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产盾构机勇立潮头

让国产盾构机勇立潮头
2024年04月29日 03:18 媒体滚动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

    ◎本报记者 俞慧友

    4月28日,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建重工”)盾构机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铁建重工大直径盾构机项目组组长张帅坤,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若不经介绍,很难想象到这位盾构领域的正高级工程师曾是一名盾构机司机。从驾驶盾构机,到“驾驭”国产化、自主研发盾构机,张帅坤的“华丽转身”令人瞩目。

    “16年前,我是一名盾构司机,开的是进口‘洋盾构’。今天,我是一名工程师,我们能不断迎接挑战,持续推进自主研发。”张帅坤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为摸透盾构机“脾性”,主动请缨当司机

    2008年,张帅坤从郑州大学机械专业毕业。为了解盾构机的结构和运行原理,他主动请缨当起一名盾构司机。

    尽管张帅坤自认为很能吃苦耐劳,但当时还是被盾构机工作场景的恶劣环境所震撼。“隧道里空气不流通,施工现场温度最高时达到40多摄氏度。我们要时刻紧盯仪器参数,每天工作12小时。”他回忆道。

    日子虽苦,但这段经历让他基本摸透了盾构机的“脾性”。

    一次,一台昂贵的“洋盾构”突然发生拼装系统抖动,导致整机“瘫痪”。项目组前后请来三波外方维修人员,持续一个多月时间也没修好。无奈之下,项目组只好自建团队想办法。于是,会操作、懂维修的张帅坤,顺理成章地成了核心成员。

    一边翻译“洋盾构”说明书,一边拆解零部件,团队经过七天七夜的研究对比,终于查出原因,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件事给了团队信心,也让张帅坤走上了研发岗位,开始参与国产盾构机研制。

    2018年,铁建重工承担了湖南常德首条过江隧道建设的盾构机研制。在该任务中,盾构机需潜入江底运行。在水中每下降10米深度,就要增加1个大气压的压强。这种环境下,更换磨损刀具非常困难,每次更换都要耗费大约一天时间,而且风险极大。

    为解决这一难题,张帅坤和团队成员反复做了300多次高水压试验,研发出“常压换刀”技术,把更换刀具的时间压缩到两小时。这一技术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创造了这一领域的最快纪录。

    十几年来,张帅坤团队相继攻克了常压换刀、超高压密封、滞排堵仓等行业难题,推动了国产盾构机制造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该团队已研制出大直径盾构机近200台,研发的盾构机还出口到意大利、印度、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厚积薄发,短时间内啃下“硬骨头”

    通常,一台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生产周期在12个月以上。而在2020年,张帅坤率领团队干成了一件大事:在新冠疫情阻碍面对面交流的困难下,他们仅花7个月时间,就成功研制出了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

    盾构机制造为非标制造,需根据不同工况地质条件开展定制化设计。较常规而言,大直径盾构机,尤其是15米级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系统集成更复杂,加工制造也更困难,对可靠性要求更高。同时,大直径盾构机的工程应用风险更大,是国产盾构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薄弱领域。

    在研制“京华号”的过程中,该团队面临着超大直径、超长距离、超深覆土、超敏感环境等诸多场景施工困难。但张帅坤带领团队顶着压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京华号”首次应用了同步双液注浆技术,还应用了常压换刀、伸缩主驱动、重载高效物料运输等多项核心技术。

    2020年9月26日,“京华号”下线的前一天,团队从清晨开始进行检测,一直到27日凌晨才检测完毕。当刀盘被涂装成京剧脸谱的“京华号”红纱被揭开的那一刻,张帅坤眼角湿润:“这是我们自主研制的大国重器!”

    2023年,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盾构隧道顺利贯通,“京华号”助力工程实现了全程“隧道零渗漏、地面微扰动、施工零事故”。

    今年,张帅坤作为研发带头人,其参与研发的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盾构机“定海号”、超大直径盾构机“甬舟号”,先后在长沙成功下线。

    “未来,我们想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力争在电脑上模拟呈现出盾构机每个零部件的设计,从而减少未来在研制新产品时出现的失误。”张帅坤踌躇满志地说。

盾构司机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