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银河证券被“保本”私募拖下水

2023-11-13 14:13:52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市界   

  “这个基金净值就是假象,根本赎不回来”,有投资人对‘市界’表示,自己的基金资产成了“水中月”。而作为基金托管人的银河证券,其代销过程也被指存在违规嫌疑。

  作者 |路春锋

  来源 |市界投资汇

  券商竟然希望投资人状告自己?

  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银河证券身上。11月8日,有投资人前往银河证券总部,就银河托管及代销的雷根基金私募产品无法兑付一事讨要说法。

  沟通中,银河证券一法务人员称:我们支持投资人起诉或者仲裁,法院判我们赔多少,我们就赔多少。该法务人员还表示:我个人甚至赞成由我们公司出诉讼费用。

  而据《华夏时报》报道,银河证券产品中心经理也曾对投资人称:“我们愿意您(投资人)采用司法的手段对银河进行起诉。”

  这是什么剧情?券商出钱请投资人告自己?但价值百万基金无法赎回的投资人,又为何不愿意走法律程序?

  百万投资“打水漂”

  每天看着自己账户里的钱,但不能赎回,是一种什么体验?

  来自北京的张黎就遇到了这个问题。2021年1月27日,经银河证券上海漕宝路营业部客户经理推荐,张黎在银河证券App购买了“雷根添宝全天候五号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雷根添宝五号二期”),投资金额101万元(含1万元佣金)。

  “该产品宣传的策略是港股IPO打新,收益波动小,预警线为0.95元,止损线为0.92元,属于‘稳稳的幸福’。”谈及当初为何选择这只产品,张黎回忆道。

  “后来,我买的量化产品收益实在太好了,对比之下,我觉得雷根的产品收益低,就想把钱赎出来投其他产品。”2022年的9月27日,张黎在合同约定的开放期申请赎回,但反复申请三次都没成功。这让她十分奇怪:“我就看着我的钱,基金净值还一直更新到今年3月28日,但就是不能赎回。”

  ▲(银河证券App页面截图。图源/受访人)

  遇到这种“奇葩事”的不止张黎一人。来自上海的高飞也对‘市界’表示:“去年2月底,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我第二次在银河证券买了100万雷根的产品。因为前一次买没遇到什么问题,到期后赚了几万块,所以这次我也没多想。谁知道去年12月底,银河的客户经理告诉我‘赶快赎回,全部赎回’,我才知道雷根出了事。”

  高飞称,她和家人接到电话后,立即在银河证券App上申请了赎回。“但资金一直不到账,而且一拖再拖,先是说今年3月到账,后来又拖到6月。结果这都11月了,还没拿到钱。”

  ‘市界’了解到,目前总计有52位投资人像张黎、高飞一样,被雷根添宝五号二期深套其中,总金额近1亿元。其中,有2人分别投资了1000万元。

  最让投资者们难以接受的是,他们认为雷根基金的“爆雷”实际上在去年7月就已经露出端倪,但作为资金托管人的银河证券,却称是在去年9月底知晓的此事。并且在这期间,仍有投资人从银河证券处购买了雷根基金的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7月,北京睿智融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智融科”)对雷根基金发起民事诉讼,因其认购的雷根添宝全天候一号私募基金未按时兑付,累计金额达9533.23万元。

  此外,‘市界’获悉,在2022年7月-8月,来自南京的曹女士、吴女士,以及北京的黄先生,分别通过银河证券认购了500万元、200万元、1000万元。“曹大姐还拿到了由雷根基金出具、银河证券转达的保本保息协议。”多位投资人对‘市界’表示。

  今年11月8日,有投资人前往银河证券北京总部讨要说法,在被问及:“你们是什么时候知道雷根出问题”时,银河证券风险处置小组成员、产品中心一员工称:“去年9月27日。”

  另有投资人质疑:“银河证券作为托管人,雷根的每一笔交易都要得到银河的指令,在这种情况下,为何银河不能监管资金流向和用途?”

  对此,银河证券风险处置小组成员、法务人员表示:雷根的产品结构十分复杂,很多资金都投向了海外美元债,银河无法穿透层层包裹,监视每一笔资金的动向。

  “我要的是拿回全部本金”

  此次涉及的雷根基金成立于2014年,是由李金龙、李海龙兄弟创立的雷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雷根集团”)所控制。官网称,雷根基金是一家以量化对冲资产管理和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的公司。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雷根基金的管理规模在20亿-50亿元,旗下有102只产品。不过,该公司官网表示:“境内外管理规模100亿左右。”

  ‘市界’注意到,这家号称百亿规模的私募,还曾多次获得业内奖项。比如“财视中国・对冲基金・介甫奖最佳股票策略对冲基金”、“最佳对冲基金品牌奖”、“央证相对价值奖”、“最佳基金管理人”等。

  但是这样一家荣誉加身的企业,自去年4月起,陆续有投资人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质疑其“不兑付”“利益输送 ”。今年7月,雷根基金甚至被投资人联合举报:“操纵股价”“通过对倒交易将股票炒高200倍,用基金资产高位接盘。”该举报涉及金政科技、华泓科技、惠同股份、欧耐新材、信恳智能等多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和港股上市公司。

  ‘市界’从张黎处了解到,目前,监管层面对雷根基金相关违规问题已有结论。

  据张黎提供的“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第192、193、194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雷根基金因与投资者签订份额转让回购协议、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息收益;利用基金财产或者职务之便,通过关联交易为本人或者投资者以外的人谋取利益、进行利益输送;向投资者提供虚假信息等,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决定对雷根基金出具警示函。

  ▲(《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复印件。受访人提供)

  同时,雷根基金的两任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李金龙和李海龙兄弟,也被出具警示函。

  ‘市界’就上述情况多次致电雷根基金,均未能接通。

  据《华夏时报》报道,银河证券方面已向该私募产品管辖地的上海市公安局报案,举报基金管理人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目前尚未立案。

  今年9月5日,雷根基金发布《关于基金份额转让的公告》,拟以1.119元作为份额转让单价,按照各投资人份额比例,收购此次事件投资人手中的基金份额。同时该公告显示,雷根基金已于7月6日向该产品结算基金归集账户支付了500万的转让款。

  “我们几次到上海跟雷根沟通,敦促其还款才拿到这一笔钱。”前述法务称:明天(11月9日),我们(银河证券)还会去上海与雷根基金进行交涉。

  ‘市界’获悉,截至11月8日,大概有30%的投资人未签署该份额转让协议。“一共只给了500万,每个投资人5万,这算什么?我要的是拿回全部本金。”这些投资人担心,一旦签署该份额转让协议,其本金就无法拿回了。

  对此,银河证券法务人员称:“该协议对投资人来说是好事,不影响本金的继续追讨。”但这种说法并未得到这部分投资人的认可。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加业指出,签署该份额转让协议可能会导致法律关系发生转变。他解释道:“通常来说,未签署类似份额转让协议前,在法律关系上,通常是投资者与管理人(托管人)成立委托理财等法律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产品运营中所遇到的违规事项,投资人都可以向管理人和代销机构讨说法。而一旦签署,相应的法律关系就转变成,投资者和受让方。”

  “我赞成我们公司出钱”

  在与银河证券的沟通中,投资者们质疑银河证券作为代销机构和资金托管人,在履职过程中,未做到勤勉尽责,并指责银河存在虚假销售、隐瞒欺骗投资者等行为。

  有投资人对‘市界’表示,银河证券作为产品代销机构,前期宣传的投资策略与后期实际投资取向严重不符。据雷根基金在2022年12月28日发布的《雷根添宝全天候五号二期私募基金第一次清算报告》,该基金存在5项未变现资产。而这5项资产均与该产品宣传的港股IPO打新不符。

▲(雷根添宝五号二期第一次清算报告截图)▲(雷根添宝五号二期第一次清算报告截图)

  同时,“银河证券作为基金托管人,当发现雷根基金违法将资金用于‘中资美元债’和‘新三板股票’,并以异常价格频繁进行反向交易时,没有向监督管理机构报告,也没有向投资人披露信息,违反了《基金法》。”投资人张黎指出。

  王加业律师对‘市界’介绍道,中基协明确规定,托管人有责任监督资金的流向。“托管人负责发出投资指令,管理人则负责投资策略。其中,托管人有责任保证资金的实际流向与合同约定相匹配。比如,合同约定,基金投向A、B、C三个方向,托管人应保证资金都流向A、B、C;至于三者间具体的投资比例,属投资策略范畴,由管理人负责。”

  他也提醒投资者们在签字前应反复确认,合约内容与卖方的承诺是否一致:“如果投资者没注意到合同中的相关条款,而合同也未明确约定具体方向的投资比例,这种情况下很难认定是托管人的过错。”

  “对于雷根基金改变投资去向,银河证券推脱说不清楚资金的底层投向,那持续更新到今年3月底的基金资产净值,银河证券是复核审查的?”张黎认为,若不是银河证券App上的净值一直在缓慢增长,她和其他投资者都不会误认为该产品运作良好。“当我们发现时根本不能赎回,基金净值就是一个虚假的数字。”因此她们要求银河证券承担赔偿责任。

  对此,前述银河证券法务回应称:“我们支持投资人采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比如起诉或者仲裁。法院判我们赔多少,我们就赔多少。”

  “我个人甚至赞成,由我们公司出诉讼费,帮助投资人起诉,判多少我们赔多少。当然这是我个人意见。”该法务表示。

  不过,一些投资人并不认可和接受这种方式。“他们公司早就在合同上把风险规避清楚了,110页的合同,还是在手机App上签的,正常人谁能完整看完?”几位投资人认为:“银河就是在推卸责任,出了这样的问题,他们内部没人敢拍板担责,所以就逼着我们起诉。”

  据张黎预测,“银河最多愿意承担30%-40%的责任”。沟通中,银河证券的法务人员也表示:“我们公司从来没出现过这种问题,但根据相关案例检索,此类事件托管机构通常承担30%(责任)。”

  至于投资人和券商争议的责任分配,王加业指出:“每一个案例都要看代销机构和管理人的过错程度分别是多少。”

  此外,张黎对‘市界’表示,监管层面或对营业部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市界’就相关情况致电银河证券进行核实,工作人员回复称“相关情况无法进一步核实,建议直接联系营业部。”

  而北京亚运村营业部的接线人员则表示:“(该消息)是不实信息。包括违规代销的情况,我们也没有收到监管的通知。”同时还称:“我们也正在等监管这边。”

  ‘市界’追问“在等监管的什么?是监管的意见吗?”该工作人员并未回应,而是建议‘市界’直接问公司层面:“我们也在等公司,看公司这边怎么处理。”

  这些投资人原本为了“稳稳的幸福”,而选择了雷根这款风险更低的产品。没想到封闭期结束,幸福没等到,原本平静的生活也被打乱,还可能扯上一场官司……

  (文中张黎、高飞、曹女士、吴女士、黄先生等均为化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