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小鹏飞行汽车,怎么成了“缝合怪”

2022-10-26 19:12:08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20社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贾阳 罗立璇

  来源/20社(ID:quancaijing_20she)

  被群嘲的飞行汽车

  都说让一群人一起笑很难,但是小鹏做到了。看到小鹏最新发布的飞行汽车X3,我和朋友很不厚道地一起笑起来。

  我去翻看了网上的评论,果然大家的嘲点很一致。

  四个巨型螺旋桨,“叼着”形似小鹏G3,垂直缓慢起飞后,悬停在空中,实现回转,还能够上升到10米的高度,然后垂直降落。

  随着车身摇摇晃晃地降落,仿佛火箭升空一样的倒计时,和车轮成功着地后工程师们激动地鼓掌。

  这庄严的情绪和视频下面的评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这是最新款的飞行汽车?看起来不过是普通汽车上绑了四个巨型螺旋桨?”

  “好象一台巨型的大疆无人机。”

  “缝合怪。”

  这是小鹏旗下的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在“1024科技日”发布的第6代飞行汽车,小鹏X3。小鹏汇天表示,这是全球首个“电动垂起飞行汽车”,计划在2024年实现量产,并且将价格控制在100万以内。

  会上发布的首飞视频中称,X3试验车的重量为1936kg,接近2吨,可载两人。

  和之前曾亮相过的X2相比,X3不太像一架飞行器/直升飞机,而是非常坚决地保持了汽车的外观,要让它本质上还是一辆可以长期行驶的汽车,并且以汽车的形态稳定起飞和着陆。

  官方也在评论区回应这一产品的定位,“90%的时间在陆地上跑,10%的时间在天上飞”。

  何小鹏介绍了这一版X3的迭代理念,比如最终选择了分布式多旋翼构型,也就是在车顶上方安装四个旋翼,而非车门上增加飞行翼,主要是考虑离地面大约1米的距离,在恶劣大风天气,存在飞行汽车姿态倾斜,降落时飞行翼触地的隐患。

  不过,90%时间在地上跑的定位,也有代价。目前版本的X3比上一代重了一倍多。这当然会影响飞行里程。同样在地上跑,X3也比G3更费油,G3车身重量1630kg—1680kg,比X3轻得多。

  同时,小鹏汇天开发了一套可同时满足陆行和飞行需求的驾驶操控系统,也就是让系统在飞行状态下,依然能够复刻地面的驾驶习惯,通过方向盘与右侧档杆的配合,实现飞行汽车在空中的前进、后退、转弯,以及上升、悬停、下降等操作。

  一般而言,因为要飞起来,设计者会对飞行汽车的结构、材料进行优化。目前,小鹏这方面优化没有详细信息可以参考。让网友难以接受的是,仅从外形上看,小鹏飞行汽车这一版本的渐进式创新设计,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资本宠儿

  无论是从融资还是产品研发角度来看,小鹏汇天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

  2020年9月,何小鹏收购了赵德力于2013年创办的汇天科技,成立小鹏汇天。

  去年10月,小鹏汇天宣布完成超过5亿美元A轮融资,投前估值超10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融资。此轮融资由IDG资本、五源资本及小鹏汽车领投,红杉中国、钟鼎资本、GGV纪源资本、高瓴创投以及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跟投。

  这是一个已经吹了近十年的风口。关于飞行汽车的市场规模,罗兰贝格曾在2018年给出了一个数字,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将有近10万架飞行汽车用作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航班。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更为乐观,预测全球飞行汽车行业将在2030年达到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在2040年增长到1.5万亿美元。

  以最被看好的空中出租车为例,2017年迪拜交通局宣布,迪拜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允许载客无人机运营的城市。美国智库Frost&Sullivan也表示,迪拜是较为适合飞行出租车运行的城市,预计飞行出租车将于2022年在迪拜开始运营。

  不过,这些预测都是几年的事了,飞机汽车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机构的预测,直至目前还没有成功的量产产品。困住汽车上天的因素,除了项目需要的巨额资金,主要是公共安全和电池功率密度。

  在全球产业链共同努力了几十年后,动力电池的功率密度现在也只能保证电动车上路,但上天的要求明显远远高于上路。

  最近飞行汽车风口上,也不全是好消息。就在上个月,总部位于硅谷的飞行汽车公司KittyHawk据称即将关停。这个公司创始人是谷歌无人驾驶之父及GoogleX的缔造者塞巴斯蒂安·特龙,KittyHawk虽然十几年中推出了几代产品,但一直未能量产,而且测试中曾多次发生坠毁事件。

  实际上,安全性一直是飞行汽车设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飞行汽车有多条技术路线,目前比较主流的是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构型等。关于量产版X3的方案,去年的消息是将采用横列双旋翼,但实际上测试的是分布式多旋翼,小鹏方面给出的解释,主要是考虑了安全可靠性方面更有保障。

  在远景目标的激励下,近几年全球众多航空、汽车以及科技巨头都在这个方向完成了布局。

  在外界看来最应该做飞行汽车的两家公司是特斯拉和大疆。奇怪的是,马斯克把火箭都送上了天,却唯独对会飞的汽车不动心,大疆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也并未发挥自己在飞行上的优势。

  别人家的飞车

  详细对比一下小鹏飞行汽车的两代产品,会发现在量产版X3身上,体现了超级实用主义者定位。

  相较去年发布的“旅航者X2”,今年的原型车技术路线,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旅航者X2”设计续航时间为35分钟,重量560kg,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30公里/小时,拥有自主飞行路径规划能力。X2的动力部分采用八组独立电池和4轴8桨布局,可实现冗余供电及垂直起降。

  这与市面上的主流路线相接近,更接近对直升机的升级替代,事实上归入航空器范畴,目标是点对点的飞行,审批管辖都在民航局辖内。

  而本次发布的这款计划量产的飞行汽车,更强调陆行功能,主要是由于汽车垂直起飞所需要的动力,是地面行驶的10-15倍,这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动力系统来支撑。一个约2吨重的车体,可以预想,其飞行续航时间将远远低于“旅航者X2”的35分钟。

  令人嘲笑的缝合怪结构背后,是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对尽快商用的急迫。在去年12月15日的1国际电动航空论坛上,赵德力称,城市空中交通发展成熟可能需要数十年,且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本质上造的还是一辆车,它有飞行的功能,只是飞行的功能会比较弱,早期可能90%的时间都是在路上行驶。”

  不过,小鹏这种两边的好处和噱头都想沾一点的策略,面临的大概率将是比单纯航空器路线更复杂的双重监管。

  飞行汽车是全新事物,市场需求并不明朗。前期研发飞行汽车的公司,大多数产品都需要借助跑道进行滑行和降落。随着行业发展,eVTOL(Eletrical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成为了目前飞行汽车的主流形式,电力驱动,不需要专门的跑道,可以实现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

  而eVTOL的技术路线大体分为5种:多旋翼构型,复合翼构型,倾转构型,倾转涵道风扇+完全矢量控制,以及隐藏式推进系统+无翼设计,其中复合翼是目前最多公司选择的路线。飞机上有多部电机和旋翼,搭载冗余电池组,一个旋翼出了问题,仍可以安全飞行,这些措施都令eVTOL理论上比传统直升机更安全。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多旋翼的门槛最低——放大版的无人机,但其气动效率低,或许在未来会被逐渐迭代。

  至于商业模式,目前主流的飞行汽车企业,包括国内首家上市的亿航以及全球市值最大的飞行汽车企业Joby,都面向市场提供空中通勤服务,而不是向个人用户出售产品。且不同于以往的大型民航客机领域,不少eVTOL采取了垂直整合模式,即同时设计、制造飞机,又运营飞机。

  我们先来看看国内最先上市(2019年),并于去年底最先进入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流程的亿航公司的方案。亿航原来的主业是消费级无人机,2016年开始转型研发飞行汽车,其产品外观类似放大版的无人机。

  进入适航审定的是亿航的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有8轴8对旋翼,由12组动力电池提供飞行所需电力,最大航程为30千米,最大航时为25分钟,最大飞行速度为130千米/时,最大飞行高度为200米。

  这款飞行汽车可以乘坐两人,采用无人驾驶模式,由地面控制中心规划飞行路线,并进行集群控制。据亿航官网的信息,其今年以来就获得了日本50架EH216预售订单、马来西亚领先AEROTREE的60架预订单、印度尼西亚PrestigeAviation的100架EH216预订单以及湖南吉首矮寨奇观旅游区的低空游览项目订单。

  总部位于加州的JobyAviation则是美国eVTOL行业适航认证进度最领先的公司。

  2021年8月,Joby通过SPAC上市,市值接近60亿美元。Joby2015年试飞了第一家小型原型机,2017年试飞了全尺寸原型机。这架全电动飞机可搭乘4名乘客,最高巡航速度200英里/小时,最大巡航里程150英里。这架飞机配备了6个旋翼,总重约1750kg,比特斯拉Model3轻。

  Joby是美国第一家收到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G-1文件的公司,计划在2023年取得FAA认证,并在2024年开始商业运营,推出航空服务。Joby计划在初期建立一个5个空港组成的网络,每天提供3400人次的飞行。

  Joby在2021年与美国最大的停车场运营商REEF达成合作关系,为在停车场顶层建立新的起降平台。Joby还在2021年1月收购了UberElevate。UberElevate是Uber内部孵化的一项业务,致力于开发空中拼车市场,专注于多模式空中拼车、互联空域管理、城市交通和模拟,以及可认证的航空级电池技术。

  腾讯投资过的德国LiliumAviation公司,2020年得到了欧盟航空安全局的CRI-A01认证,也在2021年通过SPAC上市。Lilium的技术路线是固定翼,其发布了5座和7座机型,主要业务面向城际间出行服务。7座机型将是该公司首款投入量产的机型,其巡航速度为每小时175英里(约280公里),续航里程在155英里(约250公里)以上。

一个垂直机场的七座 Lilium 飞机设想图一个垂直机场的七座Lilium飞机设想图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领先的玩家如荷兰飞行汽车制造商PAL-V。PAL-V在2020年11月就披露其小型双人飞机Liberty已获批在欧洲道路上行驶,是全球首辆获批上路的飞行汽车。但还未获批在天上飞行。

  丰田、本田、铃木、奥迪、奔驰、保时捷、通用、现代、Stellantis集团等传统跨国车企,谷歌、英特尔、优步等海外科技巨头,以及国内的吉利、广汽等车企都在飞行汽车领域有所布局。

  跟这些eVTOL公司的技术、商业路线相比,小鹏的飞行汽车因为太务实,或者说太想商用,而显得怪异。

  不过不同的路线选择,谁能跑得更快,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