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所“慢”小学,吸引上海北京的家长带着孩子“深居”龙泉山

成都这所“慢”小学,吸引上海北京的家长带着孩子“深居”龙泉山
2024年05月21日 14:50 红星新闻

“这里有一群对教育充满热忱,对孩子充满爱的老师。探索着将自然的教育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透过细节,通过课程传递出来。”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翰笙东篱小学校官方微信号的一篇文章里,学校这样“自我介绍”。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什么叫“自然的教育”?从成都地铁2号线龙泉驿站出发,开车20多分钟,才能到达位于龙泉山上的这所学校。

当村里的孩子都下山到城里去学习时,一些来自上海、北京、无锡等地的家长却带着孩子从城市来到龙泉山,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所“山里的学校”,让他们在山中感受四季,收获“能自己养活自己”的自信……用一位家长的话说,就是践行一种“慢工出细活”的新教育。

▲成都市龙泉驿区翰笙东篱小学在植被葱郁的龙泉山上成都市龙泉驿区翰笙东篱小学在植被葱郁的龙泉山上

龙泉山上的小学,一个年级一个班

“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风吹,感受鸟叫,这些才是重要的”

从成都龙泉驿城区开车上山,20多分钟就来到了龙泉驿区翰笙东篱小学校(以下简称“东篱小学”)。

翻过山头从山的另一面往下走,山体自然成了城市与乡村间的自然分割。夜晚,这里几乎看不到城市烟火,空旷的山野里,只有蛙叫与虫鸣声。

这个季节,山上野花开放,教室花瓶里一把把五颜六色的鲜花,都是从山里采摘的。上午上课前,学生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打球、接力跑、荡秋千……直到铃声响起,孩子们才离开,汗水浸湿了额前的头发,一缕缕紧贴在额头。

排队进教室前,主班老师与孩子们一一握手问好,“睿睿,早上好”“老师,早上好”。

在这里,课堂更像是游戏。比如一节语文课上,课桌被摆放在一侧,老师和同学们围成圈,席地而坐。大家伴随着节拍,进行词语接龙。上午2个小时里,孩子们唱歌、朗诵,将诗词画成画,各种各样的想法被老师逐一聆听。

▲老师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老师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

据介绍,东篱小学是一所民办非营利性全日制学校,前身是东篱学堂,学费一年4万多元。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共6个班,目前90多名学生,平均每个班十余人。不同于其他民办学校的外观现代大气,东篱小学只有两栋低楼,教学设施简单。

东篱小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冯瑶介绍,与传统学校以文化课学习为主不同的是,这里更注重孩子的自理、自立、运动,以及艺术感知力的培养。学校每周会开设艺术课程,而食堂的餐桶需要孩子们自己清洗,地板需要自己擦,校外农田里的庄稼也需要学生们自己堆肥栽种。

记者看到,学校操场旁的小泥屋、小木屋,都是学生们在上了建筑课以后,大家合作完成的。虽然操场不大,但是这里可以打乒乓球、羽毛球,可以荡秋千、爬树,也可以玩跷跷板、骑独轮车等。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修建的木屋▲孩子们和老师一起修建的木屋

冯瑶表示,运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学校的教育理念中,他们注重并释放孩子的天性。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则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通过自己动手获取粮食,让他们内心获得一种“能自己养活自己”的自信。

学生们每周还有徒步课,就在山里进行。

一年级的玉锌老师提上竹篮,带着十多位孩子沿着蜿蜒的小路出发,他们走过农户的房子,应季的枇杷掉落,打在孩子的额头上,孩子们叽叽喳喳,无心理会。

这堂课要从山脚走到山腰,再走回学校,全程一个半小时,一路上老师并不会特意讲课,“主要是走路。”玉锌认为,介绍只是存在脑中的东西,“当孩子们看到四季里这条路上的植物开花、结果,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风吹,感受鸟叫,这些才是重要的。”

▲同学们正在进行徒步课▲同学们正在进行徒步课

回到山里,家长希望孩子回归本我

“家庭作业几乎没有,就是帮家长做家务,或是画一幅画”

据龙泉驿区教育局相关人员介绍,东篱小学是一所民办学校,学校在完成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的课程之外,会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开展一些其他课程。冯瑶提到,在课程设计方面,学校也会定期参加区教科院组织的教研活动,教科院的专家、学者也会来校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人类的成长发展,对知识的探索,都必须以对自然有充足的接触作为基础。十二三岁前,是孩子亲近自然的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更多地让孩子亲近自然,会让他们对世界万物保持好奇,激发他们去探索自然奥秘,从而产生独特的创新思维能力。如若错过这个年龄,他们就会选择回避、逃避,甚至是害怕。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少村里的孩子会下山进城接受教育,为什么这些家长带孩子“回”到山里?而且,学校远离城市,山路狭窄,孩子的接送、父母的工作生活都会成为“问题”吧?东篱小学常务副校长何琪介绍,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全成都范围,也有全国其他地方的孩子,比如北京、上海、无锡、青海、湖南等地。

何琪说:“他们选择学校,其实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部分家长跟随孩子来山里‘陪读’,他们也享受在山里的生活。一些家长还在山上租农房,就地开民宿、汉服馆、茶艺馆……逐渐在山上形成了一个小型社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翰笙东篱小学校常务副校长何琪

文馨的儿子在东篱小学上五年级,她和丈夫之前在上海、北京打拼多年,几年前回到成都老家。在确定带孩子来这里读书后,她便在山上租下农房开起了汉服馆。文馨说,选择让孩子在这里读书是因为认可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大自然接触得多,学习压力没那么大,孩子更自由。”她还表示,孩子在自然中可以获取感知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未来也能积极面对生活。

从最初陪读,到儿子快小学毕业了,她甚至有点舍不得离开。文馨说,除了龙泉山的自然环境让她留恋,孩子放学回家后一家人可以一起散步、聊天、运动,“在孩子长大前有这样一段亲子时光,一家人都很享受。”

▲文馨一家在龙泉上山租了一个小院文馨一家在龙泉上山租了一个小院

文馨正在整理汉服

轩轩是在大连一所私立学校读完一年级后转学过来的。说起转校缘由,她的妈妈张华说是因为学校课业重,“每天有做不完的卷子”,从宽松的幼儿园衔接到小学,孩子有诸多不适应。特别是一年级以后,科任老师甚至私信她去给孩子补课,“虽然老师和孩子都很努力,也很辛苦,但我就感觉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

张华想要给孩子选择另一种教育模式,丈夫对此很支持。她之前来过成都,对这座城市也很喜欢,在确定了东篱小学后,他们便举家搬迁至此。

她认为,学校不会将知识死板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通过形象的、可接触的方式,在自然中感受世界、理解知识。“家庭作业几乎没有,就是帮家长做家务,或是画一幅画。”学校没有考试,没有竞争,因此“家长也变得平和”。

上了一学期以后,张华发现儿子从以前的乖巧听话变得“放飞自我”,“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孩子’本身,不是千篇一律的听话。”她认为,自然而然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变得多么优秀,而是让孩子回归本我,“该哭哭,该笑笑”,家长也在“家长课堂”中科学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从而更好地去辅助孩子成长。

选择新教育,不代表适合所有孩子

“不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初中能否适应传统教育也有风险”

据介绍,东篱小学的前身是位于成都锦江区三圣乡东篱菊园的东篱学堂。几年前,当得知龙泉山里的一所村小被撤并后荒废,校长专门到这里考察,很快就被现场的自然环境所吸引——学校被大山包围,满眼皆绿。于是,校方很快便决定搬迁于此。

记者采访了解到,把孩子送到东篱小学的家长大部分是自由职业者,也有部分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高校教师等。据介绍,已经在东篱小学毕业的孩子中,除了一部分选择传统教育外,有的还是继续选择新教育或者出国留学。

▲同学们课间荡秋千同学们课间荡秋千

来自江苏无锡的钱女士表示,她选择东篱小学是因为她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低龄阶段有一个宽松、自由、友爱的环境,“他未来可能不一定会是传统意义上多么优秀的人,但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应该是始终对外界保有一份热爱,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也有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这种新教育可能是一场“冒险”。他们认为,新教育不将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如果在初中回归传统教育,是否能够很好地衔接和适应,也存在一定未知的风险。

文馨则表示,适合自己孩子的,并不代表适合所有孩子。学校在重视艺术、体育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在文化课方面存在一定短板。钱女士也表示,目前选择的这种新教育并不适合每一个家庭,因为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待不一样,另外也要考虑交通、生活、工作、经济能力等成本,“给孩子选择学校,投射更多的是家长的选择。”

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 于曼歌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