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解析:AI+网络通信将往何方?

院士解析:AI+网络通信将往何方?
2024年05月18日 21:45 C114通信网

5月17日,202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数字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在昨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从十一方面阐述了“AI与网络通信的融合将往何方”。

一是人网物三元万物智联,会加速推动新型网络理论和技术架构的建立。IP数据网络、无线移动网络、光纤网络下一步将向网络人工智能化、网络大数据、网络云化发展。人-网-物三元万物智联下一步将到千亿级,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和开源,工作会不断地往前推动。“以移动网络为例,TKμ,空口可能会在T或者更高的效率,K即普效率,μ即端到端的时延,会到毫秒,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的路径和方向。”

二是网络体系架构会更具有弹性、更开放、巨容量、大连接、强算力、强智能。人网物三元万物智联背景下网络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6G面向通感算网融合、天地一体等更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存在应用基础理论突破、技术发展范式创新等重要挑战。

三是连接将更加泛在化、智能化,智联万物将冲破各种各样的限制。例如,距离的限制、时间的限制、听力的限制、视力的限制、能力的限制、知识的限制,下一步是脑力的限制。“以我们的手机为例,它将更加智能化,更小,更轻,更便捷、更节能、续航时间更长,会出现手机智能代理网络,其中智能化是一个大势所趋。”

四是网络会向世界所有空间不断延伸,慢慢地会出现智能网络空间。“原来是网络空间,现在是智能网络空间。这个延伸的过程除了空间之外,它会向数据社会、生物社会、材料社会、能源世界、化学世界、微观世界不断地延伸。从地面的平面互联会向空间的三维互联,甚至未来再过一二十年会慢慢向太空和星际互联来延伸。”

五是通信软件和智能化的分量会越来越大,不断升级,向所有可能的功能来延伸。超密连接从百万到千万,超大带宽从100G bps到1T,超级规模从陆地通信延伸到空天一体的通信,连接数量会从百亿级、千亿级通过泛在连接到万亿级。

六是网络的数据量会呈现指数级增长,向所有的领域流动,不会停止。现在的方式是按照人类能理解的方式在编排数据信息,慢慢可能按机器或人工智能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编排,有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和新奇的事物。

七是网络带宽,呈指数级增长,管道越扩越宽,内容越来越智能。“带宽永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停地往前伸。最早是8兆的光纤通信,之后从Gbps到Tbps到Pbps,可能还会到Ebps到Zbps,呈现指数级增长。以35年来作为标定,至少增长125万倍,以30年作为标定,无线领域增长了至少10万倍。”

八是进入网络空间的事务会越来越多、范围会越来越大、手段会越来越智能。Cyberspace(网络空间)已成为各国竞争博弈的主战场之一,不断智能化,大模型等相关技术会延伸到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各方面,网络(虚拟)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人类第五疆域和战略空间,制网权与制海全、制空权、制天权同等重要。

九是现实世界的事务会不断地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数据作为生产资料中的非物质成分,已经离不开智能化,但相关的数学理论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这个地方有大量的机遇。”

十是所有数字产品将不断被智能化,同时被微小型化、低功耗、低价格。“这是一个大的方向,实际上我们是在享受这样一个过程,例如元器件不断地在微小型化,能耗要求是在不断降低,但是功能还在不断迭代。”

十一是会向几种大型智能体演进。相当于在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逐步嵌入“很初级的神经层”和“很初级的大脑”,使人类活动逐步深度信息化和智能化,这是人类自诞生以来的重大变化。例如会出现很多企业的智能体、城市的智能体、商场的智能体、医院的智能体、学校的智能体等。人们每天点击手机告诉它,人类想干什么,每天机器学习,并升级到新的智能,不断突破人类自身能力和脑力局限,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