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裁员”,没那么玄乎

“算法裁员”,没那么玄乎
2022年09月24日 02:39 中国经营报

  转自:中国经营网

  文 朱昌俊

  这几年,国内互联网大厂的一些花式裁员做法,很多人应该都多少有所耳闻。但多少人听过“算法裁员”?日前,Facebook母公司Meta也开始了大规模裁员。与裁员事件本身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裁员方式。据美国《商业内幕》杂志报道,该公司使用算法随机裁掉了60名劳务派遣员工。报道还称,这些员工通过视频电话会议得知被裁的消息。而除了“随机”选择,Meta没有给出此次裁员的具体原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开源节流成了很多科技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其中,裁员就是最引人关注的表现之一,就连苹果、Facebook、特斯拉等巨头也概莫能外。这里面,“算法裁员”的做法就已经出现了多次。除了Facebook,亚马逊和游戏行业支付处理公司Xsolla等,都被指用“算法”裁掉了数百名员工。何谓“算法裁员”?简单说就是,被AI判定没有完成工作或不合格的员工,将被机器自动通知被裁掉,且往往不会给出具体理由。裁员的全过程几乎没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介入,诸如约谈、谈判等传统裁员模式中的一系列环节,都被省略了。

  据此,有声音指出,“人工智能不仅会取代你的职位,现在还要亲手裁掉你”,俨然是“AI威胁人类”的又一个例证。不过,仔细分析目前所谓的“算法裁员”做法,它未必真的有那么玄乎。首先要知道的是,就目前已经披露的“算法裁员”案例看,这些裁员并不都是不可预见的,它们无一例外地都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有着直接关系。比如,Facebook母公司Meta的“算法裁员”发生前,其CEO马克·扎克伯格就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公开表示,近期市场低迷,“可能是我们最近历史上见过的最严重衰退之一”,“实际上,公司里可能有很多人不应该在这里”。由此应该可以判断,“算法裁员”并不是AI自主作出的决定,其实际依然是源自公司的“意志”。

  这背后其实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现在的AI真的已经具备自主意识了吗?这方面的讨论,几乎成了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门显学。前段时间,就有来自谷歌的工程师声称,谷歌研制的某款聊天机器人已经有了人一样的感知力,甚至具有了人的“灵魂”。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多次表示,产生自我意识的机器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威胁。但很显然,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支持“AI已具备自主意识”的判断。所以,一些公司“裁员”的决定可能的确是由机器“计算”出来的,但它与“人工智能亲手裁掉你”实际是两回事。说得更白点,并不是AI真的进化到了可以决定员工去留的地步,它不过是企业裁员的新手段罢了。

  正如一些分析文章指出的,这与国内外卖小哥的考核方法相似,平台通过AI算法计算出最快的路线及最少的时间,如果外卖小哥没有在系统设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便会被扣钱甚至被解雇。不过,并没有人说这是“算法”在裁员,更不会将裁员的责任归咎为AI。并且要指出的是,“算法裁员”虽然看似残酷,但一些巨头企业在被裁员工的权益保障上,似乎并没那么糟糕。如一些被裁员工甚至最高拿到了N+3的赔偿。

  当然,“算法裁员”虽然也是执行企业的意志,但并不等于这种裁员方式不存在问题。其一,是算法的公正性存疑。和国内“外卖小哥困在了系统(算法)里”所引发的争议一样,“算法裁员”在国外也存在很多批评。如有被裁掉的亚马逊送货员工就抱怨,AI不能因为无法控制的意外而惩罚他,像进出小区不便,路上堵车或客户不在等情况,不应该被算法判定为“履职不到位”。显然,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其说是AI太聪明了,不如说恰恰是因为算法还不足够智能,并没有进化到能够作出最“公正”判定的程度。这其实就提醒,在以算法对员工进行考核时,还需要有人工的补丁,能够对一些明显的偏差作出修正,并且要确保相关规则和标准的透明,而不是以算法之名“随心所欲”,如此才能弥补算法的公正性缺陷。

  其二,应该警惕算法裁员等做法,这可能会彻底消解企业管理中本该具有的人性化温度。要知道,算法裁员虽然表面上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比如机器“只会考虑相关信息,完全没有情感干扰”,企业也省掉了繁复的谈判程序,但这部分成本,原本就是不该省略的。一方面,它有推卸企业责任的嫌疑。有国外劳动法专家就表示,“算法裁员”之下,“老板和人力资源部门都不承担解雇的责任,躲在算法和其他技术创新背后推卸责任,进一步使劳动关系非人化”;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种扭曲和戕害。企业的核心是人,企业文化的构建也必须源自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如果连裁员这么大的事,都完全交给“算法”完成,如何维系企业良好运转本该具有的员工凝聚力、责任感、归属感,这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社会管理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但合理尺度的把握,仍值得严肃对待。一定程度上说,“算法裁员”和国内一些互联网大厂将裁员称为“优化”“毕业”“向社会输送人才”等做法,都有着内在的逻辑,那就是对于裁员的一种变相美化,以淡化企业的责任,或是因此给企业带来的形象损耗。但不管是以何种名义进行裁员,都不能突破法律的边界。这也提醒,《劳动法》等对劳动者正当权益的保护,也要“不畏人工智能遮望眼”。越是在“寒意”之下,企业管理越应该有起码的温度。

 
算法AI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