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表示:开放的科学需打破隔阂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表示:开放的科学需打破隔阂
2023年06月07日 06:50 中国科学报
大湾区科学论坛供图

迈克尔·莱维特作报告。

本报讯(记者张楠)“我经常使用微信、支付宝、淘宝等,它们给生活带来便利。”日前,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现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称自己是个“中国App爱好者”。他还表示,国家之间、学科之间都要尝试打破隔阂,这样才能得到开放的科学。

在接受采访时,莱维特熟练地打开微信二维码,方便对方添加好友。“微信在语言方面的应用很好。我并不懂中文,但通过手机翻译功能,别人发来的中文信息,我可以快速翻译成英文。”莱维特向记者“透露”,他在视频网站“B站”开设账号一年多,虽然不是高频“UP主”(指视频上传者),但也已经更新了38条视频,其中最高播放量近400万次。

“对我来说,将非科学界人士带入科学的大门,也是一种荣幸。”莱维特说。在他76年人生历程中,一直在“跨界”。

莱维特出生于南非,求学于英国,工作于美国。2017年受聘西北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其获颁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缘于为复杂的化学系统发展了多尺度模型。

2022年11月,他参与到ChatGPT相关研究中,并对此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们参与了一场知识的革命”。

可是,化学家为何要参与人工智能(AI)研究?事实上,莱维特是一位结构生物学家,计算生物学是他的研究专长。他曾研发用于研究生物学的个人电脑软件,化学家可以用它来展示化学分子结构的各种模型。

莱维特认为,生物学在ChatGPT等AI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简化版神经网络,只有36个神经元,也只有3层结构,但经过训练后传递信号的路径会变得非常复杂,这就是AI的秘密。”

这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最大的跨界在于——唯一没有学过的学科就是化学。

“我先学了物理和数学,后来在计算机部门工作,然后到了生物研究部门,在那里我意识到所有的生物学都是化学。”他说,“我们对化学和物理的定义早就过时了。”

“现在的科学家工作地点没有地域限制,学科也应该没有边界。计算机科学家要了解化学,化学家要懂计算,他们还都要懂经济。不仅在国家之间,在学科之间也要尝试打破隔阂,这样才能得到开放的科学。”莱维特呼吁说。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