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国本草史研究的源头

追溯中国本草史研究的源头
2024年04月26日 06:25 中国科学报
《本草概说》,[日]冈西为人著,[日]久保辉幸、万禾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定价:128元
《本草概说》,[日]冈西为人著,[日]久保辉幸、万禾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定价:128元

■郑金生

年初,本草学术界迎来一大喜事:当代本草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日本著名本草学家冈西为人的《本草概说》中译本终于出版了。

我是该书最早受益者之一。1978年,我就读硕士研究生,选择本草史作为主攻方向。但在那个年代,除了妇孺皆知的《本草纲目》外,对整个本草学(又称中国传统药学)知者仍然不多。1960年出版的《中药简史》还不足以揭示古代本草学的体系、内涵及其传承发展的内在特征。国内同时期虽然也有尚志钧这样的本草研究大家,但尚老的研究成果那时还没正式出版。本草研究,太需要有人指路。幸运的是,1977年,日本创元社出版了冈西为人的《本草概说》。

获得此书后,我如饥似渴,反复阅读,宛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冈西为人就像业已登顶的攀登者,俯首指点2000余年本草发展的纵横山脉,如数家珍。

该书的中国本草部分以时代为序,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本草发展态势与演进特点,从第三章《陶弘景的本草书校订》至第五章《宋代本草》,各章分出了“主流本草”与“旁支本草”两类。

基于这一全新的分类法,该书绘制了“主要本草系统图”。图中央一连串粗大明显的箭头,展示了中国古代主流本草的传承演进;主线两旁则是历代汇入主流的许多旁支本草书。千年本草,朗若列眉,尽在一图。

本草书分主流、旁支,乃源于中国古代本草发展的实际,有利于掌握贯穿《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纲目》的主要脉络。沿着主脉,冈西为人逐章分析各本草书之间的传承演变,环环相扣,各具特点,丝毫不乱。

其论证汇聚了日本江户后期以来诸多本草研究大家的成果,显示了冈西为人个人独到的见解与严谨的研究方法。后学不仅能领略本草发展的大势,而且能学习到本草研究的基本方法。这就是该书作为当代本草历史文献研究开山之作的最大魅力。

《本草概说》的主要内容多集中在宋代及其以前的主流本草。其中对中国本草书的起源探究,彻底摆脱了神话传闻束缚,列举了切实证据,指出中国最早的药书完成于西汉末期(公元元年前后)——这一结论至今为后世学者拳拳服膺。

冈西为人还明确地指出,中国初期本草收录的大多是自古以来积累的经验知识,即以本土经验为主体。古代有几部重要的本草书,如《名医别录》《药对》《蜀本图经》等,就连明代李时珍也未能辨明。但在《本草概说》中,没有回避这些历史悬案,逐一剖析,明确区分,这对初学本草的研究者来说,不啻指路明灯。

作为本草研究者,在入道之初,我比尚志钧要幸运得多。尚志钧在辑佚《新修本草》时,全凭艰苦摸索,历时32年才完成该书的辑佚。而我既有日本冈西为人的《本草概说》作为指路标牌,又有尚志钧闯过的前车之辙可鉴,才免除了失路、覆车之危。

从阅读《本草概说》入手,我陆续钻研了冈西为人的《中国医书本草考》《宋以前医籍考》《重辑新修本草》《〈绍兴本草〉解题》等文著,自以为已是冈西为人的私淑弟子。同气相求,此后在日本我结识了冈西为人的亲传弟子樱井谦介先生,同出一门的亲近,令我们一见如故。

冈西为人的弟子那琦,后来在中国台湾出版了《本草学》,该书与《本草概说》一脉相承。上世纪90年代我在台湾访问时,又结识了那琦的入室弟子谢文全、魏德文先生,也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文树德是德国人,曾在1969年赴台湾投在那琦门下学习本草学。1973年,他用德文撰写了《本草——2000年传统中药文献》一书。我则于1987年与尚志钧、林乾良二师联袂撰成《历代中药文献精华》。

追溯这些后续本草史研究专著的源头,无一不是在冈西为人《本草概说》基础上的再拓展,但《本草概说》的原著在中国却一直没有中文译本,诚为憾事。

此次《本草概说》的引进翻译,出版方真可谓慧眼识珠。该书译者之一的久保辉幸教授,曾是日本茨城大学教授真柳诚的门生,学习汉语与本草学,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久保辉幸有这样的知识背景,翻译《本草概说》自然是得心应手。该译本添加的部分“译注”,提示近几十年的最新研究进展,这对帮助读者研读该书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该书之首有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史研究室研究员郭秀梅撰写的热情洋溢的“序言”,精当地介绍了冈西为人的医学信念与《本草概说》的成书。郭秀梅旅居日本30余年,著作等身,是冈西为人所著的《宋以前医籍考》的点校整理者,曾深入调查过冈西为人的生平,熟知其学术特点与成就,故她的这篇“序言”为此译本增色不少。

本书正文前还载有赤堀昭撰写的《关于冈西为人》一文,此文原名《著者略历》,附在日文版之末。赤堀昭(1927—2004)受冈西为人熏陶,在医史、本草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日文版中的日本本草部分、镰仓时代以后的内容多由赤堀昭补完。而中文版中日本本草部分未能翻译,颇有美中不足之感。

毋庸讳言的是,《本草概说》已问世40多年,这段时间,中国的本草研究发展迅猛,若干亡佚的古本草再度浮现,原本珍稀的本草名著也大多有影印或整理本出版,本草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后劲十足,新资料、新方法、新观点也不断涌现。因此,《本草概说》中国本草部分(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某些内容与资料,不免显得有些陈旧。但这是大多历史名著翻译或再版都会存在的问题,掩盖不了其开山之作的魅力,读者诸君使用时予以注意即可。

(作者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