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专注于智能投影领域的极米科技搞了一个大动作——发布了首个适用家用投影的全新亮度标准:电影色彩亮度(Cinema Color Brightness,下文简称CCB)。
企业制定一项标准,并将之推广为行业普遍认可且执行的标准,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这背后不仅需要团队的技术积累、经验加持,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此一项耗时耗力的“工程”,为何极米科技要率先站出来,并认为这是“非做不可”的呢?今日新浪数码结合极米技术沟通会的内容,和大家聊聊投影行业的那些事儿。
一、家用投影怎么选?关键词是流明
如果你现在想买一款家用投影,用于日常娱乐影音,你该怎么选?这是一个对于“想买家用投影”的人来说,非常直接的问题。
如果你问我智能手机怎么选,我会告你至少你得先看看它的关键参数。关注性能,你就看看它的SoC用得是哪一款,散热材料堆得足不足;关注影像,就先看看有几颗镜头,这几颗镜头的具体参数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等等。智能手机的SoC和摄像头参数,这些就是衡量一款手机优良的关键参数(这些参数不能完全代表体验,但对选购产品有指导作用)。那么家用投影有没有这样的关键参数呢?
答案当然是,有!投影仪的亮度就是它的关键参数之一。投影和电视不同,它虽然在尺寸上有一定优势,但是受环境光影响很大,一些亮度不足的投影只有在关灯、拉帘的场景下,才能获得好的体验。而描述投影亮度的这个指标就是流明。
消费者通过流明数值的大小,来判断谁的亮度更高,谁受到环境光的影响更小。但在家用投影早期发展的阶段,流明是不对等的。有的厂商在产品页面标注的是光源流明,也就是从光源不经过衰减直接测得的亮度。这个数值显然比在墙面或幕布测得的数值要高。厂商拿它作为亮度指标,对消费者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光打到墙面或幕布要经过层层的衰减。
早年间,极米对于厂商使用光源流明标准参数的做法,就深恶痛绝。而经过多年的科普,消费者逐渐反应过来,国内家用投影也达成共识,开始使用ANSI流明作为标准。ANSI流明有一套专门的测试标准,最后测得的数值,反映的是投影打在幕布上的结果。相比光源流明,ANSI流明更能体现家用投影的亮度。
既然ANSI流明大家都在用,并且是极米推动普及的。那为何如今极米宣布弃用ANSI流明,并推出自有的亮度标准呢?那是因为ANSI流明也有Bug。
二、ANSI流明标准下的漏洞
先区分一个概念,ANSI流明和流明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按照一定测试方法得出来的数值,后者则是亮度单位。你可以把ANSI流明看作是相机评测机构DXOMARK的测试流程,最后数值就是它的得分,得分越高,代表亮度越高。
但这也意味着,ANSI流明测试和DXOMARK的测试一样,它是“开卷考试”,厂商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获得更高“得分”。而这个“得分”不一定能代表更好体验。
极米在沟通会上,把提升“得分”的手段归为了五类,分别是只测白场、改变色温、偏色、只测九点,以及只做到指标的80%,我们来具体看看:
首先,极米认为ANSI流明测试流程中,只测白场的做法并不能完全代表家用投影的水准。它的问题在于,我们日常观影并不是只看白色画面,更多的是色彩丰富的影像。而通过向添加黄光的方式就可以轻松的提升ANSI亮度,看纯白色画面会更亮。而在观看这些影像非白色画面时,掺杂的黄光就像电筒射在彩色画面上,最终我们看到的画面就会是颜色寡淡,雾气蒙蒙的。
所以极米认为,白场亮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只有当白场亮度和色彩亮度相等时,这个亮度数值才对投影显示效果有参考价值。于是,在极米的CCB标准下,其将亮度测试方法限定成了分别测试红、绿、蓝三原色的亮度,最终得出一个色彩亮度。而色彩亮度与白场亮度的比值为100%(极米称之为“色占比”),才是测试色彩亮度能评估画质的前提。
其次,ANSI流明标准对色准和色温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厂商可通过在光机中加入黄色杂光,或者将色温调得更冷的方式,提升“得分”。冷色色温和绿色、黄色,可以有效增加画面亮度。但通过这两种方式拔高亮度的画面,可以想像,不是偏冷,就是偏黄偏绿。
所以在这方面,极米的CCB标准也做了严格的限制,比如投影需要在满足Rec.709色彩空间定义红、绿、蓝标准色点;投影画面的色温为杜比视界、IMAX等院线采用的D65标准色温(6500K),以此确保投影画面色准和色温的准确。
还有一些厂商会钻抽检量产产品的空子。我国市场相关部门规定,在抽检量产产品时投影的亮度至少需要达到标称亮度的80%,所以厂商可以将测出的数值再提升25%进行宣传。此外,ANSI标准下的测试方法,只取测试画面上的九个点,避开了画面暗角,而CCB标准新增了4个点,涵盖了将画面暗角部分,所测出的数值更能代表整个画面的亮度。
当然,极米CCB标准的重点放在“家用”二字上,所有的思路都从家庭场景出发。如果是商业投影,或许ANSI流明依然是一个可以信赖的选择。
三、新标准下的几个问题
经过对现有ANSI流明漏洞的分析和完善,极米拿出了全新的测试标准。可以说,这套标准是在ANSI流明标准的基础上完善得来的,它能更有效的反映出一款家用投影的亮度表现。但新标准也有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它的“得分”看上去比ANSI标准下的“得分”要低。
举个例子来说,最新推出的极米H5智能投影,官方给出的参数是1400 CCB流明。很多人会觉得,1400这个数字在旗舰家用投影产品中,实在不算高(在ANSI流明下,这个价位产品一般为2000-3000 ANSI流明)。但我们不能这样比,就像智能手机上,安兔兔跑分和Geekbench跑分不能放在一起比一样,不同的测试模型,得出的分数自然无法比较。
同样的道理,现阶段只有极米一家采用CCB标准,那么它给出的亮度值就不能和竞品横向比较,只能和自家产品且更新了CCB标准的做对比。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标准更迭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极米的新标准更能给用户带来实际且有价值的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CCB流明和ANSI流明之间不存在转换公式。CCB流明严格限制了色温、色准、Rec709色彩空间、色占比、亮度均匀性等关键画质指标,并且需要分别对红、绿、蓝三种颜色的13点位进行亮度测试,而ANSI流明未对色彩进行明确限制,并且仅对纯白画面的9点进行亮度测试,所以二者无法通过公式进行简单的机械化换算,市面上所谓的换算都是错误言论。
另外,也有一些人会认为极米自己做标准,是不是“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事实上,许多厂商都会牵头做一些标准,推动行业发展,比如索尼的Hi-Res小金标,就是由索尼提出并定义、由JAS(日本音频协会)和CEA(消费电子协会)牵头制定,如今得到了行业广泛的认可。
极米作为家用智能投影的开创者,一直都怀揣“让投影走进全家万户”的愿景。也正是如此,极米希望能有一套适合家用投影的设计标准,既能指导企业做出更适合家用的投影,又能帮助用户选购家用投影产品。俗话说“一流企业做标准”,极米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向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行。虽然这很难,但“做难而正确的事”,或许就是这家企业的坚持。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