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高雅丽
“刘老师,您来啦?快看看我们的鱼怎么样?”1月10日,第四届中科年货节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启动。吉林磐石千塘鱼的销售经理王志壮站在自家产品前,热情地招呼一位身着紫红色唐装的女科学家。
王志壮口中的“刘老师”是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刘闯,也是吉林磐石千塘鱼夏钓冬捕“地标生境”案例的首席专家。《中国科学报》记者看到,一条足足6斤重的胖头鱼在一个透明氧气袋里翻腾着。这条鱼两天前从水库里被捞上来,一路由王志壮带到北京。
年货节现场,还有广西荔浦芋头、江西乐安竹笋、云南基诺普洱茶、陕西镇巴腊肉、山西泽州黄小米、吉林磐石兰家村大米、四川遂宁红薯……与普通“土特产”不同,这些年货都经过科学家“严选”,贴上了“优质地理产品”的标志。
“地标生境”即“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是地理资源所、中国地理学会等联合提出的2021—2030十年行动计划。目前,来自12个省区的22个地标生境优秀案例已被成功推出。
地标生境还被纳入“科创中国”计划。与此同时,经中国科协批准,“科创中国-地标生境专业科技服务团”正式成立,刘闯任首席专家。跟刘闯一样,服务团的科学家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优质地理产品往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品质优势,但由于目前在市场上与普通产品难以区分,因而得不到合理的市场回报。
“如何用科学的语言讲一句公道话?”刘闯在实践中将地理、资源、生态等基础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地球观测等信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将科学普及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保护优质地理产品的生态环境和品质,扎扎实实地推动一个个案例落地。
据了解,所有的地标生境案例均需在规范标准下将案例信息归纳成数据、视频和文章,3项成果均需经过同行专家严格三审、三校,并在国内外正式注册“地标生境”案例,在《全球变化数据学报》《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正式出版。案例产品推介到“优质地理产品电子商城”,以此确保每一件商品都产权明晰、安全健康、品质卓越,使知识产权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
王志壮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磐石千塘鱼品质很好,之前只在当地有名气。自从刘老师带着科学家来到我们这里,通过采集数据、试验论证,为我们认证了优质地理产品,也为产品打开了广阔市场,让大家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王志壮道出众多地方农户的心声。
年货节现场的另一侧,身着基诺族民族服装、来自云南边境的刘怀鑫正在为宾客介绍普洱茶和红茶的不同。袅袅茶香,不仅传递着基诺山的自然韵味,也讲述着科学保护与“绿水青山”的故事。
与茶香交织的一股米饭香也让不少人驻足,这香味来自刚出锅的“磐石兰家村大米”。刘闯和兰家村结缘始于2020年12月。她第一次进村时,这里交通闭塞,全村1900多人,35岁以下劳动人口仅2人。村主任说,当年的村集体收入为零,甚至还欠村民的钱。
“大米质量好,却卖不上价格。”看到这种情况,刘闯决定用科学手段帮助这个村庄致富。她要求兰家村大米注册商标、开导村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配备科学家担任案例首席专家……经过一系列努力,兰家村大米价格由每斤3元涨至22元,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整个年货节现场,人声鼎沸、笑语连连。“过去请也请不到的大专家,现在帮我们打出了优质地理产品的名号。”一位企业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地理资源所研究员诸云强是广丰马家柚亚热带低山丘陵案例首席专家。他带领团队采取基因检测等手段,科学界定了马家柚的品种和品质,还通过测定环境、水土气等因素,为马家柚的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保障。
“通过这次案例,我才有机会全面审视自己的家乡,发现了家乡的美,也感受到科技为家乡带来的变化。”诸云强说。
如今,地标生境这项工作还在联合国闯出了名头。尼泊尔、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不丹、孟加拉国等20多个国家纷纷加入地标生境技术培训行列,并将地标生境方法和技术融入联合国“一国一品”倡议在本国实施的方案中。
夜幕降临,年货节仍人头攒动。而刘闯又回到了办公室,为即将于1月20日举办的第四届磐石千塘鱼冬捕文化节做着准备。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