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eepTech深科技
2024 年 1 月 24 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度小满、《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动态竞争与创新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24 年金融业生成式 AI 应用报告》发布暨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顺利举行。
此次活动邀请到了欧洲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讲席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计算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郭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李纪珍,度小满首席技术官许冬亮,北京智源研究院副院长曹岗,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科闻歌董事长王磊,工银科技技术总监孙科伟等行业专家出席,来自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互联网公司的数十位观众全程参加了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发布会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李纪珍主持。
李纪珍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发布会的相关背景,并代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致辞,欢迎与会嘉宾与所有观众的光临。
随后,李纪珍教授邀请度小满 CTO 许冬亮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副出版人张岚分别上台致辞。
在概述了大模型和生成式 AI 的发展现状后,许冬亮表示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和突破需要学界、业界等相关方群策群力共同献计献策,一起付诸实施。度小满已在金融大模型上积极探索,其首个国内开源金融大模型轩辕经过多次更新,展现了突出的金融问题解决能力,并且成功地将生成式 AI 应用于风控、营销、客服、办公、研发等企业核心价值链环节。
随后致辞的张岚,强调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 2016 年由 DeepTech 引进落地中国,就一直着眼于中国市场。此次活动讨论的生成式 AI,正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的 2024 全球十大突破技术之一。因此,交流中国金融业的 AI 应用,同时发布《2024 年金融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报告》,正是为中国市场的技术应用与发展贡献灵感和启发。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副出版人张岚
致辞结束后,与会嘉宾进行了主题演讲并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郭嵩:生成式 AI 的挑战与展望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科学与工程系的郭嵩教授,以“金融业携手生成式 AI,挑战与展望”为题进行了分享。
郭嵩首先讨论了生成式 AI 的发展进程和现状。总体而言,模型复杂度从“浅”到“深”,尺寸从“小”到“大”,质量从“低”到“高”,多样性从“单模态”到“多模态”。应用类型也逐渐从内容分析发展到内容创作,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在金融领域,生成式 AI 的"让机器创造"能力正在引领行业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新篇章。它以卓越的降本增效、提升生产力以及产品服务创新能力,赋予了内外部应用强大的驱动力,从而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应用价值。
接下来,郭嵩讨论了生成式 AI 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以及他和整个行业目前所进行的工作与对未来的展望。例如,通过打造一种全新的 Agent-as-a-service 的服务模式,让大模型具备解决金融现实问题的能力;针对金融数据孤岛问题,他带领团队研究了一种面向大规模大模型的联邦微调算法,提升了联邦训练的可扩展性。
“我们还看到一些安全性的挑战。”郭嵩表示,“我们怎么让它变得安全,特别是符合一些规定,怎么把规则和伦理变成系统提示,把系统提示植入大模型以产生合规的内容,这些也是关键问题。”
欧洲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讲席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计算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郭嵩
曹岗:大模型的降本提质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曹岗以“低成本高可靠的大模型应用实践”为题,分享了他们在大模型和生成式 AI 方面的进展。
曹岗指出,一个大的科技浪潮总是会有一些瑕疵,也就是“大模型璞玉中的小斑点”:成本和可靠性。其中可靠性又包括幻觉和偏见问题。他引用了 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对大模型的看法,认为幻觉是其特性而非缺陷,能够带来创造性工作。
曹岗分享了智源在解决幻觉问题和成本方面的探索,特别是通过生长技术训练模型的方法,其中一种方式是先训练小参数模型,再逐步增加参数,可以有效地节省算力。他还补充了在训练模型过程中“降本增效”的方法,包括采用生长技术以加速模型的学习过程。
“(我们)训练一个模型,训练过程中让模型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吸收速度加快,把模型能力在小参数模型里面尽量的提高。”他解释道。
最后,曹岗还提到了智源在语义向量模型(BGE)方面的工作,旨在满足金融行业对错误容忍率低的要求。其研究团队通过将自然语言文本段做成向量,训练模型来处理文本,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率,受到了 HuggingFace 等开源社区的广泛关注和采用。
图|北京智源研究院副院长曹岗
王磊:雅意大模型的应用探索
紧接着分享的是中科闻歌董事长王磊,他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大模型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
首先,王磊深入探讨了通用大模型与领域大模型的不同点。大模型技术具备了通顺、通识、通畅、通用的“四通”特点,其中最让人兴奋的是通用能力,比如 ChatGPT 可以在很多任务和领域拿出较好的表现。
对于领域大模型,王磊认为“二者没有大的区别”,只不过在技术形态上,通用大模型更加专注于事件通识的学习,而领域大模型更注重领域任务。
从业务视角看,大模型在金融领域有三大业务场景:预测与决策支持、风险管理与监测、合规监管自动化。从技术视角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处理、研究分析、时间序列预测、资产定价、投资组合优化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接下来,王磊重点分享了中科闻歌团队自主研发的雅意大模型,以及该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案例。雅意大模型目前已迭代到 2.0 版本,是国内首批多语种大模型,拥有 300 亿参数、全自主模型架构和全自主知识产权。
据他介绍,在与客户的合作中,雅意大模型实现了“简繁体中英文混合问答、跨文档长文档分析推理、业绩趋势和复杂数据推理”。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科闻歌董事长王磊
杨青:度小满的技术实践
接下来,度小满数据智能部总经理杨青分享了“度小满轩辕金融大模型技术实践”。
杨青指出,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大模型将创造价值增量,因为它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来支持决策和预测,而整个过程中需要许多人工参与。这正好与大模型的记忆、理解、规划等能力相契合。
但他同时也认为,大模型的落地面临许多挑战,因为金融领域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专业知识丰富、数据驱动和长链条。大模型面临挑战包括专业金融知识欠缺、能力不满足金融任务、训练和运营成本高昂等。
为了联合社区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度小满在 2023 年 5 月开源了国内首个千亿级金融大模型“轩辕”,9 月发布了轩辕 70B 参数的大模型,今年 1 月开源了成本更低的轩辕 13B 模型。
杨青表示,度小满“希望能够定位做最好的金融行业大模型,在金融域所有的任务表现超越先进的通用模型”。为此,他们在金融理解、应用、对话能力和实施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工作。
最后杨青表示,度小满还将发布更多不同参数开源的金融大模型,不断迭代和升级已有模型,不断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希望用开源推动创新,与行业伙伴共建生态,共同进步,共赢共创。
图|度小满数据智能部总经理杨青
孙科伟:人机协同新范式
随后,工银科技技术总监孙科伟以“大模型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孙科伟指出,随着大模型的到来,人工智能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人工智能的初步投入建设阶段,主要采用采购的方式进行建设。其次是多维尝试布局阶段,采用自研和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多元化尝试。最后是深度成熟应用阶段,大型金融机构更倾向于自研,辅以采购。
在孙科伟看来,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建设涉及六个方面。首先是算力、算法和建模,算力对应技术平台,算法对应最高智慧的结晶。然后是能力构建,依托于数据积累和对应用框架的考虑。其中的能力、数据和框架都是围绕业务展开的。
从业务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分为四类: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企业大模型和任务大模型。而大模型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开创了人机协同新范式。孙科伟认为,大模型引入以后,它可以去替代部分人工作,由此带来了一种角色和范式变化的挑战。
“(我们)需要解决技术稳定性问题、技术逻辑性问题,综合考虑大模型技术在内容生成、多模态、小样本等技术优势及生成不可控风险,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他解释道。
图|工银科技技术总监孙科伟
金融业,未来已来
嘉宾分享结束后,会议主持人李纪珍教授正式发布《2024 年金融业生成式 AI 应用报告》(下称《报告》),并对这份报告进行了重点解读。
李纪珍教授介绍,该《报告》是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度小满、《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动态竞争与创新战略研究中心共同编写,充分融合了产学研三方优势。《报告》围绕“金融业如何以最大的收益和最小的风险应用生成式 AI”这一主线,既关注金融业生成式 AI 应用的潜在风险,也重点研究了度小满“轩辕“大模型这样的技术迭代创新带来的成功解决方案。
李纪珍教授指出,《报告》探讨了生成式 AI 规模化应用的创新机理,并剖析了金融业生成式 AI 应用的创新密码、行业价值以及政策期望,在此基础上提炼了“生成式 AI 是新质生产力”、“生成式 AI 有望给金融业带来 3 万亿规模的增量商业价值”、“3 年后生成式 AI 在金融业有望迎来规模化应用”等新观点,为金融机构集成生成式 AI 提供了八项行动指南。
李纪珍教授最后指出,《报告》展示了金融业的未来已来。生成式 AI 技术带来更快、更实时、更个性化的产业变革,在各个关键领域的拓展彰显了其深远影响和巨大潜力,已经为一些银行、保险和基金等金融机构赋予了创造力和效率的新维度,并有望为金融业带来 3 万亿规模的增量商业价值。然而,在享受新质生产力带来的高效与便利之余,我们还需正视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尤其是在数据安全、风险防控、道德和监管方面。
圆桌讨论
分享和汇报结束后,进入了圆桌讨论环节,就如何打造金融业生成式 AI 的创新生态,邀请了在场的各位嘉宾们进行探讨。
作为抛砖引玉的话题,嘉宾们就大模型“杀手级”应用和大模型真正改变人类社会生活还有多长时间进行了讨论。
郭嵩认为,所谓的“杀手级”应用主要是能够产生巨大的效益、积极影响的,但“科学跃迁不是人能够预料的”,所以要把“传统产业用生成式 AI 重塑一下”,创造新的价值,这就是“杀手级”。对这个问题,孙科伟表示,“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将是成本和成效博弈的过程。
“杀手级应用是需要时间的,不会一蹴而就的,” 度小满 CTO 许冬亮补充道,“成本的飞轮不断下降,到某个临界点,就会实现质的飞跃。对于轩辕来说,2024 年的目标就是提升全参数系列模型体系。”
针对大模型应用的痛点和卡点,丁志勇认为最难的是确定“大模型应用到底是以业务为主还是以技术为主”,需要保证在业务端没有问题,以此为前提。至于大模型未来两三年的重大机会,王磊认为未来 AI 是大的产业赛道,是“软件完全以 AI 为中心,并用 AI 预测和支持决策”。
最后
在热烈的讨论和意犹未尽的交流中,本次《2024 金融业生成式 AI 应用报告》发布暨研讨会圆满结束。可以看出,纵使生成式 AI 的落地有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与会者无不对它的未来充满乐观和期待。很明显,无论是金融,还是其他行业,生成式 AI 带来的改变已悄然拉开大幕。展望 2024 年及未来,金融业积极主动地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这项变革性技术,并着手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策略显得愈发重要,这将使社会得以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变革力量,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