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发展新质生产力,6G恰逢其时!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发展新质生产力,6G恰逢其时!
2024年04月28日 10:57 C114通信网

C114讯 4月28日消息(岳明)4月27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关村泛联院”)、中国移动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TD产业联盟联合承办的“6G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成功举办。

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泛联院院长张平接受了包括C114在内的媒体专访,分享了他对于6G与AI的关系,6G标准与技术演进路径,6G潜在应用场景、新质生产力赋能等热点话题的最新洞察。

6G与AI:天然联系,相互赋能

AI与通信的融合并不是从6G时代才开始的,通信网络很早就引入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等元素,用于提升网络性能以及降低运维成本。

但面向6G时代,AI元素已经变得不可或缺。“行业在6G方面有一个基本愿景,就是把人工智能做到‘泛在化’,能够随时随地获得AI的情景功能。”张平指出。不过张平强调,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要克服许多因素,比如“信道污染”问题。“信道污染”会造成传输性能下降,或者数据污染,对算法和模型产生影响。

张平表示,人工智能的泛在化,会带来很多变革性因素,“人工智能是一个刚刚的开始”。行业现在所能做的人工智能是离身的,真正要做到“具身人工智能”,还需要继续探索,尤其要解决通信方面的即时数据问题。

通信和AI融合过程中,学科人才培养极为重要。张平表示,通信和AI有天然的联系,两者实际上是互相促进、相互使能的,而非谁代替谁的问题。“通信人才学点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人才学点通信,是非常好的。人才培养应该宽口径,而不是单纯只培养一些懂通信的人,或者培养一些只懂人工智能的。”

6G演进路径:AI将成为重要变量

中国的6G技术进展目前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如何能够延续5G发展的领先优势?

张平表示,我国移动通信系统在发展3G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巨大变化,提出了TD-SCDMA标准,开始决定走自己的创新道路。

今天,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已经有自己成体系的能力。“当然也还存在需要短期去攻克的短板,但是我们的这种生态已经形成。我们能够独立做(移动通信技术),而且能够融入到国际通信大家庭中一起去推进。”在张平看来,中国未来的6G实际上是在5G基础上把原来的路径再走一遍。但人工智能和“通感智算一体化”将是可能存在的变量。

张平指出,中关村泛联院正是希望探究出一些基本的机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相关技术,由过去简单的通信技术变成通信和智能融合的技术。“使得我们在推进通信技术的时候,能够改变既有范式,同时也希望解决功耗、芯片制约以及人工智能和通信不匹配的问题。”

回顾过往,移动通信技术基本遵循着“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的规律,“4G技术我们正在很多场合使用,5G在建设中,应用场景还需要不断加强,下一个10年则要推进6G的技术。”张平提到,6G和5G有很大的不同,会出现很多新功能,范式和应用场景也会有较大变化,未来会有很多想象空间,包括数模混合空间、元宇宙等。”

发展新质生产力:6G恰逢其时

新质生产力是产业界的高频词汇。张平认为,新质生产力就是以新创质。首先要新,才能促使质的变化。对于6G而言,与5G最大的变化与增量,就是将5G的能力三角转变为6G的能力六边形,新增的三个功能将会催生新的业态和市场, 产生更多的利润空间。

2023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6G的6个典型场景和15个性能指标,成为6G的核心技术特征。6G的应用场景在5G三大典型场景(eMBB、URLLC、mMTC)的基础上,向外扩展出如图六边形所勾勒出的全覆盖式应用场景,含沉浸式通信、极可靠低时延、大规模连接、泛在连接、AI通信一体化、通信感知一体化。

以通感一体化为例,其就为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奠定了基础。作为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业界普遍认为,低空经济将来一定会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

张平指出,发展6G现在恰逢其时,也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其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都有促进作用,需要挖掘其潜力,进一步提升它的价值。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