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30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在经历了一轮裁员潮之后,加之创业公司的估值大幅缩水,硅谷“打工人”纷纷通过私有市场抛售科技创业公司股票。
经纪公司和投资者表示,随着Klarna和Stripe等昔日的行业宠儿被迫采取激进的成本削减措施,科技公司的员工们正在大举涌入二级市场(私有公司员工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向第三方出售所在公司的股票)。
许多丢掉工作的员工必须在60天内兑现自己持有的股票,这迫使他们在近1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下滑中抛售股票。经纪公司表示,部分公司允许员工延期出售股票,但部分卖家因为担心明年的市场会进一步恶化,所以还是希望尽快脱手。
“我们发现有大量被解雇的员工涌入进来抛售股票。”私有证券交易所Rainmaker Securities总经理格雷格·马丁(Greg Martin)说,“这些公司的员工数量庞大,所以许多人都很有动力变现自己的股票。”
马丁补充道:“整体而言,我们发现股价较一年前下跌了30%至80%。”
卖家的增多对许多科技创业公司的股票构成下行压力。随着美国利率上升以及上市科技公司股票的乏力现状渗透到私有市场,人们越来越担心整个行业的新兴企业估值将会发生重构。
这番大跌意味着越来越难以评估许多创业公司目前的估值。许多创业公司由于担心可能被迫降低估值,因此避免在今年通过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融资,使得外界难以通过切实的数据来评估宏观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具体影响。
与此同时,由Rainmaker等公司设立的非正式私有二级市场往往流动性欠佳,使得精确评估这些公司的“市值”变得更为复杂。
硅谷某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的负责人表示,他本月收到了大量通过二级股票销售方式投资企业的邀请,数量达到正常前况下的10倍。
金融科技公司Klarna、Chime和Stripe以及电商公司Instacart和自动化配送公司Nuro等估值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创业公司,都在最近几个月裁员10%至30%。他们的这一举动与上市科技巨头如出一辙:Facebook母公司Meta和亚马逊都在最近几周宣布将裁员超过1万人。
人工智能国防公司Anduril曾经获得彼得·泰尔(Peter Thiel)的Founders Fund和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的投资,估值达到85亿美元。但Rainmaker的数据显示,该公司11月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为每股16.95美元,较3月的31.50美元缩水近半。
2021年8月,软银支持的Chime在最近一轮外部融资时获得250亿美元的估值,但自此之后,该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估值下跌四分之一,目前的股价为每股60美元。
“卖家数量大幅增加,买家数量大幅减少,这导致价格下跌,与公开市场的估值情况更加一致。”Rainmaker的马丁说。
然而,私有市场股票交易情况显示,在2021年的风险投资融资热潮推动估值大幅攀升之后,许多私有公司的股票虽然跌幅不小,但还是与疫情前的价格持平,甚至较疫情前有所改善。
某风险投资基金的负责人表示,他投资的公司估值暴跌,但这只是相对于历史最高点。“估值确实很惨,但上涨时也很疯狂。没错,股价确实惨不忍睹,之前曾经远高于此,但从这几年的背景来看,还不算太糟。”他说。
美国的IPO(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已经萎缩到2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糟糕现状也迫使一些科技公司制定结构性的流动性计划,让员工抛售大量股票。但与此同时,公司自身的估值往往也会大幅缩水。
摩根士丹利职场金融解决方案业务私有市场专员凯文·斯旺(Kevin Swan)表示,准备在今年上市的公司都在“争相寻找贷款渠道,或者在二级市场出售股票”。
斯旺补充道,创业公司的员工和投资者原本希望在今年通过轰动性的新股上市变现,但IPO遥遥无期迫使他们必须采取行动。
创业公司估值服务提供商Kroll硅谷地区负责人格林·柯尼可(Glen Kernick)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科技公司员工越来越担心自己的期权变成“潜水期权”,他们认为公司无法在短期内上市。所谓“潜水期权”,指的是行权价高于市场价的期权,导致期权变得没有意义。
“当公司即将IPO或者即将融资时,买方需求会增加……但这两种情况都被排除了。”柯尼可说。他补充道,由于这些问题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影响,一些公司甚至限制在职员工在二级市场出售股票。
Klarna、Stripe和欧洲的Checkout.com以及Instacart等私有公司,都已经降低了内部估值。降低股价后,一旦公司未来进行IPO,员工就将获得更高的收益。虽然科技行业的裁员潮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但对一流工程师的争夺依然激烈。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试图安排一轮以员工持股为主的股票销售活动,对应的估值为1500亿美元。这一估值较上一轮增长20%,有助于为员工和股东创造丰厚回报。
一家公司的普通股价值由交易量、投资者对优先股的定价以及公司自己的内部估值决定。而内部估值通常由董事会和独立顾问在“409a”评估过程中确定,以供报税使用。
如何在保持天价估值的同时为员工创造流动性?这是企业“必须在未来12个月内解决的问题”。加州风险投资基金NewView Capital创始人拉维·维斯瓦纳森(Ravi Viswanathan)说,“几乎每家公司都在考虑此事。”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