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城管执法一个高空“新视角”

给城管执法一个高空“新视角”
2024年04月26日 13:03 IT时报

给城管执法一个高空“新视角”

浦东城管开启数字机场无人机智能监管模式 推动“非现场执法”

无须人工操控的无人机能自动起飞、作业、返航

和底图进行对比后,某别墅区的违章建筑浮出水面

飞控中心工作人员对无人机传回的图进行研判

IT时报记者潘少颖摄影报道

  4月23日9:00,一阵春雨刚停,在位于浦东三林的一处“数字机场”内,一架无人机缓缓从舱内升起,螺旋桨开始转动。这架无人机要飞往2公里之外的一个别墅区,从高空“监测”是否有违章建筑。无人机起飞的同时,它的“踪迹”就出现在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的大屏上,几分钟之后,它就到达了别墅区上空,高度从100多米将至六七十米,根据既定航线,无人机对别墅区内的30余栋别墅逐一拍照。差不多20分钟后,这架无人机返回舱内充电,准备迎接下一个任务。此时,浦东城管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在信息指挥中心收到了无人机传回的照片,通过AI和底图进行比对,判断是否发生违章行为。

  从无人机出发到返航,整个过程无需人工介入,这是浦东城管执法局探索出的一条无人机智能监管应用之路,建设无人机数字机场,构建无人机自动巡航、数据自动传输、违法行为智能识别、非现场执法监管新模式。

  《IT时报》记者从浦东城管执法局了解到,目前已在花木、张江、金桥等街镇部署了16个无人机场,覆盖了浦东新区80%的适航区域,总计850平方公里,辐射浦东“东西南北中”,初步形成了“星罗式分布,网格化管理”数字机场格局。“浦东在数字机场建设规模和监管区域等方面,在上海都是排名靠前的。”浦东城管执法局信息指挥中心副大队长刘健平说。

到点自动起飞作业完毕自动返航

  早在2022年12月,浦东城管执法局的第一座无人机场就落地花木投入测试使用,经过反复测试、实地论证、机场选址,为后续机场的扩建积累经验。2023年12月,浦东的16个无人机场正式运营。

  “全天候无人值守,全流程自动作业”是无人机智能监管的两大亮点。前期,浦东城管执法局对16个机场的无人机规划了监管航线,制定飞行航班,到点无人机就会自动起飞,根据信息指挥中心下达的巡航任务指令,在预设的航线上自动调整飞行姿态、云台角度等,飞往目标区域进行巡查,巡查完毕自动返航充电,等待执行下次任务,全程无需人工实时操作,大大减少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

  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靠天吃饭”,每次飞行前,装载在无人机身上的传感器会对风力、雨点进行测试,如果不适宜飞行,本次任务会自动取消或延迟,这样的模式就像民航客机。

  每天早上7点左右,每个机场的无人机就开启一天的巡查工作,大约要进行到半夜。“监管对象确定了无人机智能监管的数字底座,根据监管要求、行业特性、分类分级、综合监管,设定每周或每月巡航的监管频次,现在有‘常态巡航’‘计划申航’和‘处突急航’三大巡航模式,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自动的智能化监管。”刘健平告诉《IT时报》记者,比如对于位置固定且可采用固定频次进行监管的对象,采用“常态巡航”模式。而像一些正在动工的工地,可能每天都会发生违规行为,因此无人机每天要进行巡查。

  交通、房管、市容、规土、生态是浦东城管执法局无人机智能监管的五大领域,设定了612个固定监管对象和46个监管事项。比如,在市容领域,要巡查18家出土工地和10家装修垃圾中转站。在房管领域,要巡查41处历史保护建筑和144个别墅区。“违法搭建、工地夜间施工、渣土车违规运输等事项在城管执法领域属于群众投诉多、社会影响大、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利用无人机智能监管更易于发现判断。”刘健平说。

逃不过高空“千里眼”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裸土未覆盖、违章搭建、夜间无证施工……在无人机的高空视角下,这一切都逃不过它的“千里眼”。

  1月29日,金桥机场无人机对金桥镇某别墅小区开展每周一次的常态化巡检,所拍摄采集的照片经AI识别比对后,抓取到小区一别墅房屋的现场照片与底图不同,疑似存在顶楼搭建新增违建的情况。经研判、审核后,金桥城管中队立即赶至现场核实,锁定了违建事实,在这栋别墅四楼东侧天台部位搭建有彩钢结构的房屋,面积约为19.8平方米,而当事人无法提供相关行政许可。

  “这个工地灯火通明,疑似无证夜间施工。”3月19日将近24:00,浦东城管执法局无人机飞控中心的巡屏人员对在建工地开展夜间巡查时发现,川沙机场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画面显示,某工地机器正在运行,工人正在施工作业,立即对现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拍摄取证,确定是夜间施工后,川沙城管中队队员立即赴现场核实处置。

  截至2024年3月底,无人机智能监管已在新增违法建筑、夜间施工、应急处置等多个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工单总量达到280个。

  在浦东城管执法局信息指挥中心,《IT时报》记者看到三林机场无人机传回的照片,有的照片上部分内容用红框圈出,“通过比对,AI会圈出和底图不一样的部分,再进行人工比对。”浦东城管执法局信息指挥中心信息科科长王建锋向《IT时报》记者介绍。

  AI识别、人工巡屏和图频比对是浦东城管执法局采用的三种研判模式,通过AI技术对图像和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自动检测,让电脑像人一样理解和分析信息,并对特定的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和消息推送。

  同时,无人机可搭载多样传感器,进行远程高质量数据回传,实时分析城市管理相关的数据。例如,环境监测依托无人机搭载气体传感器等设备,定期或持续监测大气污染物、水域水质、噪声污染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环境污染源,为生态环境管理和执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空天地协同应用场景不断扩大

  无人机拥有城管队员所没有的高空视角,发挥“全方位、无死角、即拍即取证”的优势,极大提升了浦东城管的监管频次和单次巡检范围,从过去依靠人力及车巡的二维巡检模式,转变为“空天地协同”的“三维立体”监管新格局,解决了违法行为隐蔽难发现、取证条件受限等问题,增强了问题发现的高效性和精准性。

  在刘健平看来,人工巡查方式缺乏抓早抓小的能力,“无人机通过高强度的监管频次,尽可能把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有利于降低违法当事人的经济损失,提高执法配合度。”刘健平说,无人机不受地形和道路的限制,还能实现无感知巡查,减少人为干预的因素,及时固定证据,提升巡查效率。

  比如新增违法建筑,以往多依靠信访投诉、物业上报、队员巡查发现,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如今利用无人机高空航拍的优势,让隐蔽性较高的违法搭建无处遁形,无人机从起飞到发现、确认违法行为,仅需15分钟,与传统的处置方法相比,有早发现、早介入、快处理的优势。从数据进入平台,直到事件处理完毕,均在后台高效自动化处理和流转。

  未来的趋势是无人机智能监管适用的范围会逐步扩大,除了扩展优化数据库构建、监管事项和频次、飞行线路和航次之外,浦东城管执法局还将增强无人机智能监管的研判能力,优化发现机制,提高甄别判断的效率。“实现‘非现场执法’是无人机智能监管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深度学习,不断迭代升级智能算法,实现自动分析、处理大量的现场数据,识别违法行为,不仅能为执法人员提供精准的目标定位和证据收集,日后罚单也会自动推送给当事人,就像现在的交通违法单一样。”刘健平说。

  遵循“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浦东城管执法局致力于打造无人机超级应用场景,推动城市管理向更高效、更智慧的方向发展。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