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升温 消费者谨防“炒停”营销

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升温 消费者谨防“炒停”营销
2024年05月15日 01:07 新快报

“且买且珍惜。”近日,关于人身险预定利率将降低的消息不胫而走,保险行业又吹起了“炒停售”的风。然而,对于消息的细节和依据,有的代理人含糊其辞,有的代理人依赖一张虚假的媒体消息。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预定利率调降预期升温,但消费者需理性投保。

消息称预定利率将降至2.5%

“去年告别了3.5%预定利率,今年3.0%也要说再见了,5月应该是3.0%最后的窗口,抓紧机会锁定高利率(即投保)。”5月13日,一位大型险企代理人李华(化名)在社交平台如是说。李华告诉新快报记者,4月公司发布通知称,人身险预定利率将迎来调降,但未告知具体的幅度和时间。

据了解,预定利率亦称定价利率,是指寿险产品在计算保险费时采用的利率。为防范行业利差损风险,去年8月1日起,人身险预定利率由3.5%降至3.0%。由于新产品性价比相对降低,在上述调整落地前,保险行业多位代理人频频借此“炒停售”。

李华的行为并非个案。多位代理人的宣传主要依靠一张疑似来自某家媒体的电报,该电报发布时间为今年5月10日,提到“监管进行窗口指导,保险新开发产品定价利率或从3.0%降至2.5%”,可疑的是,内容与去年4月的消息高度雷同。记者进一步求证发现,不仅所涉媒体官网无法找到电报原文,有关媒体人士也辟谣称,未发布相关内容。

记者注意到,还有人选择在短视频中“现身说法”。“预测3.0%的预定利率很快就要调整了。”该保险代理人的依据为,今年以来万能险结算利率的“限高”,以及近年来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和十年期国债利率的下行趋势等。

银保渠道显现利差损隐忧

从去年的调整来看,预定利率的换挡并非一蹴而就。3月,监管部门就行业负债质量情况等对保险公司展开多次调研;4月,监管部门要求寿险公司调整新开发的普通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3.0%;6月起多家公司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逐步下架;此轮调整持续至7月末。

尽管距离上一次调整不足一年,目前业内仍对预定利率持有调降的预期。“降低负债成本还是大方向。”某大型险企产品运营有关负责人向新快报记者表示,最近确实有看到预定利率调整的传言,但没有任何官方消息。

东吴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提到,2023年以来系列严监管措施的核心在于降低负债成本。从A股上市险企的个险渠道来看,市场逐步消化去年预定利率的“炒停”影响,需求逐步释放。从银保渠道来看,低利率环境下,利差损隐忧再度显现。研报指出,预计今年下半年预定利率仍有下调可能。

消费者应如何看待预定利率的调整?有保险公司表示,预定利率主要用于产品定价,不能作为选择保险产品的首要标准。获得保障是购买保险的主要目的。相对短期理财来讲,保险是着眼长期的资产规划,购买保险更应注重长期收益情况,不宜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片面比较,也不盲目轻信只强调“高收益”、承诺保证收益等不实的宣传行为。

●链接

一季度三家上市险企寿险保费下滑

据了解,保险行业的“炒停售”行为被明令禁止。然而,据新快报此前报道,去年8月-9月,在寿险行业保费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有保险代理人转发虚假信息炒作停售。

眼下,代理人的操作如出一辙,头部企业也面临相似的困境。今年1月-2月,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的原保费收入均同比下滑。一季度,五家A股上市寿险公司中,仅有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月1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3712亿元、1045.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3.5%。

■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

利率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