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幻成文化出海“新名片”

国产科幻成文化出海“新名片”
2024年05月17日 14:35 中国知识产权报

  近年来,我国科幻产业快速发展,《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科幻产业总营收1132.9亿元,这是我国科幻产业总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国产科幻作品实现“出海”,影视作品《三体》《流浪地球2》等深受海外读者和观众的欢迎。“我国科幻‘走出去’步伐加大,成为文化出海‘新名片’。”近日,2024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年会暨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主任王挺在会上表示。国内科幻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水平翻译人才短缺、专业版权贸易公司稀少等科幻“出海”难题也亟待破解。

  加快“出海”步伐

  如今,我国科幻产业蓬勃发展。上述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科幻产业总营收1132.9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科幻阅读产业总营收31.7亿元,同比增长4.3%,科幻纸质图书市场逐渐回暖,数字阅读平稳增长,科幻有声阅读增速加快;科幻影视产业总营收115.9亿元,同比增长38.8%;科幻网络剧和微短剧数量明显增加,科幻中短视频创作数量显著增长;科幻游戏产业总营收651.9亿元,同比增长15.4%,电脑端及主机端科幻游戏营收占比显著提升;科幻文旅产业总营收310.6亿元,同比增长106.7%。

  我国科幻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科幻“出海”也在加快,以《三体》《流浪地球2》为代表的国产科幻影视作品在海外颇受青睐。

  以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例,《三体》三部曲由《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组成,其实现了图书、影视、漫画等版权输出。图书方面,《三体》版权输出涉及多个语种,包括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外文版全球销售超330万册。《三体》系列多语种外文版出版后非常畅销,获得读者和主流媒体好评。其中,系列第一部《三体》于2015年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成为首部斩获该奖的亚洲作品。在影视方面,国产电视剧《三体》也颇受好评,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联合腾讯企鹅有调共同发布的《“三体”IP出海观察报告》中提到,近八成海外受访者在看完国产电视剧《三体》后想了解中国,最想了解的是“中国的文化旅游”和“中国历史”;约半数海外受访者表示阅读中国科幻作品后,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自己对中国相关发展的良好印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奈飞(Netflix)版《三体》影视剧正式上线,播出范围覆盖全球超190个国家和地区,这也是中国科幻 IP首次登上国外主流的流媒体平台。

  除了《三体》之外,《流浪地球2》《崩坏:星穹铁道》等也表现不俗。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实现了在北美的同步上映,且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科幻游戏《崩坏:星穹铁道》海外传播度高,该作品将科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融传统徽派建筑于虚拟场景中,形成独特的“仙舟罗浮”世界观,受到全球玩家的喜爱。王挺表示,进一步开发游戏 IP,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是今后科幻游戏布局的重点方向。综合分析中国科幻 IP海外传播指数可见,科幻游戏 IP平均海外传播指数远高于科幻影视和科幻文学。我国科幻游戏在海外获得了较好的传播度和市场认可度。

  探索“出海”路径

  我国科幻“出海”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玲表示,目前,我国科幻“出海”仍然存在以下难点:一方面,缺少高水平翻译队伍。国内出版机构缺乏强有力的科幻翻译队伍支撑,相关人才稀缺,尤其是经验丰富的科幻小说外文译者,以及外文母语者的润色编辑较少。另一方面,缺乏国际化专业运营团队。科幻海外运作产业链条亟须理顺,缺乏有效对接平台。目前,我国科幻作品输出多靠零散对接,尚无权威专业的推介运营机构,我国科幻小说的译介作品缺乏有效的海外投稿渠道,特别是缺乏熟悉科幻版权输出业务的专业团队和高端人才、专业的版权贸易公司,导致国际市场对接不畅,我国科幻作者资源、读者资源、渠道资源等与欧美等市场处于“脱节”状态,大大制约了科幻作品的“出海”步伐。此外,科幻“出海”缺乏多样化设计。当前,我国科幻的海外推广表现出“产业形态以图书出版为主,输出国家以英语市场为主,译出作品以《三体》等头部作品为主”的特点。产业形态较少涉及出版之外的影视、衍生品、文旅等产业,翻译语种还没有覆盖到英语以外的意大利语、俄语等。

  “破解上述科幻‘出海’瓶颈,急需相关方做好顶层设计,从对接机制、出海品类、人才队伍、覆盖国家等全方位进行构建。”陈玲表示,她建议,首先,完善海内外科幻产业对接机制是顺利“出海”的基础。比如,研究西方国家科幻市场的运行规律,把握目标国家的受众需求,为科幻出海提供战略研判和工作支撑。其次,推动优势企业和优秀作品率先“出海”是有效方法。比如,我国优秀科幻作品译介输出可以学习刘慈欣相关科幻作品运作经验,让其他优质科幻 IP及时有效传播,实现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推进和多产业、多人群、多语种覆盖。再次,加强国际化科幻人才队伍建设是顺利“出海”的保障。比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构建各具特色的国际化科幻人才培养体系。最后,扩大国际科幻业务合作的“朋友圈”是“出海”的可持续发展之道。科幻“出海”发展的核心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全球产业各方开放合作、对优质科幻创意作品进行全球赋能是未来科幻海外推广的发展趋势。

  “2018年至2023年是我国科幻‘走出去’的重要起步期。未来,我国科幻国际传播还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握国际传播机遇,拓展海外推广渠道,开展精准化传播,推动我国科幻加速‘出海’。”王挺表示。(本报记者 侯伟)

(编辑:刘珊)

三体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