团聚,并于次日凌晨安全返回国内。据悉,徐某被诈骗团伙勒索了近140万元人民币。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今年4月下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2岁中国女留学生安某被诱骗至泰国,遭诈骗近150万元人民币。诈骗团伙谎称安某手机号码上发出的非法信息导致某人自杀,而她若不支付800万元人民币,将面临可怕的后果。

安某被骗子要求多次向指定的账户汇款,最后一次转账50万元因金额过高未获银行批准。而后,骗子称他们可通过泰国当地的人脉帮助她不留案底,免于受到法律的制裁,进而将她诱骗到泰国。所幸安某最终被警方成功找到,无生命危险。

秘密通道:

偷渡者从“暗门”进出泰国

近日,泰国警方在执行追捕电信诈骗团伙偷渡的行动中,在沙缴府边境隆戈后面的水果市场发现了一条偷渡“秘密通道”——那里的暗门,成为电信诈骗团伙和偷渡分子出入泰国的通道。

▲位于隆戈水果市场的“暗门”位于隆戈水果市场的“暗门”

在4月29日召开的案情发布会上,泰国警方宣布逮捕了从边境“暗门”偷渡的电信诈骗团伙,包括退休警官安卡(70岁)以及柬埔寨男子达纳(35岁)、乃颂(31岁),3人被指控带领以及协助外国人偷渡入境泰国。据悉,他们都是在隆戈水果市场被捕的。

泰国警方透露,该国中央调查局对犯罪团伙开设的银行账户进行调查时发现,沙缴府当地民众被犯罪集团利用,从隆戈水果市场的“暗门”偷渡到柬埔寨,然后去银行开户,当受害者将钱转入他们的账户后,这些“傀儡户主”便会将赃款取出,再转给犯罪分子。

过去半年来,平均每天有60至70人从隆戈水果市场的“暗门”离开泰国。一名叫“大眼”的柬埔寨男子利用“暗门”的出入收取偷渡费用,每次每人3000泰铢。警方表示,这条偷渡路线正是跨境电信诈骗团伙“进出”泰国的路线。

红星新闻去年8月曾报道,随着我国反诈宣传的普及,国内民众反诈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电诈也有了新变化。

在缅甸生活近10年,目前在缅甸经商的一名知情人告诉记者,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现在成了诈骗的新目标,“因为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对于国内讯息掌握不一定及时,所以他们对于诈骗电话的警惕性可能没有那么高。”

该知情人还提到,针对诈骗目标人群的改变,从事电信诈骗的人员也变了——“过去我们对电诈人员的印象,可能是在电话里听对方说着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但现在他们会找外语非常流利、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来从事电诈。”该知情人说,“你想一下,一个在海外的留学生,接到电话,对方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标准的普通话,是不是更具有欺骗性?”

红星新闻记者 沈杏怡

编辑 何先锋 责编 官莉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