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实融合!成都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获授牌,52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发布

推动数实融合!成都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获授牌,52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发布
2024年01月05日 22:24 红星新闻

2024年1月5日,主题为“智赋新动能 数绘新篇章”2023成都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年度大会在成都召开,本次大会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信委指导,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主办,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200余人参会,共话数实融合的新机遇。

现场,成都于2023年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示范项目的24家企业、新认定的35个市级智能工厂和73个数字化车间、新评定的20个年度市级工业互联网十佳解决方案和十佳应用案例正式获得授牌。

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获悉,本次大会旨在总结交流成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经验做法,尤其通过展示数实融合典型案例,形成广泛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更多成都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

标杆企业走出“成都智造”特色路径

近三年成都两化融合水平居副省级城市第5

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介绍,近年来,成都以产业“建圏强链”为指引,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探索制造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走出“成都智造”特色路径。

如何探索形成新路径?来自制造业细分领域的案例正在发力数实融合,形成行业比较优势。

成都24家企业获批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示范项目,其中,成都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12家企业入选国家五部委发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公示名单。同时,成都认定智能工厂35个、数字化车间73个,新评定20个年度市级工业互联网十佳解决方案和十佳应用案例。在2023成都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年度大会现场,上述单位均获正式授牌。

从业务层面看,这批获授牌的制造业企业主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等场景,最终在生产运行效率、产品的生产周期、生产协同效率等方面实现降本增效。以华融化学为例,该企业通过开展智能化和精细化工作,智能工厂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单位产品成本降低10%以上,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5%。

从标杆示范看,成都累计120个项目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类别示范,巴莫科技、天味食品等4个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微网优联、华融化学等20家企业的31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成飞、领吉2个企业获评国家“数字领航”企业,西门子、富士康2家企业获评全球“灯塔工厂”。

通过企业培育,制造业“智改数转”实现跃升。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介绍,近三年成都两化融合水平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居副省级城市第5。

让企业“愿转”“会转”“敢转”

52家单位数字化转型实践“传经送宝”

活动现场,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主任黎军对外发布《2023成都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案例集》(《案例集》)。据介绍,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通过层层筛选、深入调研,选取了基础好、能力强、水平高,具有先进典型示范效应的52家单位,梳理提炼了这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痛点、解决方案、主要成效及示范效益,形成了具有借鉴意义、成熟易学、投入少产出优的应用推广案例,将其凝练成可学习的行业级样板、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可复制的典型转型路径。

红星新闻记者现场获悉,此次发布的《案例集》涵盖典型应用案例、优秀解决方案及智慧园区三个部分。

其中,典型应用案例聚焦成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每个产业甄选了6个案例,共计30个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主要介绍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解决自身在实际生产经营各环节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黎军提到一个案例,中星电子通过打造新型数字化车间,缩短产品专用工装设计时间20%、产品交付周期缩短25% 、质量不良率下降30%、综合制造成本下降15%。

优秀解决方案包含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及10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主要介绍企业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实现数据上云、业务智能化、全程可视化等生产方式变革的经验举措。星云智联、中电九天、思为交互、普什信息等企业案例入选。智慧园区部分主要聚焦成都青白江区、青羊区两个产业园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经验。

黎军介绍,希望通过这批案例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破解成都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难题。

“数字化转型主要依托无形的软件产品推动,是一种无形资产,在实践过程中可能看不到摸不着实体产品,加之前期看不到成效,导致有些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时有所顾虑。”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丁国富教授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成都推动数实融合力度很大,未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议成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打造一批普惠性的平台,例如,5G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此外,在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诊断”时,要针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成本、未来发展等方面提出更加精准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在丁国富看来,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理念革新至关重要,“尤其在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时代,通过数字化会改变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模式,建议成都制造业企业强化数字化转型理念,在此过程中,政府也要加大扶持力度,让企业大胆尝试数字化转型。”丁国富说。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编辑 成序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