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启明创投的管理资产总额来到了95亿美元。
2023年开年至今,中国VC/PE市场(已宣布)最大的人民币基金诞生了。投中网获悉,启明创投完成了第七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规模高达65亿元,基金将继续投资科技及消费、医疗健康两大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的优秀项目。至此,启明创投的管理资产总额来到了95亿美元,旗下拥有11只美元基金基金和7只人民币基金。据了解,启明创投本期人民币自2021年中期就已开始启动,2022年完成首关,2023年完成终关。虽说募资周期算不得紧密,但最终稳稳拿出65亿的规模,这是一张非常漂亮的成绩单。三个层面足见这次募资成绩的“漂亮”。本期基金是机构本身规模的大幅跃升。启明创投上一期人民币六期基金的规模是28.5亿元,新一期则是65亿元,规模直接翻了一倍不止。“上规模”这个现象在2021年比较常见,但这两年募资市场难度升级,上规模的现象已经很少见,甚至对于一些机构,想“守住底线”都变得困难。另外,规模翻倍不仅是对募资能力的挑战,也对日后投资、团队、管理的挑战,本轮人民币基金势必是深思熟虑,提前布局的结果。第二,这是募资“Hard模式”下的好成绩,更显难得。坦白讲,这一规模如果放在2021年,还算是头部一线基金的正常发挥,但若放在募资难度陡升、市场新设人民币基金屈指可数的2023年,足以证明启明创投在人民币市场的吸引力。而且在当下的市场环境,“得人民币市场得天下”已是战略级共识,启明创投拿下了65亿充足弹药,这是大势判断的“稳准狠”。对于规模的考量,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在不久前接受投中网访谈时表示,规模的突破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市场机会,他认为市场能容纳更多的资金投入,也出现了更好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要看内部组织是否可以支撑市场规模,邝子平表示,目前启明创投内部的人力资源、投资能力、组织架构等方面对管好这样一个规模绰绰有余。关于市场机会,坦白讲,资金充裕但优质资产稀缺是个持续许久的市场痛点了。但在邝子平眼中还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想必启明创投认为至少在它的长板医疗领域、科技领域等还有不小空间,启明创投描述为“源头式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将持续围绕半导体、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下一代诊断技术、医疗服务升级、数字医疗等细分赛道。至于组织结构,启明创投也在默默蓄力。2022年,在投资机构普遍“只看不招”甚至裁员的情况下,启明创投新增31位全职员工,这是发展好、上规模最有力的证据。在新招人员当中,投资人员10人左右,投后加码20人,投前投后人员比例从之前的约2:1拉到了1:1,整体团队规模已经达到100人左右。第三,人民币LP认同度高。本期基金有70%老LP复投,这个比例不低。LP粘性高,通常意味着业绩稳定,GP/LP之间互动良好。启明创投进入人民币市场的时点很早,早在2010年就设立了第一只人民币基金,至今已经走过13年时间,完整走过两个人民币基金周期,还能大面积持续获得LP认可,说明启明创投具备了备穿越周期的能量。细看本期人民币LP阵容。本期人民币基金的LP构成质量很高,几大主要类型包括险资、市场化母基金、公司资金、政府引导基金。其中险资LP数量增加,从2家增长到8家,折射出LP结构的变化趋势。除了突出的募资成绩,启明创投近两年在投资和退出方面也亮点不少。在投资出手相对沉寂的2022年,喊“抄底”喊“非共识”的人不少,真正有动作的屈指可数。启明创投除了招人活跃,投资也十分活跃,完成了高达90笔的高频出手,其中约50起新投资。启明创投的投资风格一直以AB轮次为主,近年开始呈现“早期化”趋势,而且领投、独投为主,愿意对已投项目进行后续加码,这是一种强势自信的投资风格。近几年大批明星机构祛魅,核心原因在于大量基金到期,但业绩尤其DPI并不好看,退出成了市场尤其LP的关注重点,大家都在讲“投得好不如退得好”,“会投的是徒弟,会退的是师傅”。这两年退出市场不景气甚至有些受阻,IPO尤其海外IPO数量锐减。但启明创投却披露了在过去24个月,在A股主板、科创板、港交所、纳斯达克等共收获了41个IPO,多板开花,数量喜人。总得来看,在人民币募资市场惨淡的当下,启明创投这波人民币基金还是非常提气的。我们也喜闻乐见一家扎根中国17年的投资机构,在趋势预判、双币募资、不同周期投资、组织结构迭代等各个层面都修炼得很“长板”,很综合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