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信号差、伪创新 苹果超高溢价还能维持多久?

被批信号差、伪创新 苹果超高溢价还能维持多久?
2022年09月27日 21:44 新京报

  近日,不少拿到iPhone 14 Pro的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吐槽,自己的手机经常有网络加载慢、网速差、发不出消息、刷不出微博等问题。不过,也有网友乐观表示,苹果被吐槽信号差不是一天两天了,“信号差说明买到正品了。”

  不仅是网友,不少业内人士以及经济学家对iPhone 14 也颇有微词,任泽平近日发布微博称:“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在苹果公司烟消云散,iPhone 14的智商税是收不下去了。”罗永浩则认为苹果新机 “ 灵动岛 ” 设计视频造假。此外,还有消息称,iPhone 14价格“破发”,受iPhone 14销量不及预期影响,郑州富士康拆除iPhone 14部分产线,升级为生产iPhone 14 Pro系列机型。

  近年来,苹果新机发布总会遭遇吐槽,然而像今年这样密集出现如此多负面声音的现象仍不多见。苹果遭遇的最大挑战在于,从宏观环境来看,智能手机逐渐走向标准化、同质化,各大厂商难以在软件层面实现重大突破,堆砌硬件的发展模式也陷入瓶颈。从苹果自身而言,消费者经历了连续多次更新换代后,对于其产品的审视更加严格,尤其是某些基础功能缺陷,如电池耗能快、信号差等问题,更使得部分消费者对苹果品牌的好感度开始下降。

  苹果这些年来被戏称为业绩与创新力呈反比,营收及股价屡创新高,但新品屡被诟病,而且一度出现销量下滑趋势,之所以还能保持高营收,在于单机售价提高。然而,苹果的超高溢价需要靠超强创新力支撑,而库克的经营哲学似乎有陷入业绩陷阱之嫌。业绩陷阱是企业创新陷阱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通常发生在企业成熟期。当企业业绩非常优秀,核心业务增长较快时,管理层往往因为“利益近视症”和缺乏危机感,而更倾向于把资源用在对现有顾客的需求满足,忽视创新对企业未来增长的贡献。 

  实际上,消费者愿意为价值与价格匹配的商品买单,近期有消息称,虽然iPhone 14 Pro比iPhone 14贵,但前者却更热销。这恐怕是因为,当消费者发现iPhone 14机型升级幅度有限,没有满足心理预期时,就宁肯多花钱购买从外观到配置上升级幅度更大的iPhone 14 Pro。

  然而,这与其说是消费者的自发选择,不如说是“比烂”下的无奈之举。诚然,购买苹果手机的消费者很多属于非价格敏感型群体,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消费理性的增长,哪怕是贵为智能手机头号高端品牌的苹果,如果新机始终停留于微创新乃至伪创新,必然会逐渐透支其市场公信力,也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用户用脚投票。

  还需要看到的是,苹果手机近两年在华销量一改之前持续下滑态势,呈现明显反弹,一大重要原因是华为受到美国芯片封锁,被迫与荣耀拆分,新机发布也大受影响,这部分市场份额被苹果拿走。不过,近期华为开始发力,最新发售的Mate 50系列市场反馈良好,虽然Mate 50缺乏5G通讯功能,但在产品上增添了更加实际、更贴合消费者的性能,如提升整机耐摔性的“昆仑屏”,瞄准的就是手机屏易碎且维修成本高的市场痛点。

  当然,苹果占据的是智能手机高端市场,其消费者购买力较强,尤其是IOS系统相比安卓系统,在流畅性、后台制度、稳定性上有一定优势,成为其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但近年来谷歌、手机厂商对于安卓系统的不断优化,正在不断缩小与IOS系统的差距,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也取得了成功,搭载鸿蒙OS 2.0系统的设备于今年7月突破3亿,最新的鸿蒙OS 3.0可登录更多智能终端设备,在功能和构架上也会有全新的变化。显然,苹果的竞争对手们一刻都没有放松追赶步伐。

  苹果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它自己。从0到1的创新是最难的,但作为智能手机行业代表的苹果理应承担这一责任,毕竟他享有行业最多的利润和最优质的用户群体,如果仍旧坐享超高溢价而无同步创新,苹果迟早会如当年的诺基亚,某天醒来发现世界已经变了样。

  财经评论人 毕舸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

苹果iPhone超高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