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成功开发 19F MRI “分子无人机”:药物精准递送、肿瘤靶向治疗

中国科学院成功开发 19F MRI “分子无人机”:药物精准递送、肿瘤靶向治疗
2024年09月27日 15:44 IT之家

IT之家 9 月 27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在开发 19F MRI “分子无人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该团队开发出一类具有“水母”形态的氟化功能大分子,并将其作为“分子无人机”,在氟-19 磁共振成像(19F MRI)和荧光成像的引导下,实现精准的药物递送、实时状态报告、肿瘤检测与靶向治疗等应用,为生物医学领域内复杂分子机器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于 8 月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据介绍,分子无人机不仅需要具备装载和释放、实时状态报告、定位和导航等无人机基本能力,还需具有结构精确的特性和调控精准的功能。然而,现有分子无人机多存在成分复杂、结构多分散和功能精准调控困难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通过精巧设计,高效合成了一类具有“水母”形态的双亲性氟化大分子 FMA 分子无人机。

该类分子以四苯乙烯为母核、以部分氟化烷基为药物抓取臂、以单分散聚乙二醇为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螺旋桨”,通过调控分子结构实现了对磁共振、荧光、药物控释等多种功能的精准调控

该类分子具有独特的自聚集模式,即在低浓度下可形成单分子纳米颗粒,而在高浓度下则形成多分子纳米颗粒,这一特性使其能够有效负载药物分子并实时报告药物负载状态。同时,通过“热点”19F MRI 追踪和无人机定位,可实现温度和酸碱度响应的药物释放

更重要的是,该类分子无人机引入了具有响应性荧光的四苯乙烯基团和具有强烈 19F NMR 信号的全氟叔丁基基团,利用近程光学成像系统和 19F MRI 有效模拟无人机中的短距离视觉和远程无线电信号,实现了分子无人机从细胞到活体多尺度的状态报告、定位和追踪等功能

▲ FMA 2 的荧光-19F MRI 体内可视化状态报告 (a-c)、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实时监测 (d) 和治疗效果 (e)
▲ FMA 2 的荧光-19F MRI 体内可视化状态报告 (a-c)、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实时监测 (d) 和治疗效果 (e)

该研究成果以“Fluorinated Macromolecular Amphiphiles as Prototypic Molecular Drones”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硕士生郑郁洁、博士后朱立军和硕士生柯常胜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员江中兴和陈世桢为通讯作者。

IT之家附论文链接: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05877121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