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巨头“成绩单”相继出炉。
截至4月27日,A股六大民营炼化企业——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恒逸石化、桐昆股份、新凤鸣已悉数披露2023年报。在经历了2019年前短暂的景气周期后,炼化行业自2020年开始遭遇逆风,炼化聚酯行业面临着成本端持续走高,中下游产品产能持续扩张,加工费持续收敛的恶性循环,行业在2023年依旧呈现“只生产不赚钱”的状态。
从财报来看,绝大部分炼化企业业绩边际改善,全体利润归正。但详细分析却不难发现,近年各大企业布局的一体化项目,经营成果呈现分化态势。
展望2024年,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聚酯产业链中PTA、涤纶加工费短期仍难提振,炼化企业或将瞄准具有盈利性的产品,继续主动进行业务调整。
分化的业绩
虽然同属大炼化行业,但业务焦点、技术水准、资产结构等差异导致了各家盈利的较大差别。
六大炼化企业中,日子最好过的是恒力石化。其2023年归母净利69.05亿元,同比增197.83%,高于其他五家企业的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总和。同时公司2023年毛利率提升3.04个百分点,其中炼化板块对毛利的贡献提升到四成,成为与其他同行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
其背后的原因是,2023年原油价格维持中高水准运行,并于下半年开始随全球地缘政治局势部分抬升,炼化产品随之提价,刺激恒力石化炼化板块PX产品盈利性持续走高。
再加上恒力石化装置成本和产品结构具有优势,因此其在六大炼化企业业绩表现中独树一帜。
“公司原油加工适应力强,即使在中高油价下,仍可通过加工劣质油及独特的炼化工艺中获取稳定利润……渣油加氢装置采用的沸腾床工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油无法吃干榨尽的问题,使原油利用率提高5%,增产高附加值化工品多达百万吨以上。”东海证券分析师吴骏燕在研报中提及。
当然,PX产能并非恒力石化独享。其余五家炼化企业中,荣盛石化旗下浙石化两期共有900吨/年PX产能,高于恒力石化的520万吨/年;而东方盛虹旗下盛虹炼化亦有280万吨/年PX产能。但两家公司均未能依托PX端利润获得亮眼表现。
其中,东方盛虹2023年因旗下盛虹炼化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营业收入同比大增119%。但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仅为7.17亿元,扣除补贴退税等在内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仅为2.17亿元,增利非常有限。
“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主要系东方盛虹2023年财报进行了库存商品项目高达17.19亿元跌价准备,导致整体存货跌价资产减值金额高达22.1亿元所致。
与此同时,东方盛虹与荣盛石化都分别因盛虹炼化(2022年年底投产)、浙石化(2022年二期投产)投产形成大比例成品油业务,从而面临大量消费税成本。
其中,东方盛虹2022年合计消费税74.64亿元,同比增17倍;浙石化消费税高达201.58亿元,同比增长约34%。相比之下,“重化轻油”的恒力石化产品部分存在免消费税或退税政策优惠,年度消费税仅为5.57亿元。
聚酯端拖后腿
从各家企业聚酯端的业绩表现来看,可以用“差得一视同仁”来形容。
比如恒力石化2023年PTA毛利率仅为-1.36%,荣盛石化为-0.64%,恒逸石化为-0.85%,桐昆股份、新凤鸣分别为-0.96%和-0.36%。
PTA毛利率偏低,与近年几乎所有头部企业都投入新装置有关。
卓创资讯分析师安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2024年新增了1950万吨PTA新产能,新产能的整体加工费成本线多在300~350元/吨之间,新装置可以在相对低加工费背景之下维持生产,但却间接导致了加工费偏低。”
“虽然2024年PTA扩能速度放缓,但PX无扩能,产能错配导致产业链利润集中在PX上。”安光指出。
此外,虽然PTA下游涤纶产品在PTA扩产降价的大背景下享受了一定的成本优势,但由于全球总需求景气度欠佳,加上涤纶装置扩产也不在少数,涤纶加工费均持续维持低位运转。
如相对聚焦化纤业务的新凤鸣、桐昆股份,其化纤板块毛利率分别为5.77%和5.6%,虽然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2.30和2.3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
好消息是,涤纶产能将在2024年面临拐点,但加工费是否会顺势涨价仍有待观察。
“涤纶短纤高扩能节奏在2024年结束,产能将转入负增长。2024年,涤纶短纤供应端的收缩比较明显,需求端扩能也相对乏力,但供大于求的格局未变,年内加工费仍将处在低位水平。从长周期看,涤纶短纤供需格局在未来几年将会逐步改善,有望助力加工费回升。但目前涤纶短纤毛利亏损严重,部分聚酯企业会更侧重于生产盈利尚可的其他聚酯产品,而单一生产涤纶短纤的企业将会面临巨大压力。”卓创资讯分析师何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新凤鸣于去年放弃了参股桐昆广西一体化项目的计划;恒逸石化也在近期宣布终止向股东进行定向增发融资计划。聚酯行业投产节奏疑似开始出现降挡。
“伴随产业链一体化的发展,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也有意通过自身影响力来改善行业景气变化,主要通过自律和收敛新投产节奏来改善行业周期。”卓创资讯分析师翟新宇指出。
翟新宇还指出,随着近几年国内聚酯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企业补短板接近尾声,后续更注重的是持续化、差异化的产品投入,企业战略方向也由聚焦国内向全球化发展,因此投资方面表现相对谨慎。
(作者:赵云帆 编辑:巫燕玲)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