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水2740吨、减少碳排放336吨,成都这座建筑近零能耗

年节水2740吨、减少碳排放336吨,成都这座建筑近零能耗
2024年05月15日 21:04 红星新闻

5月15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住房城乡建设厅科技委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专委会主办的“未来建筑之光——2024年四川省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科技活动周”于日前正式启动。该活动将持续至5月19日,市民可在此感受绿色低碳、科技智能带来的生活之变。

据了解,本次活动会场五冶科技中心是2024年四川地区首批获得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近零能耗认证的唯一公共建筑,也是目前成都市综合节能率最高的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与普通办公建筑相比,该建筑全年可节省用电约67万千瓦时,节约自来水量约2740吨,减少碳排放约336吨,达到了近零碳建筑标准。

悬挑结构+“层层退台” 节能又环保

“我们认为,建筑的节能降耗中,被动降耗是关键一环。”中国五冶集团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杨飞宁介绍称,为了打造高标准的绿色低碳建筑,科技中心在设计建造的全过程坚持“被动优先、主动优化、可再生能源抵消”原则,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气候及场地条件,构建出一套基于舒适、节能双目标,兼顾降碳效果与成本投入的技术策略。

从外形上看,科技中心南侧是堆叠的悬挑结构,北侧是阶梯状“层层退台的建筑形体,呈现出“鲸跃”造型。整体形态设计方案是基于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综合考虑了日照、风场、周边建筑群等影响因素,经过大量信息技术模拟,最终逐渐成型,既是为了满足自身照明、通风、控温等需求,同时对北侧既有住宅的采光影响降至最低,完美融入城市发展。

▲五冶科技中心北侧“层层退台”▲五冶科技中心北侧“层层退台”

夏季时分,大楼南侧的上层悬挑结构如同“遮阳伞”,避免建筑因光照而产生过高室内温度,降低空调能耗;进入冬季,太阳高度角降低,大厦南侧立面便处于阳光直射下,将大幅提高室内空间的照明效果,提升太阳光热能收益,从而降低供暖需求。大楼将部分功能区放置于地下,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地下建筑具有冬暖夏凉特点,进一步降低控制室内温度所带来的能耗需求。

据介绍,科技中心建筑幕墙由真空玻璃、玻纤型材、真空保温板等高性能材料组成,保温性能是普通建筑2-4倍。

用传感器和导光装置为地下采光

此外,为满足地下功能区的采光需求,按照“最大程度采用自然光”的被动降需理念,建筑设置了6套导光纤维采光系统和9套导光管采光系统,通过自然光采集装置以及能够高效传输光线的导光纤维与导光管,将室外的自然光“运输”到地下功能区。位于地面的采光装置可结合太阳光传感器,实现太阳方位的自动追踪,进一步提高采光效率。仅此一项,每年便可节约电能约5500千瓦时。

▲利用导光管采光的地下食堂利用导光管采光的地下食堂

在被动降耗的基础上,该建筑组合运用多项主动式高性能技术,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效果。其中,大楼中央空调所采用的新风系统能根据二氧化碳浓度、PM2.5值等,进行室内外双向换气,智能调控大厦内部空气质量,营造更为舒适的办公环境。此外,新风系统还具备热回收功能,可吸取空气中的热量,通过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提供生活热水,实现高效节能供应的目的。

大楼还设置了中水回用系统,能将生活污水、管井废水、空调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冲洗、冲厕、绿化浇洒等场景,每年可节约自来水量约2740吨。同时,建筑屋顶铺满单晶硅光伏发电板,累计年发电量约9.9万千瓦时。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图据受访者

编辑 于曼歌

建筑采光成都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