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术史论家陈履生:全国美展“偏科”,写意画衰微 更高境界的审美会意日渐消失

著名美术史论家陈履生:全国美展“偏科”,写意画衰微 更高境界的审美会意日渐消失
2024年04月07日 00:32 新快报

收藏周刊专访著名美术史论家陈履生

写意画式微的话题,在近些年来,并非新鲜话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年都会因为某些契机而激发美术圈的反复讨论。数月前在著名画家张治安逝世后,也引发了不少人对岭南画坛里难得的大写意探索的未来感到堪忧,在持续的讨论中,似乎都试图在寻找出写意困局的症结所在。

事实上,导致写意画式微的因素是多环节的结构性问题。在写意探索方面的画家群体日益减少是一方面,受众对工笔写实的追慕似乎也起一定作用,而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中工笔多而写意少的导向也不能完全脱离关系,错综复杂的多个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写意画式微现状。

1 “中国画的大写意式微是有共识的”

收藏周刊:中国画的大写意式微的隐忧,再次引起美术圈的热议,想听听您的看法。

陈履生:中国画的大写意式微是毫无疑问的,大写意在21世纪以来的急剧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全国美展、现在的美术教育以及各种展览的情况看,应该是有共识的。

收藏周刊: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写意式微这件事?

陈履生:从某种程度上,衰落也是自然的事,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间都有不同的主流性风格或者画法。比如宋代有以宋徽宗工笔为代表的主流画法,同时,米芾、苏东坡等文人画也在这时候兴起。随着文人画发展逐渐成主流,追求写意的画法也随之而生,可以说,写意的追求一直持续到了我上大学时期,即1978年,那个阶段,工笔画还不为人看重,不占主流。

在大学时期,我还担任过工笔花鸟的课代表,我能够深刻感受到当时工笔画是如何的不被重视。当时的南京艺术学院,前辈画家里刘海粟、陈大羽、张文俊等都是画写意的,所以,绝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画写意,当时的写意画是主流。记得有老师指导毕业创作的时候,说了一句让我很深刻的话,“你们不要以为写意容易,其实是很难的,画一百张不一定能挑到一张是满意的,但如果是画工笔,虽然费点时间和精力,却是画一张成一张。”

2 “写意作品越来越少有人能看懂”

收藏周刊:那写意与工笔的主流交替,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陈履生:由艺术市场和全国美展所引导的变化,全国美展从第八届到十三届,30年的发展过程,到如今工笔占绝大多数,写意则屈指可数。写意画在时代的发展中失去受众。写意作品越来越少有人能看懂,相反,不管是中国画里的工笔画,还是油画里的新古典主义,画得越细腻,公众越能接受。人们的审美追求越来越倾向于逼真,喜欢画得跟照片一样,头发丝都被一根一根地画出来……似乎这些技巧在很多人眼里很费工夫,很了不起,甚至全国美展的一些评委也被深厚的写实功力所折服;另外就是艺术市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画廊代理工笔画,展出工笔画的展览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工笔画在高校也越来越备受重视,学生越来越多。

所以,写意画式微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受众决定。笔墨再精妙,即使能画出和八大山人、齐白石如出一辙,欣赏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参加全国美展。

3 写意绘画正走向恶性循环

收藏周刊:与之相反的,书法问题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正楷、隶书、篆书作为工整的写法在当下却不占主流,而主流或者备受追捧的是行书和草书。

陈履生:这的确值得去研究的现象。在全国书法展中,行书草书占主流的状况与写意画式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审美上来说,它们两者应该是类似的。

收藏周刊:可为什么在全国书法展和全国美展,这两者之间完全不同?

陈履生:我想,原因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高等院校中书法专业的开设,选择书法专业的人越来越多,加上全国性的书法展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推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书写群体。这个群体则远远要大于写意画的群体。可以说,目前写意绘画在当下中国美术的发展中,正走向恶性循环,越不受重视,从业的人就越少,公众认知程度就越来越低。

收藏周刊:从大的发展来看,写意画式微会有什么弊端?

陈履生:写意画式微的弊端就是把流传了数百年上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中“意”的审美,走向了窘境。我认为,写意画的式微甚至将影响到中国画审美的整体素质。写意画式微,工笔画成主流,在中国画的审美素质上出现了偏颇,形成审美过于直接浅白,更高境界的会意表达将日渐消失。

4 “从事写意画教学的教授凤毛麟角,为大家所知晓的则更加屈指可数”

收藏周刊:但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虽然说全国美展出现的写意画很少,但在坊间,几乎每个画家都能画写意画,从这个角度来看,写意画似乎又很普及?

陈履生:这是数量很大,但没有质量,虽是普及但水平业余。

收藏周刊:导致写意画水平不高的原因里,被讨论最多的是过于强化素描的训练。您会怎么看素描对中国画的影响?

陈履生:我不这么认为。我不喜欢这种过河拆桥的理论,我不同意用八大山人、齐白石等没画过素描的名家来说明素描对于写意画有害的观点。

客观来说,一定的素描造型训练对以毛笔、宣纸为基本材质的绘画造型能力是有帮助的,是有好处的。从写意人物画来说,蒋兆和、傅抱石都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还有像杨之光、王子武等一代艺术家都受过专业的素描训练,而且对写意绘画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把写意画式微归咎于素描的训练实际上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当然,如果自己因为素描而为“法”所困,不能突出“法”的限制的话,斤斤计较于造型的某一方面,对“写”确实有伤害,这也是因人而异。

收藏周刊:书法的补充有没有利于写意画的创作?

陈履生:书写毫无疑问有利于写意画的创作,有利于写意画的提高。现在画家里书写的整体水平下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这不是解决写意画式微的根本问题。我们今天对于书写的重视要远远超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此,直接影响写意画的不是说素描的问题,不是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这都不是核心的。

收藏周刊:那您认为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陈履生:归根到底,写意画的式微的核心问题在于:全国美展的引导,市场化的作用,还有教育基础的失衡。纵观全国那么多艺术类高校,从事写意画教学的教授凤毛麟角,为大家所知晓的则更加屈指可数。写意画教育的问题可以说是直接的问题,当代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水平普遍降低,以前在美术学院教山水人物花鸟的,都是名师大家,现在美术学院的写意画大家有几个?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出来。如此的师资队伍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写意画队伍?

收藏周刊:按照您的分析,这几个构成都非常现实,那么,写意画要破局要突围的话,还有办法吗?

陈履生:要从整个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上来解决。首先从教育上下功夫,至少一些本身画写意画的教授参加全国美展还得送写意画,不能为了迎合美展的倾向就送工笔画,另外,要加大写意的课程,要把写意课程普及起来,但又不能太业余;全国美展的评选里,也呼吁至少要保留一定比例的写意画。我注意到全国美展的评委中,画工笔的不少。导致选出来的工笔画居多,一些人没有从不同画法方面来维护全国美展的多样性,造成全国美展出现“偏科”现象。

【人物介绍】

陈履生

著名美术史论家。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物馆馆长。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