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车到「造家」,前理想汽车总裁进军万亿家装市场

从造车到「造家」,前理想汽车总裁进军万亿家装市场
2024年04月26日 17:00 36氪

来源:36氪

从造车到「造家」,沈亚楠和他的栖息地,意欲何为?从造车到「造家」,沈亚楠和他的栖息地,意欲何为?

4月25日,智能住宅品牌「Habit@栖息地」宣布完成天使轮、Pre-A轮融资,累计金额6.53亿元。Pre-A轮由理想汽车领投,石头科技、新北科创基金等投资方跟投。该轮融资将被用于智能住宅产品研发、数字化设计系统研发以及全国交付基础设施布局。据了解,该品牌由前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创立,其定位在生活智能科技公司。

从轰轰烈烈的新造车事业中转身,选择急流勇退的沈亚楠一度引起业内热议。并且他本身已经完成过跨行业的成功。公开资料显示,加入理想汽车之前,他曾先后在中兴通讯、联想集团任职,并兼任摩托罗拉移动(中国)董事长。

而其当时的公开回应,是「开始追求人生的下一站目标」。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离开理想汽车之后,沈亚楠并未选择继续在汽车领域盘旋,而是转身投入与此前经历看似毫不相关的家装服务行业。就官方消息显示,目前栖息地已推出首款智能住宅产品L32。

从造车到「造家」,沈亚楠和他的栖息地,意欲何为?

只有「裁缝」的行业,无法满足的用户需求

要理解沈亚楠为何选择家装市场再度创业,必须先了解这个行业的现况。

从传统的电视、纸媒新闻报道,到新兴的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历经几代人,装修踩雷、装修被坑的用户反馈依旧屡见不鲜。

以小红书为例。搜索装修避坑、装修踩雷等关键词,经验分享与踩雷吐槽的笔记累计超过百万篇。翻看内容会发现,普通用户完成装修的路上遍布雷点。

设计师和用户讨论设想中的家装效果,是不确定的,图纸上的规划落地到施工总是会变形。像是被许多人吐槽的全屋定制,看似能让家居空间变得协调又精致,但成品却不乏柜门凹凸不平、贴合缝隙巨大等「翻车现场」,装修考验的是工厂与安装师傅的手艺。装修设想与现实,需要重新取舍。

实际情况是,装修在签约前商谈的价格和实际付出的价格,是不确定的,即使是合同约定,各类增项收费也层出不穷,事先预算与最终付费相差几千到几万是家常便饭。装修的工期往往只多不少,施工人员的效率取决于个体经验和责任心,遇见磨洋工的施工团队,工期延长十天半个月再常见不过,并且又涉及到额外支出。

除此以外,有过装修经验的用户或许深有感触,选择装修公司像是开盲盒,在付完定金或是首付款之后,才会显露出真实的服务态度,伴随着装修进度的推进,前恭后倨也时常发生。

这是用户需求的痛点,也是阻碍家装行业潜力被挖掘的绊脚石。沈亚楠对36氪表示,国内家装市场存在明显的供需不匹配现况。

首先,从市场容量来说,家装市场锚定的是住宅。抛除农村住房,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1998-2020年竣工的商品住宅合计126亿平米,占当前城镇住宅存量的40.6%。而就部分媒体数据显示,从住房来源结构看,当前全国城镇住房存量中商品房约占4成,自建房约占3成,还有3成为原公房、保障性住房及其他。

而居住体验提升的需求始终存在。即使是在如此多痛点的情况下,《2023年中国家装行业研究报告》仍旧预测,到2025年中国家装家居市场的总体规模将达到约5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7万亿元,行业年均增长率超过6%。

预测的前提是欧美成熟市场的参考,和国内住宅情况自身的演变。一方面,在「房住不炒」的大方针下,住房的金融属性逐渐脱离,回归居住需要。而消费升级、住宅需求多元化等客观现实,与数字化、智能化浪潮的涌来,又进一步推动着家装家居的升级。

另一方面,在地产相对成熟,且房屋年龄普遍较大的欧美市场,住宅翻新(House renovation)的需求极为常见,已经发展为成熟业务,并且出现了如美国The Home Depot般的三千多亿美金市值巨头。

为什么庞大的中国市场,却没有自己的The Home Depot?沈亚楠对36氪表示,在他看来,目前家装服务行业还是凭借个人经验的「裁缝」模式,而「裁缝」模式无法获得正常的规模效应与品牌效应。

国内市场的现况是,大行业、小品牌。行业潜力的确巨大,但并未出现巨头品牌。行业痛点众多,用户需求也远未被激发。以北京为例,按估算其可交易的产权类住房数量在800-900万套。按照15年一次升级的周期,每年应该有7%左右的住宅有再次装修的需求,然而北京存在大量超过20年房龄的小区,二次装修比例不到3%。

大量居住体验需求处于「悬而未决」堰塞湖状态的背后,是家装服务供给的错配。中国家装行业有其特殊性,商品化住房存在漫长的毛坯房时代,目前传统的装修行业发迹于此,但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发展中,并未有颠覆式的体验变化。

核心原因正是「裁缝」式的手工作业模式。一方面无法交付确定性的产品体验,另一方面,这类企业为了生存,更多精力会放在获客层面,并未通过科技创新或是产品研发的方式,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

也因此,无论是二手房买卖后的重新装修,还是自住房屋的翻新,装修服务行业带来的体验并无本质的升级。

供需不匹配,缺乏产品化。既不能满足用户的共性需求,也做不到真正「所见即所得」的个性化。这就是沈亚楠视野下的市场现实。

产品化的住宅,能否实现?

几乎所有行业都会由裁缝这类手工式作业,走向工业化、信息化的产品形态。但住宅家装的产品化,能否实现?或者说,这是否是一个尚未被验证的伪命题,一个美好的商业幻觉?

广义而言,此前房产行业开启精装交付后,就可以视之为住房产品化的起点。「但是还不全面。」沈亚楠对36氪表示,即使同样是产品,也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以电脑进行了一个极为形象的类比:传统装修服务公司类似电脑城攒机,房地产商精装交付像是品牌组装的台式机,而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化,应该是高度集成、且自带操作系统和软件的笔记本电脑。

「所以我们作为企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一个整体的视角做产品研发。研发如何让各种设备、家电、家具能够真正融入到家庭中去。」毕竟,不是每个用户都具备专业的设计、规划能力,可以对一个家庭空间中不同的功能场景作出完美规划。

这是传统家装行业无法实现的,就像「裁缝」可以使用现成的缝纫机设备与布料做一件精美的衬衣,却没办法研发新布料和新缝纫机,永远做不出一套高性能的「滑雪服」。

在此之前,大家居行业,无论是学习书桌、护眼灯具等等功能性产品的厂商,还是空调、厨电等某一垂直领域的家电品牌,更多聚焦在产品本身的性能,而栖息地做出了「完整产品」的解决方案:智能住宅,为家庭用户装修提供一个新选项。

当然,住宅家装存在特殊性,不同的户型、面积大小、楼层环境,都有着年代和地域的差异。沈亚楠与栖息地的第一步,是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客群,以及对应的产品定位。

「住宅家装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的策略是先将市场切分成一个个小池子,从一个个小池子开始打透。」沈亚楠表示。栖息地第一款智能住宅产品L32,就是基于自身定位——面对三室两卫户型的核心家庭群体而得名。在其看来,目前中国对居住体验升级存在强烈需求的群体,是普遍居住在三室两卫或四室两卫户型住房中的新生代家庭,也是此前大众意义上的新中产阶级。

这些核心家庭普遍具备共性特质,比如家庭年收入处于中上水准,从保障基础物质需要转向部分体验需要,而现有的住房环境无法匹配许多生活需要,诸如家庭的储物需求、亲子家庭的活动空间、子女的成长学习环境等等。

尤其是城市空间较为紧缺的一二线城市,好地段的部分住房房龄较老,想要完整的重新改造耗时耗力还不一定体验到好的服务。而单点的改装,又治标不治本。

舒适健康居住需求是基本,全面提升智能体验是必然。而栖息地的解题思路,是以造车的思路,凭借高集成度设计、工业化制造和交付,完成「完整产品」也就是「智能新住宅」的交付。

具体来看,栖息地将用户最关切的居住体验,抽离成五个层次。

与大众直观体验相反的是,栖息地智能住宅产品的基座并非美学、全屋智能等更具「视觉」体感的模块,其产品研发与设计的一条主线,是将装修预算合理分配到住宅产品各个方面的前提下,如何让居住体验更健康与舒适成为标配,而不是选配。

最底层的全屋环境,是用户容易忽略却最影响健康与舒适体验的维度,却也是住宅应该提供的安全感。常见的水电设计之外,空气环境、水环境、光环境、网络环境等等,都是影响生活体验的因子。比如北方冬天的室内环境,在温暖的同时,如何保证空气新鲜与湿度?目前较为流行的新风机、空气净化器,能否可以照顾到家中的每个角落?这都是此前用户体验和家电家居产品中间始终无法扣上的一环。

再比如空间布局和居住功能。前者十分依靠设计师自身经验,后者也需要考虑到烟机灶具和家庭收纳等功能性板块的科学布置,都不在普通用户自身可以解决的范畴。而装修施工与设计本身的衔接时常出现疏漏,造成了房屋空间和功能的极大浪费和错配。

而L32可以提供的,恰恰是将三室两卫场景下的家庭需求按整体思路进行模块化、标准化,提炼出能够大幅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布局方式,和高度集成的功能性产品,为用户提供一个整体方案。

与此同时,在数字时代已经到来的当下,各类全屋智能产品层出不穷,已经给相当体量的用户带来不错的体验提升。但无论是家电品牌还是科技品牌,提供的大多是单一场景或者某一功能场景的解决方案,众多产品本身是各司其职的电动化进阶,分散在各个场景,不同智能家电无法跨生态操控。

复杂的家庭需求,显然无法通过一个生态全部满足,而L32从一开始就将智能操控集成在了不同模块,真正实现全屋⼀体的⾃然交互。

美学,则位于栖息地智能住宅金字塔模型的顶端,代表了用户的最高向往感。沈亚楠认为,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Dream Home,我们必须能支持每个用户对于「家庭氛围营造」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通过与世界级设计大师的合作,栖息地推出成套的产品外观设计,实现每个模块的美学高标准,以及完整住宅产品的美学一致性。沈亚楠表示栖息地从今年Q2开始,每个季度都会推出两套以上的大师外观设计,且每套外观设计都有多种「材质配色板」方案可以选择。另一方面,用户在栖息地自研的iVD系统中,可以便捷的更换和混搭各种外观设计和软装配搭。实现真正「用户可参与」和「所见即所得」的个性化。

据了解,栖息地第一款智能住宅产品L32在4月已上市,目前订单需求十分旺盛。

从造车到造「家」,聚焦下一代的智能终端

从造车到造「家」,跨度不可谓不大。但对于沈亚楠来说,背后的商业逻辑并没有变化。

而装修公司的表述,其实并不能代表沈亚楠本身对品牌的定位,更多是为了降低用户理解成本。智能住宅,或是生活智能科技,才是栖息地所处的赛道。

目前来看,手机与汽车作为智能终端的概念已经被广泛认可,但在智能涌现的浪潮中,沈亚楠认为,「家」这一空间会是未来智能生态的核心终端。

以汽车产品为例,其核心竞争已经从过去的驾乘体验转化到了智能体验。类比汽车智能化的路径,「家」这个更大终端的智能化,无疑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居住新体验。令人期待的是,栖息地推出的智能住宅产品,如何能够带来智能的进化。

回到现实,栖息地已经为家装行业带来了冲击。

比如服务体验,自行开发的完整数字化交付设计、供应链管理系统、BIM数字化建筑……除了在内部降本增效之外,栖息地让本该是商业建筑、别墅装修等大体量业务才有的服务体验,成为每一个用户都能享受到的标配。

而在产品研发维度,栖息地通过自研以及与外部供应商的合作联合研发,创造了以「整家」为思路的1,200个居住模块,再通过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不断排列组合寻找固定预算下居住模块的解题思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这些居住模块本身并非是割裂的,而是被聚合在一个自研智能系统下,来适配全屋智能的统一管理。

目前来看,栖息地对首款产品L32的定价逻辑,也参考了沈亚楠此前在理想汽车方面的经验。当时定位在家庭用车的理想ONE,如果按照市场主流的家庭用车定价区间,在15到20万之间,在用户消费升级后,供给是无法满足的。而最终理想ONE的定价在30万,因为直营模式与技术创新,却能为用户交付60-70万价位区间车辆的体验。

这才是沈亚楠认为的消费升级。面对主流在2000-3000元/㎡的装修预算,L32的定价会在4000元/㎡左右,通过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做到为用户交付7000-8000元/㎡价值的产品价值体验。

任何品牌、产品传递到用户手中,都有着对应传播成本。「裁缝」式的传统装修行业,用户需要承担的传递成本往往有好几层。装修公司本身的推广成本、装修材料品牌、各类家具家电的营销成本等等……这正是可以砍掉来为用户交付更多利益的部分,也是产品化、整体化交付的核心价值之一。

「L32是我们首款智能住宅产品。」沈亚楠认为,后续的发展方向,第一步,是针对L32产品,在外观设计方面进行不断地推陈出新,每季度都会有新套系推出。第二步,则是筹划推出针对两房一卫的产品。精准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这是理想汽车的愿景。就目前而言,这位前理想联合创始人、总裁身份的造车新势力成员,已经将前者搬入现实,而后者是否能够通过栖息地来实现,还有待市场考验。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