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依然遥远,“AI芯片第一股”的光环渐渐褪去?
AI概念狂热,也没有把寒武纪拉出亏损的泥淖。
据寒武纪(688256.SH)2月28日晚间发布的业绩快报,该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09亿元,较上年减少2.70%;净亏损8.35亿元,较上年亏损收窄33.50%。对于亏损,寒武纪解释称,这主要由于公司按归属期分摊的股份支付费用较上年减少,从而使报告期管理费用较上年有所减少。
寒武纪还表示,根据业务规划,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优化资源配置,2023年职工薪酬等支出较上年减少,报告期研发费用较上年有所减少。此外,它本期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有所减少。
2023年是大模型集体爆发的元年,芯片公司也成为大模型时代的弄潮儿。头顶“AI芯片第一股”光环的寒武纪并没有趁势翻盘。
就业绩表现、行业竞争等问题,时代财经联系寒武纪,相关工作人员未予以明确回应,仅称“以公开信息为准。”
难抓大模型“淘金热”
2023年初,ChatGPT火热,AI概念股受热捧。寒武纪的股价高歌猛进,一度涨超270元/股,市值迈过1100亿元大关。
为了抓住大模型的风口,寒武纪也做出了不少努力。据寒武纪对外宣称,公司产品从底层硬件架构指令集的设计、后续的软件迭代升级都有针对大模型,即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设计。
今年1月22日,寒武纪与智象未来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依托各自在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积累,持续产品适配,携手推动视觉大模型的创新与落地。
股市没有永远的上涨,寒武纪的股价高涨没有一直持续,低迷的业绩表现让市场“拿脚投票”。半年左右,寒武纪股价已跌超50%。据财报数据,寒武纪2023年前9个月仅实现营收1.46亿元,比上年同期锐减44.84%。
在这一轮热潮中,英伟达站到舞台中心,业绩猛涨。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实现收入221亿美元,同比大涨265%;净利润122.85亿美元,更是暴涨769%。它的市值也一路水涨船高,2月22日晚,英伟达市值先后超过亚马逊、谷歌,已近2万亿美元,市值成为美股第三、全球第四。
寒武纪曾经公开表示,在云端智能计算市场和边缘智能计算市场中,目前市场份额主要由英伟达等企业所占据;在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市场,基于英伟达GPU产品的集群占据市场优势地位。在产业链生态架构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生态完善程度与英伟达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7年亏损近50亿元,已有机构股东减持
寒武纪的盈利前景依然难以预测,2023年净亏损8.35亿元,已比2022年收窄33.50%。
自寒武纪公开财务数据的2017年至2022年,该公司分别亏损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8.25亿元和12.57亿元。加之2023年的亏损额,寒武纪7年合计亏损近50亿元。
寒武纪的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变化,引人关注。该公司1月底公告称,预计2023年管理费用为1.35亿元-1.65亿元,较上年同期管理费用2.97亿元减少44.38%-54.49%。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分摊的股份支付费用较上年减少,导致报告期管理费用较上年显著减少所致。
研发费用的降低则更受瞩目。寒武纪预计2023年研发费用为9.99亿元-12.21亿元,较上年15.23亿元的研发费用减少19.83%-34.41%。这主要原因系根据公司业务规划,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报告期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芯片是一门烧钱的生意。行业需求暴涨,研发费用降低显得不正常。
事实上,过去一年,这家头部芯片公司也笼罩在裁员阴影之下。
2023年4月、7月,有媒体曝出寒武纪分别进行了两轮裁员。其中,7月的裁员以智能驾驶芯片业务行歌科技为“重灾区”。有媒体报道称,软件部分裁员近半,硬件部分只保留少数员工“善后”,并且新项目也已暂停,未来或将被放弃。
根据寒武纪2023年半年报,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980人,相比2022年底减少两百多人。
2023年以来,早期股东也纷纷与寒武纪“分手”,南京招银、湖北招银、古生代创投、国投创业基金累计减持超30亿元。
“寒武纪基本不在从业者考虑的第一梯队中,公司整体的发展势头不达预期。”一位芯片工程师向时代财经说道。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