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八大开馆大展之一特别引进的“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展出拉斐尔、提香、鲁本斯等意大利以及北方地区16世纪、17世纪艺术大师的55件真迹作品,展现广东美术自觉拥抱世界经典的自信与能力。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樊林介绍,从本次展览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如何在重大创新中影响与被影响,逐步构成艺术史的地域性特征、风格演进。
博物馆更多地侧重物件的作用
美术馆是回归到美术作品本身
收藏周刊:在以往,广州极少引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展览,这次“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引起较大关注,能否谈谈您的策展思考?
樊林:这次展览,我们依然是遵循大的美术史既有框架进行梳理,但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细节来搭建一个美术史的“新面孔”。普通人在学习艺术史的过程,往往只是了解到代表性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但实际上每一个时间段、每一个时期的艺术风格都是经过很复杂、很多元的状态下形成的,很多人只知道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但通过细看美术史,实际上还有很多为艺术付出并创作不少好作品的艺术家。
这次展览,我们选择的作品就是想勾勒出一个包括佛罗伦萨、伦巴地、威尼斯、罗马等多个地方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面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这里不少艺术家曾经都是多地游走,由此可看出他们当年的互相影响以及不同地区艺术风格的纵横交集,并且通过史料比对,还能找出不少艺术家之间的师承关系以及文艺复兴晚期风格与巴洛克之间的互相冲撞和变化脉络。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作品虽然不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头之作,却以大量上乘创作,更全面地描绘了那段时期欧洲文化的盛况。从本次展览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如何在重大创新中影响与被影响,逐步构成艺术史的地域性特征、风格演进。艺术家们的成长印迹以作品为核心,展开了一幅思维导图,具有艺术史地图的意义。
收藏周刊:博物馆也会有引进展,但在美术馆策划这一类展览是否跟博物馆有所区别?
樊林:会有区别。可能博物馆做这一类展览会更多地侧重物件的作用,而在美术馆里则是回归到美术作品本身,以作品说话。这对观众也会有要求,观众需要提前做一些美术史的阅读准备才可能更好地理解策展思路和作品的表达含义。
年轻拉斐尔笔法非常圆润、柔和
晚年提香作品大色块用笔有趣
收藏周刊:您可以从这次展览中,品读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吗?
樊林:这次我们的海报选图是拉斐尔年轻时期的作品,这幅《男子肖像》从年代看,应该是还不到二十岁的拉斐尔还在给佩鲁吉诺当助手的时候画的,这幅作品体现出拉斐尔非常圆润、柔和的笔法,非常生动地描绘了男子肖像,描绘出男子宁静的情感。
还有提香晚年的作品《多米尼克修士肖像(圣多米尼克)》,大色块的用笔使得画面特别有趣。还有一幅个人特别喜欢的是《逃往埃及》,画面把人物准备逃离的心情与风景的关系处理得特别好。我们还选用了另一张做海报,伯纳迪诺·路易尼的《花神福罗拉》。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从这个展览可以给美术界传递哪些启发?
樊林:这个展览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家在师承与变革方面是如何传递的。同时也将为我们对西方艺术家中的师徒关系带来新的认识。另外,目前大多数画家所用材料都有同一性,尤其是标准化的罐装颜料。材料的统一会使艺术表达的个性化减弱。而从这次展览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在多数采用自己研磨颜料的前提下,创作了各具特色的作品,这一点就很有意思。这也告诉我们,材料的不同往往也能推动艺术创作的个性表达。
[人物介绍]
樊林
联合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