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圈强链调研行|抢抓人形机器人产业“窗口期”,成都如何晋级?

建圈强链调研行|抢抓人形机器人产业“窗口期”,成都如何晋级?
2024年05月06日 09:01 红星新闻

5月的成都,万物生长。赛场上挥汗如雨,商圈景区游人如织,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夏日刚启,经济与气温一同逐渐“热辣滚烫”,成都有着别样的生机蓬勃。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成都以更高水平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量质齐升,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强支撑、作贡献。

建圈强链涌现出哪些新质生产力?诞生了哪些新赛道?红星新闻今日起推出“建圈强链调研行”系列报道,走进工厂园区、科研院所、项目工地等,调研建圈强链中的“新”力量,倾听那些奋斗拼搏的梦想故事、勇往直前的城市故事。

今日,我们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

“领证”之后,张睿睿比以前更忙了。

4月12日,他在成都科创生态岛的自助服务机上,打印了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中西部地区首个人形机器人新型研发机构呱呱坠地。

当下火爆的AI大模型,如同一把火,点燃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热情。就在张睿睿“领证”之后没几天,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最新发布了电动版Atlas机器人,自动驾驶明星企业Mobileye创始人也推出了人形机器人Menteebot;特斯拉旗下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正在抓紧试验……国际巨头们动作频频。

国内热度同样飙升。今年4月,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先后召开了人形机器人行业大会。众多企业纷纷入局,例如有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之称的优必选,最近宣称其人形机器人Walker S接入了百度文心大模型。赛迪顾问4月发布的《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研究》表示,2024和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

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在北京海淀区开幕。会上,立德研究院与优必选科技、灵心巧手等联合参编单位代表共同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该报告预测,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到世界总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规模

竞逐人形机器人新赛道,成都“家底”如何?发展方向在哪?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走访调研。

▲张睿睿打印营业执照▲张睿睿打印营业执照

人形机器人: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

蛰伏数十年迎来火爆期

为了能够早日“领证”,张睿睿准备了很久。他本科和硕士都读的机械工程,博士阶段留学海外:200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师从国际机器人学、机构学领域专家,英国皇家工程学院及欧洲科学院院士戴建生。

求学期间,他在当地创立自己的科技公司,申请了40余项专利,获得过德国红点工业设计大奖。博士毕业后,张睿睿在英国工作多年,成为一家欧洲500强企业的联合创始人。

2017年,张睿睿回国参加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深创赛),获得总冠军,在国内机器人行业崭露头角。随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成都,创立了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在创新中心正式落地之前,张睿睿心情“急迫”。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筹备成立事宜,在省市的各种交流活动上,他都表示目前的竞争态势已经“白热化”,呼吁要加快进度,努力追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步伐。

▲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陶轲 摄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陶轲 摄

这条赛道可谓“兵家必争之地”。世界领先的工程与科学杂志《IEEE综览》,在2024年的开年刊中,直接将今年称为“人形机器人元年”;今年2月,全球科技巨头英伟达宣布,成立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实验室(GEAR),标志着英伟达正式进军具身智能领域(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并将加速人工智能具身化的发展步伐。

实际上,技术革新正是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研究》表示,1972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行走能力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WABOT-1。2023年,人工智能等协同领域技术取得突破,打开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想象空间,加上产业爆发增长带来更多需求,人形机器人领域研究热度再次提升。该研究报告表示,人形机器人是当前世界机器人领域最活跃的焦点,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张睿睿表示,与以往工业机器人执行固定程序不一样,人形机器人是由大脑、小脑和肢体三个部分组成,具备思考能力,能够处理复杂情景下的任务,堪称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产业前景广阔,风口必须抓住。

▲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现场展示的人形机器人 图据视觉中国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现场展示的人形机器人 图据视觉中国

在关键领域展开攻坚

抢抓产业窗口期

创新中心落地只是一个开始,“产业的齿轮”正加速转动。

在去年的成都大运会上,一款名叫“蓉宝”的机器人身兼数职,可提供颁奖、多语言翻译、讲解等服务,这正是张睿睿团队出品。基于这些成果,技术研发正在提速。

张睿睿介绍,接下来创新中心将要在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高精度导航和避障、逻辑推理与感知、灵巧手足以及驱动系统垂直模型等方面展开核心攻关,而这几个方面都是发展人形机器人必须要攻克的难点。

▲“蓉宝”机器人“蓉宝”机器人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比如工业机器人,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链已经很成熟,很难再有机会去重塑,而人形机器人产业机遇仍在。”张睿睿认为,目前产业格局尚未完全定型,成都还有机会。同时他也坦言:“窗口期很短,有关部门预计只在今年之内。”

《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研究》认为,广东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相对较早,目前已拥有多个发展相对成熟的整机产品和明星企业,产业链发展成熟度也相对领先;北京正利用自身研究孵化、规划布局、政策配套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培人形机器人企业;上海则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基础、金融资本、创新创业人才等配套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人形机器人创新平台和产业载体,吸引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落地。

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高超认为,2024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由试验样机开发转入小批量生产的关键期。由于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当前国内尚无专门聚焦人形机器人主题的产业园区和集群。

▲“蓉宝”机器人“蓉宝”机器人

“我们非常希望成都能够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张睿睿目标坚定。他表示,信心来自多方面,比如四川省、成都市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以及成都地区的产业特点等等。

今年,四川省将人工智能列为了全省1号创新工程;4月11日,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挂牌成立,该学院以电子科技大学为牵头单位,整合了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优质资源。

来自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的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市共有人工智能企业852家,产业规模达780.3亿元,增速26.7%,近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

张睿睿表示,这正是成都以及四川在这轮竞赛中的特色及优势:以结果为导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他还透露,创新中心已经集聚了一批国内外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专家,核心团队具备卓越竞争力。同时他也在抓紧招募更多人才,其中有很多是他当年在英国留学时期的师兄师弟。曾经远赴重洋的经历,正在成为梦想的推动力。

加快构建产业生态

争取早日有初步成果面世

4月22日至26日,202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举行,来自绵阳的四川福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自主研发制造的人形机器人。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范毅文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上深受关注,“只要一动起来,就有很多人过来围观。”

不过他也表示,虽然热度很高,但距离商业化推广仍有差距,技术、成本等都是制约因素。他介绍,目前公司已经有人形机器人售出,买家主要是高校或者科研单位,“他们买去做二次开发和研究,探索应用场景的落地。”

范毅文告诉记者,一台人形机器人动辄几十万,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非常昂贵。同时他也感觉到,四川整个产业链的优势和特点还没能展示出来。

面对这些难点,新型研发机构刚刚落地、蓄势待发的成都乃至四川,应该如何破局?

高超给出的建议是,四川等地区应着力探索应用场景,开拓新业务、新模式和新业态。例如可深入挖掘康复养老等应用需求,开展示范应用和供需对接。

“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不仅是一个新型研发机构,更是地区产业生态的核心。”高超建议,成都可借助筹建专家委员会等契机,积极联合省内资源、争取外部资源,加快构建产业生态。

高超认为,当前四川有多家优秀机器人企业有实力或已经开展了人形机器人布局,也有一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和算力基础,建议有关部门协调成都、绵阳等重点产业地区协同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招引创新型企业和专业人才落地。在他看来,近期成都以及四川已经开展了一些实际行动,到2024年底,随着创新成果的逐步转化,产业实力有望大幅提升。

张睿睿也表示,目前公司正与国内某头部养老机构对接,计划开展合作。“我们准备派团队到他们养老院里住一个月,了解需求和痛点,从结果倒推出研发的方向。”他介绍,智能养老机器人拥有广阔的市场。

▲张睿睿 陶轲 摄张睿睿 陶轲 摄

在科研突破及成本控制方面,张睿睿表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放在“如何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这一核心问题上,“因为毕竟不是让它表演后空翻,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张睿睿介绍,创新中心有望推出3个产品:一是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包括双足机器人、轮式机器人等,主要面向家庭场景,二是硬件和软件的母平台,三是相关数据服务。通过加强研发,争取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能够有初步的成果面市。

“机器人的终极应用场景,一定是在家里面。”张睿睿说。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王俊峰 摄影报道

编辑 李钰仪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